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与生药学教学初探

2013-08-15 00:47赵汴霞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生药学生药药用植物

闫 欣,赵汴霞

(河南职工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以药用植物为基础的生药学。药用植物学是生药学的基础[1],生药学是药用植物学的继续和延伸,两者密不可分。结合药学专业学过的化学、药理学等学科知识,辅助以本草学、中医学相关知识研究生药的来源、加工、成分、鉴别、药理作用及功效的一门课程[2]。这门课为药学专业介绍生药,也为药学专业开设的天然药物化学介绍天然药物。近年来,为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药学专业进行了药学专业教学改革,此文初步探讨药学专业药用植物与生药学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方法。

1 整合教学内容

河南职工医学院采用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这套教材一套四本,包括理论教材及实验教材。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40,实验学时32学时。由此,教学内容的讲授宜少而精,并突出重点。

1.1 结合专业特点及课程特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以真伪优劣鉴别为侧重点,直接关系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例如临床用药柴胡,药典规定正品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柴胡药材价格上涨或药源紧缺时药材市场常见同科植物大叶柴胡混入,大叶柴胡误服可致恶心呕吐甚至死亡。又如名贵药材冬虫夏草,由于利益驱使,常见各种混伪品,如亚香棒虫草替代、用水银注入虫体等,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危害人民生命健康。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理论教学、职业技能教学、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等统一起来,杜绝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由于专业知识缺乏或职业道德的丧失引起严重的社会危害。

1.2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整合内容 以往高职高专药用植物与生药学教学多沿用压缩过后的本科教学模式,没有呼应高职高专办学目标。本着教学内容满足岗位需求的原则,药用植物学的讲解为生药学奠定基础,生药学部分讲解服务岗位需求,同时为天然药物化学介绍药物。综合以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教学侧重点。

1.3 注重与其他学科联系 生药学中有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别内容,讲解以让学生了解该药物含有此化学成分为度,因为此两项在天然药物化学中会做详细介绍,所以此处注意与天然药物化学相结合,在药用植物与生药学中介绍该药物含有该化学成分,在天然药物化学中系统介绍该化学成分的性质及鉴别。另外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生药的有效成分及含量测定涉及很多新技术新方法,如色谱法的运用。这与药学专业学习过的分析化学和药物分析相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融会贯通,以利于学生掌握记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科学利用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的内容需要用合理的教学程序,科学的教学方法表达。传统的以教师大量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已经被淘汰,药用植物与生药学是一门直观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多以形态识别为主,更需要与发展迅猛的多媒体音频视频相结合。

2.1 合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直观教学是由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Johann Amos Comenius把“直观性”作为一项教学原则正式提出后,直观教学便由教育者的不自觉活动转而成为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教育行为。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主动参与,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事物的本质,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的目的[3]。在药用植物与生药学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同学们先观察原药材和药材饮片,让学生自己首先观察总结,通过感官鉴别,自己体会生药的性状特点,而后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结合学生自己总结的特征,通过提问法给予肯定或纠正。这样形成学生自己观察和教师讲授两次知识的强化。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药用植物及生药缺少实物观察和显微观察情况下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flash动画等展现药用植物的原始生长环境及状态,加工成饮片后的状态以及药材的显微鉴别特征。

如中药人参的讲解中,可让学生实物观察人参中园参的实物,与多媒体图片中的野山参及视频中的山参鉴别相结合,从而掌握人参中园参和野山参性状特征及区别。还可播放野山参的生长环境,使学生们更好的掌握和理解这味具有神秘色彩的生药。

