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出国(境)引智培训模式创新研究①

2013-08-15 00:47印明钰黄海辉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司局团组国际交流

印明钰 黄海辉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北京 100713)

1 研究背景

引进国外智力(简称引智),就是通过请进国(境)外人才(包括海外华侨、港、澳、台人才)和组织人员出国(境)培训两种形式,学习掌握国(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实用技术。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实践证明,引进国外智力省时、省力、省经费,事半功倍,通过请进来、派出去,可以使我们直接借鉴和吸收当代世界的最新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直接实现技术和管理的跨越式进步,从而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国家外国专家局是引智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际合作司是我国安全生产引智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本文试图探讨我国安全生产出国(境)引智培训模式创新,以促进安全生产事业的发展。

2 安全生产出国(境)引智培训成效及存在

2.1 成效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引智培训围绕安全生产难点和热点问题,精心选题,大胆创新,广开渠道,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组织了政府安全监管监察人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出国(境)培训,邀请外国专家来华举办了煤矿、危险危化品、建筑、道路交通、应急救援等专题培训。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以来,国家安监总局共组织2500余人次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和地区培训,共邀请1000多名外国专家来华,聘请文教专家、技术专家在华长期工作,直接培训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和安全管理及技术人员5万多人次。这些工作有力支持了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的顺利实施,对促进我国安全监管监察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中日煤矿安全技术培训项目为例,日本政府帮助中国培训煤矿安全监察、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中方接受培训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形式,已实施10年。参与该项目的煤矿企业安全状况逐年好转,百万吨死亡率连续下降,从2001年到2007年,兖矿集团由0.219下降到0,开滦集团由0.51下降到0.235,淮北矿业集团由0.81下降到0.357,肥城矿业集团由0.54下降到0。开滦集团借鉴波兰、德国、日本等国经验,开滦矿山救护大队及出国受训人员在华北地区几次重大矿山安全事故、特别是汶川地震抢险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2 存在的问题

2012年前,尽管总局引智培训成绩斐然,但是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培训项目选题立项科学性不足。2012年前,总局有4家单位可以组织出国(境)培训,因为沟通存在体制上的障碍,项目设计上缺乏统筹考虑,产生部分项目重报漏报,针对性不强,给国际合作司归口管理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审批带来困难。

2)培训人员结构不尽合理。除煤矿培训项目外,非煤项目人员混杂,五花八门,各行各业,层次不清,从国家级到市县级都有,团组审批难度加大,按期执行比较困难。

3)项目执行有管理漏洞。由于选题科学性不足,部分项目的课程与实际结合不够,管理相对松散。因培训项目为各单位分别执行,所以在外培训、公务安排是否到位不可控制,存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政策及要求理解不透,产生文不对题,或者公务活动太少的现象,容易发生问题,如某些培训团组课程和公务安排差强人意,不能达到培训团的基本要求。既不能达到培训效果,也影响了总局培训工作的形象。

4)存在“重培训、轻成果”现象,成果总结、推广与追踪不及时。

3 出国(境)培训管理创新

2012年起,总局实行出国(境)引智培训创新模式,即:总局和煤监局业务司局和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结合重点工作,“选题立项、带队招人、成果总结应用”,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为主实施”,实施一年来,有效地克服了前述问题,培训效果显著。2012年总局出国(境)培训项目派出境外培训团组19批,计413人次,国际交流合作中心组织由机关司局带队的17个专题培训团组377人次赴英、美、澳等6个国家实施培训。该模式在以下方面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1)改进项目立项。紧密结合总局各业务司局重点工作,精心策划培训内容和考察专题,提高项目申报质量,优化项目结构,保证了培训项目的全面性、针对性与计划性。2012年度出国培训项目立项时紧密依托相关业务司局,根据工作实际确立出国培训内容及课程设置,确保了申报的项目更具全面性、针对性和计划性,克服了过去多头申报、重复申报、散乱单一的状况。培训项目管理方面,也由国际合作司统一委托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培训处统一承办,集中管理。出国培训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也保证了培训项目的按时派出和任务完成的高质量。

