架起政府与群众沟通的心桥——浅析时政新闻的民生化

2013-08-15 00:54温宁波
传播与版权 2013年7期
关键词:时政民生角度

□ 温宁波

时政新闻,简而言之就是时事新闻与政治新闻的概称。在一些人看来,时政新闻是给领导看而不是让老百姓看的,因此“空洞”、“枯燥”、“呆板”、“单调”等也成为大家对时政新闻不满时常用的批评字眼。因此,如果我们借鉴当前流行的各类民生新闻的表现手法,以灵活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报道,解读党和政府方针政策,传达反映民情民意,最大限度地拉近与百姓的心理距离,架起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无疑将成为时政新闻发展的一条新路径。

一、从民生的角度解读时政

时政新闻的民生化就是从民众的角度出发,想问题、办实事,要扑玫下身段、着眼于民众,通过民众的视野和角度,去梳理、解读好政府每一项具体政策的出台背景与民众实际需求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站稳立场,不能只做政府部门的传话筒。记者应该站在普通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记者要作为群众利益的代言人去审视、观察这些政策实施的具体成效。同时,记者要清楚群众从这一政策中到底可以把握到哪些机会、规避哪类风险,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围绕公共利益,客观、公正、及时地传播信息,努力满足群众需要,提升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

再者,时政新闻应该突出接近性。要使时政新闻不论从时间上、空间上,还是心理上都要与群众产生较强的接近性,关键是找准政策与群众的共鸣点。每年都要召开人大、政协会议,单纯的会议报道往往让观众感到枯燥乏味。但是如果记者能从民生角度出发,多报道一些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以及会议中讨论的民生议题,让百姓了解更多的具体内容,将会在吸引观众眼球的同时,更好地传达会议精神。2013年1月,莱州“两会”期间,笔者从新农村建设、工业发展、城市面貌、对外开放、社会事业等五个重点方面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解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记者还应该多侧面、多角度地研究新出台的每一项政策、法规,研究这项政策、法规出台后对不同类别的人群在生活、工作等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为政府部门修订、完善这一政策提供具体依据。一些地方政府计划提出的“为民服务十件实事”,记者可以从年初开始进行跟踪报道,一方面监督各个部门实事的办理进度,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政府更多地倾听到百姓的反响和呼声。

二、增强时政新闻的可看性

时政新闻要有可看性,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增强时政新闻的可看性,就必须要用事实说话,要列举典型的事例,站在民生角度,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政策的实施效果。

例如,政府出台某一项政策后,记者可以从受益人群的某个故事切入,通过对一个具体生动的包含人物、事件、语言和背景等情节的故事讲述,从中体现出这一政策的精神和影响。去年8月开始全国开展酒后驾车专项治理行动,笔者先以《交警重拳出击严查酒后驾车》对这次行动的具体内容、整治范围进行了简单直观的报道,在随后几天内,又分别以《一面包车驾驶员成为我市“醉驾”被拘第一人》、《严查酒后驾车又有醉酒司机被拘》为题,进行了跟踪报道。这些报道中,笔者没有一味地宣教,而是从平民的视角切入,记录讲述事件,提示、警醒观众,既配合了行动的开展,又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时政新闻的可看性还在于时政新闻语言的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应该尽可能地使用民生化语言。在时政新闻的语言表述上,不要用一些连自己也看不懂、不愿意看的官话、大话、空话、套话,要让普通群众都能看得懂、理解透。对一些专业术语,要做出必要的解释。在进行经济报道时,不能只是单纯地罗列数字,而要配以字幕和图表,使观众更直观地接受和理解。

时政新闻的可看性最重要的还在于运用好镜头语言。电视新闻和其他媒体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的可视性,好的镜头画面甚至不需要语言叙述,就能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拍摄领导同志到企业厂矿、乡镇农村去进行调研、考察时,领导同志一般都是在走动,场景转换比较快,这就要求记者应该提前判断、跑在前面,抢占好有利位置和角度,抢抓一些领导同志听取了解情况和认真察看某些具体实物的镜头。特别是要注意抢拍那些领导同志与一些干部职工、农民群众交谈交流的镜头,这些镜头如果运用在时政新闻中,会使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可以体现一个地方的党政官员倾听群众呼声,了解民情,走群众路线,与基层干部同甘苦、共呼吸的血肉联系,灵活运用这些镜头就会成为整篇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

三、结语

总之,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政府、媒体和公众三方的不懈努力。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舆论工具,媒体应当使时政与民生有效对接。“时政新闻民生化”既是一种新闻理念,也是一种具体方法,它秉承了新闻工作要求的“党性”与 “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让记者采编的新闻报道尽可能做到“三符合”和“三满意”,既要符合党的部署、群众意愿和客观实际,也要达到党和政府、人民群众满意,真正使新闻报道能够“入眼、入耳、入心”。

猜你喜欢
时政民生角度
神奇的角度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角度不同
人啊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