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公寓组团设计思考

2013-08-15 00:51
山西建筑 2013年13期
关键词:学生公寓组团校园

田 菲

(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2)

高校学生公寓是大学校园规划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校园整体规划的完善与延伸,又具有其独特的居住建筑属性。设计本着对校园整体规划的尊重与服从,基于校园生活各要素的关联与作用特性,使设计在功能布局、空间形态、环境营造等方面融合成协调统一的整体,营造出以人为本,适应当代大学生生活特点的学生生活社区。

1 尊重与完善——校园整体规划的服从与延伸

校园位于太原市汾东教育园区中部,东临马练营路,西临园区一号路,校园中心区以“城廓”为设计主线,围绕极富特色的绿环,在绿环外侧布置生活区等,功能分区明确,强调校功能的合理分布和交通的合理组织,充分挖掘三晋文化及太原的悠久历史,赋予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旨在创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传统人文精神的大学校园。

学生公寓组团位于校园主教学区方形“城廓”的外围,紧邻校区次入口,围绕学生服务中心布局,西临园区一号路,南侧为综合实践中心,北侧、东侧均为校园绿地景观与体育活动区,并有水面穿插于其中,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规划设计以校园整体规划为蓝本,阐发设计思维,本着与校园规划结合的前提与原则,在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校园规划的核心思想与目标,注重居住建筑的功能需求,结合学生公寓组团在校园所处具体环境,在尊重校园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对学生公寓做了进一步完善与优化。公寓组团与教学区以体育设施绿地进行联系,保证了良好的视廊和空间景观,功能分区明确,又使得两者之间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保证学生有最短的出行路径完成日常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公寓组团以贯穿南北的道路为中央轴线,分布于轴线两侧,道路与建筑围合的广场相互渗透,形成有机的整体。建筑风格与学校中心区的公共建筑一脉相承,延续了其厚重朴实的建筑体量和灰白相间的建筑色彩,明确学生公寓组团与学校中心区的公共建筑的从属关系,体现其自身居住建筑的特点,甘当“绿叶”,映衬“红花”。在视觉表现上既体现出其特有的亮点,又不喧宾夺主,界面完整,层次丰富。最终形成了符合学校需求,富有北方校园建筑特色的学生生活社区。

2 渗透与融合——群体建筑空间的组合与统一

设计将建筑群组合理整合,作为中央轴线的道路通过引导与转折引起建筑群组的秩序感,建筑物分列于两侧,西侧靠近城市道路,建筑物排列整齐,序列感强烈的建筑布局和手法丰富的山墙设计形成了完整统一的街景立面;东侧沿弧形的校园道路自然转折,转折处结合建筑布局的扭转与变化,与学生服务中心共同围合成广场,能够满足群体活动需求。学生公寓及贯穿于其间的二层连廊和生活服务用房共同围合成尺度宜人的半开敞院落空间,街景绿化、体育设施自然的散落于其中,与广场共同组成层级分明的外部活动空间。

学生公寓单体建筑采用多层内廊式设计,采光通风良好。首层采用部分架空设计,结合每栋学生公寓所处位置及其容量合理设置架空空间作为自行车存放区,方便学生使用的同时防止了自行车无章存放对环境景观造成影响,并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与院落空间良好的融合渗透。一层学生公寓阳台采取半封闭式样式,同时饰以灰色墙砖,与建筑上部的白色涂料形成鲜明对比,具有强烈的造型感。二层以上设置开敞阳台,以白色分隔对墙面进行分割,调解比例关系,结合尽端宿舍的通透阳台围栏,韵律中求变化,与主体深灰色涂料对比突出,立面轮廓层次分明。楼梯间设于宿舍的两端,施以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并穿插部分灰色实墙,形成鲜明的虚实对比。建筑体量敦实厚重,既具有北方建筑的稳重大气,又不失校园居住建筑的亲切宁静。

建筑外形设计准确表达了对周围城市肌理、校园整体风格的理解,体现校园建筑的逻辑性,强调其校园居住建筑属性,建筑形态与内部功能相适应,以统一的母题和彼此协调的尺寸,强调建筑组团外部空间的层次感和虚实对比,塑造出群体建筑空间的独特性。

3 贯穿与交流——生活化的社区的形成与开放

公寓组团各单体之间设置的灰色连廊,既起到联系与贯穿的作用,又在其间设有生活服务用房和交往空间,强化了单元的合理性,注重功能细节的同时,使学生公寓和环境景观过渡自然浑然一体,形成了适宜学生生活的生活化社区。

该校区所处城市新区,周边服务设施尚未发展成熟,距离主城区较远,为保障该公寓组团所容纳的8 000名学生的日常生活起居,社区化的学生服务设施设计十分必要。贯穿于学生公寓之间的服务用房容纳了学生日常所需的洗衣房、超市、通信服务、理发、文印等必需的生活服务场所,结合处于学生公寓组团中心的学生生活服务中心的餐饮、洗浴等功能,使学生能够以最短的出行距离享受到最为便捷的生活服务,实现了校园生活社区的集合存在模式。

交往空间设于交通联系空间旁,既能消除交往空间设于学生公寓内给管理带来的不便,又能使其相对独立,避免了其对其他学生学习与休息的干扰,作为各楼共享的交流场所,亦可使交往层级和范围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大,提高其交往空间的使用率。连廊与单体公寓一层同采用灰色砖墙饰面,相类似的比例尺度使开放空间与居住空间自然的衔接,融合成适宜学生活动交往的庭院空间。

另外,该部分空间的使用功能具有灵活性,可以随着未来学校的发展、校园周围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高校学生生活的需求变化方便的调整其使用功能,以适应城市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校园文化的发展。

4 思考与展望——未来学生公寓设计趋势

2012年年底,我国城镇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2.9 m2,37.1 m2,分别比2007年增加2.8 m2和5.5 m2(2013年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现入学的90后大学生入学前大都有自己独立的生活居住空间,对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及个人空间的私密性有迫切的需求。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学生公寓的建设重视不足,学生公寓由于空间紧张,布置形式单一,很难满足学生居住空间的个性体现。未来学生公寓设计应该更加强调其生活属性,满足学生日常生活基本需求的同时也应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舒适性、私密性、个性化需求。

[1]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孙一民,苏 平.太原大学新校区规划[J].南方建筑,2008(3):84-85.

猜你喜欢
学生公寓组团校园
“快递阿姨”组团送快递
喜欢组团捕猎的恐爪龙
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模式探析——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公寓为例
兵器组团“打雪仗”
组团给石界老前辈拜年去!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生公寓“五进”工作法治化的路径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二次开发的学生公寓漫游仿真的研究
安徽:《学生公寓用梳棉胎》地方标准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