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记者队伍建设与校园文化构建

2013-08-15 00:54孙寿媚
传播与版权 2013年7期
关键词:社团校园文化队伍

□ 孙寿媚

一、引言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网络已经普及我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尤其是作为新生代知识力量群体的大学生,他们对于网络的接受程度、应用能力更加突出,不论是学习、生活还是休闲都很大程度上与网络相关联。在这样的环境下,针对性地抓好大学生记者队伍建设,促进大学生记者队伍作用发挥,不论是对净化高校网络环境,还是促进高校宣传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构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记者队伍建设的作用意义分析

(一)对和谐校园建设有着推动作用

大学生记者队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进行高校相关工作任务宣传,建设一支高效、精干的大学生记者队伍,对于提高和谐校园建设宣传工作的有效性作用明显。尤其是在当前校园网络大范围普及的情况下,大学生记者队伍以其自身作为学生代表,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非常强的号召力与凝聚力,和谐校园建设宣传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有效推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二)校园文化构建的中坚力量

如今的大学生多为90后或80后,由于成长环境的影响,当代的大学生都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特征,与高校教师群体之间的代沟较大。老师无法清楚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与精神生活,学生又难以接受老师的“老套说教”,所以必须要建设一支学生记者队伍,作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媒介。同时,有他们在校园中活跃,并且能够清楚、明白地掌握老师与学生的思想看法,这对于满足师生双方的校园文化构建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意义,使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会出现“一边偏”的局面。可以说大学生记者队伍建设,是在为校园文化构建培养一批中坚力量。

(三)更为积极有效地团结、引导、教育同学

大学生记者队伍的主体本身就是大学生,他们相比教师而言,更加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精神生活。所以他们能够以与大学生相同的视角观点来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报道问题,这对于大学生而言更易接受、消化,相比于老师以长辈的姿态进行灌输而言,对学生的团结作用、引导作用和教育作用更加积极、有效。

三、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建设大学生记者队伍

(一)抓好对大学生记者的思想教育

在网络环境中,信息的出现与传播都是爆炸式的,传播速度与传播范围都是之前的传播媒介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在网络传播中,信息的真假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客观来说当前网络信息真假各占一部分,对培养大学生辨真善、假恶等能力来说,存在着不小的阻碍。所以,必须要首先抓好对大学生记者的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记者的思想政治认识,培养他们正确、明锐、健康的新闻价值观,净化校园信息环境、网络环境。

(二)保证大学生记者新人质量

要想提高大学生记者队伍建设的质量,必须要采用“新老结对,以老带新”的方式,并保证招收新人的质量。在新人的考核上,应严格地按照笔试、面试两个部分进行,综合性的考量其基本文字编辑能力、分析能力、报道能力以及应变、交流能力。同时,由于身处网络时代背景下,新人招收还应当具备一些针对性的要求,比如网页制作能力、网络信息挖掘能力,等等。

(三)加大对大学生记者的新闻基础知识培训

既然作为记者,那么掌握基础的新闻知识、技巧,则应当是大学生记者队伍所必备的素质。但客观来讲,当前的许多大学生记者虽然在文字性工作的处理上较为出色,但是却没有具备基础的新闻知识,在很多信息细节问题的处理上,不够到位。所以,必须要加大对大学生记者的新闻基础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能力,使他们能够成为真正的记者。比如,可以组织知识探讨、辩论,邀请真正的新闻记者开展新闻基础知识讲座,向他们传授真实的新闻技巧,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的校园工作中,突显出记者应当具备的基础专业素质。

(四)为大学生记者提供自由发展空间

对于大学生记者也应当为他们提供自由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只要在一定的约束之下,对于学校的相关信息采访、收集以及报道,都要交给他们去自主完成,只要没有原则问题出现,则不能加以干涉,使他们能够以自己的视角、自己的思想来做报道,这样生产出来的新闻信息才真实,才符合大学生“口味”,才能被他们接受,也才能体现出大学生记者队伍的作用意义;另一方面,还要主动为大学生记者提供一些外出学习、考察以及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可以走出校园,进入真实的社会大环境中去进行新闻采集,最大限度为他们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