2.2 结合课程特点化解教学难点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特别是生药学的教学内容中存在着天然的优势,我国中医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流传下很多趣味盎然的经典故事,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课堂中讲授这些内容会使学生对于生药的中药的来源、采收加工、功效及化学成分的学习事半功倍。比如川乌与附子,生品毒性剧烈,可给同学们讲解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关羽中的是生药乌头中乌头碱的毒,乌头碱本身具有局麻作用,所以关羽可以一边下棋一边刮骨。另外乌头碱的致死量很小,关羽为什么那么幸运呢?看过三国演艺的同学都知道关羽所中的为水军的剑毒,乌头碱遇水易分解,毒性降低,所以关羽能够幸免于难。通过这个故事的讲解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同时也使同学们掌握了乌头这个生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在生药学的学习中,传统的医家著作流传了许多便于记忆的歌诀和习语,在讲课的过程中注意补充,便于学生的记忆,如生药黄连就有这样的口诀:“黄连簇生如鸡爪,节节连珠有过桥;味苦色黄花纹显,清热解毒显奇效”[4];生药天麻:“天麻长圆扁稍弯,点状环纹十余圈,头顶茎基鹦哥嘴,底部疤痕似脐圆”;野山参:“芦长碗蜜枣核芋,紧皮细纹珍珠须”;冬虫夏草的鉴别特征中具有“虫草虫体八对足,头三尾一中八对”。这些歌诀寥寥数句,将药材的主要性状、显微特征及部分功效描述得十分清楚,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便于学生记忆。达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化解了教学难点的目的。

3 以实用性为目标改革实验实训课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32个实验课程的教学中,以实用性为指导,把以往实验课中以显微鉴别为主的状况改为以性状鉴别为重点,围绕常用生药的性状特征,使学生做到能认、能辨、能懂。即认识常见生药,辨别易混生药,懂得生药功效。

3.1 改变传统的实验课教学程序 在实验课教学中采用精讲多练,杜绝把实验课变成小型的理论课的传统教学方法,只做关键性讲解。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运用理论课知识观察药物,根据感官接触掌握各药物的鉴别特征。把实验课讲解转化为实验指导,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中,提高了教学效果。

3.2 引入实用生药鉴别实验 优化药用植物与生药学实验内容,打破原有实验讲义中的经典验证性实验的安排,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的基础上把更多的实用生药性状鉴别充实到实验课中,尽可能多地把药材饮片带入实验课堂。让学生多见多接触反复记忆。比如去掉一些生药的显微鉴别,加入一次生药的性状鉴别实验,把人参、天麻、三七、菊花、红花、虫草、全蝎、牛黄、朱砂等30种生药让学生们逐一观察特征,强化理论课知识。

3.3 充分利用标本室和建立模拟药房 实训楼中药标本室具有百余种蜡叶标本、水浸标本、生药标本,基本能满足教学。学生在上课期间和标本室开放时间都可尽情观察熟悉药用植物与生药。模拟药房也将投入使用,模拟药房具备常用中药、药斗、药称、药臼、药碾、切片机和粉碎机,学生可更真实的接触药物饮片,更好地了解中药知识。

4 实验课与理论课相互联系

实验课与理论课教学是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关系。既要改变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模式,又要防止过分强调实验教学的作用而忽视理论教学在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药用植物与生药学这门课程理论课知识点较多、抽象琐碎,需要实验课来进行具体化、形象化,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实验课也需要理论课提供理论支持,课前要求学生复习理论课知识,预习实验课内容,以便于有目的地带着问题来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也复习了理论课内容。

教学改革关系到专业的发展,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特色,影响着人才的质量。药用植物与生药学又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通过改革把理论、实践和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满足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适应课程的时代发展。

[1]李 钦.药用植物学[M].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2]罗集鹏.生药学[M].第 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

[3]桂 芳,黄雪梅.直观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2):232-233.

[4]王捷频,王剑波,谢艳华,等.浅谈《药用植物与生药学》的兴趣教学[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3):527-528.

猜你喜欢
生药学生药药用植物
基于偏振光显微镜与λ波长补偿器联用在生药显微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中心
山豆根及其混伪品生药学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团队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民族药柳兰的生药学鉴别
羊肚参的生药学研究
长花忍冬生药学初步研究
生药学教学中关于“主动学习”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