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2013-08-15 00:47闫秀明舒宝童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原发性血压病人

闫秀明,舒宝童

(河南卫生职工学院医学技术系,河南 郑州 45119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增加,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成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病。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现高血压病人约2亿[1]。伴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高血压患者更加应该受到人们的关注。

1 病情特点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影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甚至造成其功能衰竭,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继发性高血压是继发于肾、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高血压,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本身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多为暂时的,原发疾病治愈后,高血压就会慢慢消失。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其中绝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占原发性高血压95%~99%)属于缓进型高血压,多见于中、老年,其特点是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病程长达10多年,在初期很少有症状表现,约半数患者因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测量血压后,才偶然发现血压增高。

2 护理风险

血压的控制是一个长期甚至终身监控的过程,高血压患者常常因病情反复、血压控制不良,或者由于疾病给生活带来不便而常有情绪不稳定、失望、紧张、焦虑、丧失信心甚至绝望。部分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可有头晕、头痛、耳鸣、眼花、乏力、心悸、失眠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血压可长期持续升高,并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2],因此,对高血压患者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病痛,降低或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3 护理措施

3.1 一般护理

3.1.1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可以使身心感到平静、宽慰和放松,减轻或消除疲劳,促进体力和精力的恢复;生活、工作、睡眠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剧烈活动,提倡适当的体育锻炼,坚持有规律的活动[3],尤其对心率偏快的轻度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有氧运动效果较好,如骑自行车、跑步、做体操及打太极拳等,运动对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但忌剧烈运动,运动中应注意安全。血压过高或持续升高病人,应尽量卧床休息,高血压高危者则应绝对卧床,并需在医院内进行观察。

3.1.2 饮食 高血压患者应改善饮食结构,平衡饮食,尽量选用低盐、低热能、低脂、低胆固醇的易消化饮食,尤其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饮食方面应更加注意,宜食清淡食物,且要少量多餐。鼓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适量补充动物蛋白,尤以鱼类为宜,保证食物中有足够钾、钙、镁。对于不同的老年患者,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师的指导,合理引导患者改变饮食习惯,例如对服用排钾利尿剂的病人应注意补充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香蕉、土豆、菠菜、红枣、橘子、葡萄等,肥胖者应限制热能摄入,控制体重在理想范围内。另外,高血压患者应注意限酒戒烟,少喝咖啡和浓茶。大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研究表明,饮酒量的多少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且长期过量饮酒可引起动脉硬化、血压升高、心脏受损,而烟中的尼古丁可使血管扩张增加出血的危险性。咖啡因可使血脂增高,增加心脑血管病发病机会。茶叶有降胆固醇的作用,但浓茶易致便秘,高血压病人宜用清淡绿茶。

3.1.3 科学饮水 水的硬度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是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舒缩功能的重要调节物质,若钙、镁离子缺乏,易使血管发生痉挛,最终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要尽量饮用硬水[4]。

3.2 心理护理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及病程等个体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情绪上会表现出易激动、焦虑、紧张及抑郁等,这些都与该病相关,不良的刺激可以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致使血压升高,因此,护理中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对待患者应耐心、亲切、和蔼、周到,根据病人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协助病人训练自我控制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并能在激动时及时自我调整情绪,使心态平和、轻松、稳定,尽可能保持良好适应性。另一方面,要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重视和认识,从高血压的病因、发展、治疗以及并发症等多方面让患者了解有关知识,加深患者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使患者积极坚持和配合治疗,并应用护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老年保健医学等知识做好患者的心理减负工作,树立患者的信心,积极调动患者的积极性,由配合治疗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强治疗效果。

3.3 病情观察 最重要的病情观察是观察血压变化和用药后的降压反应。患者在测血压前须静坐(或卧)30 min,应在固定条件下测量血压,尽量做到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血压计应放置在心脏同一水平,使测量结果相对准确;服药初期每天测1~2次,血压平稳后每周1~2次[5]。对于血压持续增高的病人应每日测量血压2~3次,并做好记录,必要时测立、卧位血压,掌握血压变化。如发现血压急剧升高,伴有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神志改变、暂时性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症状,考虑发生高血压脑病或高血压危象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师处理并让患者卧床休息,快速准备降压药物、脱水剂和止痉剂备用。

3.4 用药护理 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病的主要治疗手段。选择降压药物时,一般选用长效、稳定降压的药物,且从小剂量开始服药,可联合数种药物,以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用药期间应密切关注血压变化情况,血压出现过快变化时,在医师指导下调整剂量,不可自行增减和撤换药物。降压不宜过快过低,因可减少组织血液供应,尤其老年人,可因血压过低而影响脑部供血。用药前详细了解药物作用及副作用,服药过程中避免突然改变体位,以免血压突降引起晕厥,例如某些降压药物可造成直立性低血压,应指导患者在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当出现头晕、眼花、恶心、眩晕时,应立即平卧,以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脑部血液供应。降压时,须做到缓慢、温和、适度。患者应定时、定量长期服药,根据24 h血压的变化在医生指导下制定服药时间,一般以清晨给药为宜;若清晨血压很高,下午及傍晚不高,则提倡晚上服长效药物或在服用长效制剂的基础上于次日清晨加服1次短效制剂,部分患者可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6]。

3.5 高血压急症的护理 高血压急症包括恶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是高血压的危急状态,是高血压猝死的主要诱因,其护理尤其重要。应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可取半卧位或抬高床头,稳定情绪,避免不良刺激和不必要活动,连接好心电监护仪;必要时可实施吸氧,改善患者心脑供氧,缓解缺氧状态,减轻症状,同时有利于各个器官功能的恢复;遵医嘱使用降压药,一般首选硝普钠,现用现配、避光静脉滴注,每10 min测血压一次,据血压变化随时调节滴速,降压不宜过快过低,以免发生脑供血不足和肾血流量下降,如出现心悸、头痛、出汗、烦躁不安、胸骨后疼痛应立即停止滴注;此外也可舌下含服硝苯地平应急降血压。脑水肿需用甘露醇时滴速要快并防止外渗[7]。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危害严重,应向人们积极宣传原发性高血压的有关知识,以提高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知晓率。对高血压患者除进行药物治疗外,需给予正确且全面的护理,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改善饮食结构、坚持恰当的体育运动,以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工作者应不断积累经验并科学创新,给予患者温馨、有效的护理,提供优质人性化的服务,建立伙伴式的护患关系。

[1]刘力生,王 文,姚崇华,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11-30.

[2]张 平.临床护理实践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杨瑞贞,秦秀丽.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4]年小燕,孙淑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2):214-215.

[5]李毓芹.浅谈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J].海峡药物,2011,23(12):229-230.

[6]周荣秀,陈 琳.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16):2 544.

[7]张 伟.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2009,78(10):190-191.

猜你喜欢
原发性血压病人
谁是病人
稳住血压过好冬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病人膏育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我帮病人“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