四、大学生记者队伍如何在高校校园文化构建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一)辅助并宣传好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担负着我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任。所以,在高校校园文化的构建过程当中,必须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融入其中,以提升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为基础,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怎样使我们的学生既有知识和智慧,又有灵魂和思想,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思考的问题。大学生记者队伍所做的工作,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者潜移默化的助手。尤其是在当前网络信息庞杂的形势下,很多信息真假莫辨,大学生记者队伍应当遵循新闻规律、用事实说话,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旋律,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净化校园网络环境。还要保证报道方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同龄人的身份、平行的视角进行解读,这相对于长辈的教化、管理者的灌输,其报道更有可读性和易接受性,效果更明显,可以从本质上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二)丰富校园文化的形式与内容

要促进高校校园文化构建,提高校园文化质量,就必须对文化本身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丰富。而社团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丰富校园文化形式与内容的重要途径。说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因为社团文化凝聚了众多大学生的主观、积极的精神财富,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校园文化的精神氛围与实践形式。从当前的高校社团文化发展来看,它主要包括社团品牌、社团精神、社团价值观、社团形象、社团活动以及社团宗旨等内容,且这些内容都是校园文化的延伸,可以与校园文化相呼应。如果要对大学生社团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志愿服务类、科技类、艺术类、学生实践类、文化类以及体育类等,这些社团的分类可以与高校本身的各种管理工作、教育工作相对应。基于对这些内容的考虑,大学生记者队伍则可以抓住工作开展的切入点,与各个社团进行合作,或是为其他社团的合作创造机会,积极组织他们进行相互沟通,以开发出更具特色、更具综合性、更健康、更符合时代特征的文化形式与内容,并为校园社团文化做好积极的推广与代言,主动出击,加强学校学风校风建设,培养学生爱集体爱学校的感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最终推动校园文化发展。

在社团活动中,通过策划活动内容、组织实施活动,在过程管理及活动结果的评定中,可以逐步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大学生记者团既要开展好自己的活动,又要参与记录、宣传其他社团的活动,是了解社团文化水平的一个窗口。学校通过这个窗口,能最大限度地了解、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文化需求,结合既定培养目标、专业特点,扬长避短,可以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加大校园文化宣传,全面促进校园文化构建

大学生记者队伍是一种以新闻宣传为主要工作的综合性团体,他们与其他的校园社团有所不同,如果把其他的校园团体看做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的话,大学生新闻队伍则是连接这些个体的纽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校园文化、校园活动的影响。

在大学生记者的校园文化宣传过程当中,其自身也在不断地接受和消化新的知识,而这些知识被大学生记者消化并重新整理过后,又能够重新反馈给广大的高校学生群体,这对于全面促进校园文化构建来说意义非常大。在具体的宣传方式上,除了传统的报纸、广播、板报等形式以外,最主要的是展开对网络的积极应用,通过网络技术条件来进行校园文化宣传。比如,可以建设一个专门用于校园文化宣传的论坛、贴吧,供广大的学生相互交流,并共同为校园文化的构建出谋划策,或是可以利用手机微信等,时刻传递校园文化的构建动态,加大高校学生对于校园文化构建的参与热情。

五、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网络背景下,一方面要抓好大学生记者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还要想办法促进大学生记者队伍作用发挥,使其能够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当中,发挥出积极的推动作用。

[1]陈晓艳,汤可娟.和谐校园背景下大学生记者队伍的建设与培养[J].考试周刊,2011(16).

[2]陈娟.浅谈大学生记者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2(7).

[3]罗艳.论高校校报大学生记者团的育人作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4]杨洪波.论高校校报大学生记者的基本修养[J].新闻传播,2011(9).

猜你喜欢
社团校园文化队伍
缤纷社团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