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2013-08-15 00:54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学生

郑 珍

(湖北科技学院 教育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赖以存在的道德基础。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何谓诚信?诚信,即诚实守信,指人的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不伪装,不虚假,说话算数,讲信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当代大学生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形成什么样的道德,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发展关系重大。诚信问题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然而,大学生诚信意识并不乐观,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仅损害了自身形象还影响到大学生群体社会形象,更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建设,与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一项重大而又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1.学业和学术方面

作弊是大学生诚信缺失最突出方面。平时作业抄袭、考诚作弊、毕业论文抄袭等,这些作弊现象每所高校都有。从古至今,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作弊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少数学生平时放松学习,考试又想顺利通过,于是就不顾自身人格尊严,在考试时采用作弊方法蒙混过关。还有其它的各种考试雇人代考或是充当“枪手”者,他们都忘了考试本来的意义,抛弃了诚信的基本原则。

2.经济生活方面

拖欠学费,逃避还贷。1999年国家为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及部分生活费,开始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分为国家助学贷款和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属于无担保的信用贷款,不少贷款学生毕业之后不按约偿还。由于违约率居高不下,银行也面临着贷款的巨大压力。导致银行也不愿意放贷给在校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陷入了一个贷收两难的困境。除此之外,还有个别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困难的学生钻国家政策的空子,提供虚假贫困证明,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及国家贫困助学金。更有个别大学生将家里给予交学费的钱,用于吃喝玩乐,挥霍至尽。还有大学生频频更换电话号,为的是透支话费,他们从来不用自己的身份证号买手机卡号。大学生不诚信现象还表现在银行信用卡恶意透支和宽带网络缴费拖赖等方面。所有的这些现象并不意味着大学生群体整体上诚信缺失,但这种现象已有蔓延的趋势。

3.就业求职方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竟争压力越来越大,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为了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在简历制作、就业求职过程中往往会不讲诚信,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如伪造各类证书、虚报学生干部身份、虚报考试成绩等。把自己包装成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大学生自身的不良因素

现在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深受宠爱,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事方式,团队合作意识较弱,缺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很多大学生上大学是第一次离开家独自生活,生活经历和社会经历比较少,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在利益和道义面前,往往先考虑自己的利益,甚至有些不惜损害别人而维护自己的利益。大学生往往会从主观上选择利益高于道义,这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同时,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偏差也加大了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难度。社会环境中的不良现象也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经济行为与社会交往,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分辨能力和分析选择的能力,对社会和生活中出现的一些诚信缺失现象形成错误的诚信观。导致大学生在面对社会上诚信缺失行为时,往往不能抵制社会上的诚信缺失行为,有时候反而加入到这种诚信缺失的行为当中。这些问题出现都加大了对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的开展。

2.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

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的一生起到影响。对孩子进行早期诚信教育属于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孩子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和最直接的老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一生起到影响。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如何诚信做人。榜样是诚信教育的实施前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艾尔金德认为:要想让孩子有教养,守道德,父母首先必须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但是有些父母没有做好诚信的模范。某些家长,家中经济条件不是很差,但为了获得助学金,煞费苦心地“调教”自己的子女,教他们向学校谎称自己家里非常困难,无法交纳学费,希望能得到资助;还有的家长,全然不顾对子女的影响,巧借名目,偷税漏税,从小就教给子女不义不信的“生财之法”、“经营之道”……。如果我们的家长都像这样不讲诚信,学生在这样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下,诚信的美德如何能得到发扬,学生完善的人格又将如何形成?正是由于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的高度融合性,才使家庭教育的影响成为一个连续的系列,使子女的诚信品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得到塑造和发展。

3.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对于我国国民缺乏诚信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从源头抓起,尽快提升国民的诚信,来改变这一让人担忧的现象。造成这一严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科技、军事等诸多方面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让世人瞩目,中国用二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十甚至上百年才走完的路。伴随而来的是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后果。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们只顾抓经济建设而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建设,使得精神文明建设大大落后于经济建设。国民的文化水平低,一心向“钱”看的拜金主义思想、盲目追求经济建设,是中国社会的一大现实。“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等思想充斥着人们大脑。这些流行的顺口溜很好的说明了人们的金钱至上的心态。所以,很多人为了钱不择手段昧着良心做些害人的勾当。例如:中央电视台每周的质量报告暴光,一些黑心商家为了谋取利益,将一些进口品牌奶粉与过期奶粉掺杂,重新灌装并私自更改保质期,进行销售;某公司用含有苏丹红的饲料喂养鸭,制造所谓的“红心鲜蛋”以及红心蛋……。从这些资料看来,提高国民诚信是我们必须重视的,否则任随事态严重的发展而听之任之,那么我们的民族将会被淘汰出世界大舞台,其他国家也会因为我们整个民族的诚信问题而孤立我们了。