2)各业务司局积极牵头培训工作,增强了培训的专业性与时效性。在我局局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业务司局对培训项目非常重视,派出了分管副司局长和处长积极率队参加,并与国际交流合作中心积极配合,在学员选拔方面坚持原则、精挑细选,在培训内容上精心设计、层层把关,增强了培训的专业性与时效性。

3)培训人员专业对口,人员质量大幅提升。根据外专局与总局领导要求,今年严把人员审查关。改变了过去人员“来自五湖四海,涉及各行各业”的混乱局面。国际交流合作中心配合业务司局共同对人员进行选拔与审查,着力挑选有培训前途并且专业对口的培训学员。学员专业对口,上课就有兴趣,回国后也能更好地把学习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4)培训内容专业性增强,培训质量大幅提高。在培训课程设计上,采取了以业务司局为主、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与外专局培训渠道为辅的方式。业务司局根据工作重点提出培训内容与方案,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与外专局培训渠道进行沟通,做出初步方案,再与业务司局就每一次培训与公务内容进行讨论与修改。三方共同设计,业务司局最终把关,这样,保证了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与专业性。

5)加强预培训,保证境外培训质量。加大预培训力度,在外事、安全、纪律以及专业方面做好预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因公出(国)境培训团组的管理,派专人对培训团组就外事纪律方面进行专门培训,建立健全境外培训团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培训团组在境外的安全和任务有效执行。通过不同途径、渠道和方式,对培训团组在境外活动进行了解和检查,监督团组是否按照规定的日程和地点进行培训等。通过检查监督来促进培训任务严格执行,保证培训团组在外的安全,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6)培训团组在外管理工作加强。每个培训团组,经与业务司局带队人员商议,在团组内设领导组及各专业小组进行管理。每小组分设组长与安全员,负责各小组学习、生活及安全管理工作,这样便保证了团组在外管理的有序性与安全。

7)充分运用出国培训成果,认真汇总出国培训报告,加大成果追踪,突出引智成果的普惠性,以多种方式推进培训成果推广和应用。由于业务司局的积极参与,培训总结的提交速度与质量也明显优于往年。培训学员表示通过在国外的学习,的确学到了不少先进的经验,看到了安全生产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业务司局牵头指导下,对于在国外所学到的先进经验与知识的总结与成果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结论

创新是我们事业进步的不竭动力,实行“业务司局选题立项、带队招人、成果总结推广,国际中心为主实施”的安全生产出国(境)引智培训的新模式,适应了当前安全生产事业发展的需要,有力地保证了培训质量的提高和培训成果的转化推广应用,为安全生产事业人才队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李运强.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工作推进对外开放[J].中国安全生产报 ,2012-10-22

[2] 孙奕.安监总局:国内煤矿借鉴国外经验安全状况好转.新华网 ,2008年12月26日09:42:59

[3] 王辛勤.澳大利亚先进的管理理念值得我们借鉴[J].中澳煤矿安全合作示范项目考察培训成果汇编,P333—336

[4] 彭建勋.在中日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合作成果报告会上的讲话.安监总局政府网站,2007/07/16 15:00

[5] 我国引智工作成绩显著,时间:2013-01-15 17:48:00来源:人民网 作者:赵成.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ro-reading/dzh/2013-01-15/content_8038173.html

猜你喜欢
司局团组国际交流
东风汽车股份:海外出口大跨步前进,赶超 2021 年全年
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如何保?——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谈耕地保护热点话题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管理办法(试行)
划重点八司局出炉年度工作清单
国际交流与合作
习总书记“下团组”
习近平下团组的6 个重大关切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挂牌成立
农业部通报表扬2013年度绩效管理优秀司局单位
提升科研团组情报分析能力的学科化服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