4.学校教育的不良因素

随着国家不断对教育理念的更新,现行的教育理念已经不是单纯地加强学生的科学知识的培养,而是把学生的道德教育放在了首位,这是正确的。学校是诚信教育的主阵地,但是高校在教育管理中没有起到一个很好的榜样。高校对开展诚信道德教育的重视不够,没有把培养诚信大学生作为重要任务,更多的时候是以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定的首要标准。影响了大学生诚信品格的养成。很多高校更注重教书而忽视了育人。一旦出现道德和现实利益发生冲突时,就存在着道德向现实利益妥协的现象,影响了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和诚信品质的形成,致使很多学生想诚信却又不愿诚信。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很大一部分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或开展活动进行诚信教育。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所举之例大多都是老生常谈,学生听到这些事例感觉好像除了这些例子再无其他的了。还由于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欠缺,在学生面前明目张胆地不诚信,我们又何谈为学生树立榜样的旗帜,要求他们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好学生呢?这在无形中给学生灌输了不诚信弄虚作假的思想。我们真的应该担心,中国的传统“礼仪”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仍然能有活力。因此,要真正提高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必须由家庭、社会、学校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建立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的措施

1.学校和教师要努力做诚信的典范

作为高校教师要信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学校和教师必须要求自己首先是诚信典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学校和教师在日常管理和教学过程中应自觉承担起对学生诚信教育的责任,求真务实,讲真话,办实事。要做到公平、平等、民主的对待每一位学生。通过自身言行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诚信的魅力,感受诚信的重要性。教师也应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做好“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强化诚信育人的品质,以良好的形象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乌申斯基说过:“没有教育者个人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人格的真正教育。”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使学生“诚学之,笃信之,躬行之”。

2.加强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目的是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树立诚信方面由他律到自律,实现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和制裁。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和积极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海报、广播台、校报、标语、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宣传诚信教育精神。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德性养成、心智发展、人格完善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诚信教育也是现代大学育人的重要方面。让大学生从中认识、反省、辨别自己的行为是非,使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对社会运行和个人发展的根本意义和重要价值,从而以诚信为荣,以不诚信为耻。让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做到诚实守信、真诚待人、拒绝作弊,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3.建立健全促进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的长效机制

诚信要靠教育,也要靠制度来约束。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邓小平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首先,我们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其主要目的是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树立诚信方面由他律到自律,实现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和制裁。其主要内容有个人情况、学习效果、综合发展、经济信用、班级测评、社会诚信、辅导员评价、还款承诺书。其次是健全大学生诚信品质的评价机制。将大学生在学校期间的信用记录、守纪、契约的行为,进行认真归纳分析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对学生的信用指数进行评估,将其作为学生奖学金评定、助学款、评优、入党及向用人单位和社会提供学生的诚信情况的依据。再次,我们健全大学生诚信监督机制。

3.提高大学生诚信认知水平,树立诚信价值观

首先要提高大学生诚信认知水平,改变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诚信缺失对自身及社会带来的危害。大学生期间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当前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应该在“修业”的同时加强“修身”,防止大学生知识水准与道德水准严重不成比例的现象发生。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应该重在自律、重在自我教育,提倡树文明新风从我做起,从生活小事做起,从诚信做起。

总之,诚信教育是学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无论我们采用何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信念、养成诚信习惯、实现诚信教育目标,都要做到严慈相济。要以真挚而深厚的“爱”为情感的基础,同时严格要求,激发起大学生坚持诚信行为的自觉性。诚信教育,势在必行。

[1]大学生关注的思想理论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不足及对策探讨[J].武汉商业服务学报,2012,(4).

[3]秦书凰.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四川档案,2006,(5).

[4]包玉琴.走出困惑——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探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诚信大学生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之歌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学生写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