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英语行为引导型训练法的研究与实践*

2013-08-15 00:43朱剑虹凌晓靖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警务公安教学法

★ 朱剑虹 凌晓靖

2008年12月,中共中央转发了《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了以培养政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要方向的培养方式,为公安院校培训教育以及学历教育明确了方向。这样的培养方式强调发展警校学员的职业基本能力,更强调培养学员的关键能力——即学员为获得完成今后不断发展的工作任务而应获取的跨专业、多功能、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和具有不断克服知识老化而终生不断学习的能力。

警务英语行为引导型训练法是警务英语教学的全新教育方法,它摒弃了以往重理论而忽略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训练模式,它是以能力为本位,将知识型体系的课程内容改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并组织的课程内容;它一改往日教师讲授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和警务基本知识、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运用已有各种知识和技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在整个过程中对新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从而使其在遇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行为能力与全面素质的教学目的。因此警务英语行为引导型训练法是一种值得提倡并值得推广的警务英语训练方法。

一、警务英语行为引导型训练法的界定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德国于1999年决定全面应用的一种新型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各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的统称。这种教学方法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活动教学理论[1]、美国教育家兰祖利的个体——环境互动的优化教学理论[2]和构建主义教学理论[3]为基础,以能力本位、自主活动和领域学习为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导向,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通过多种活动形式,使学生主动地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

警务英语行为引导型训练法源于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并结合公安教育的发展方向、公安实践部门的运作过程和公安院校的警务英语教学而形成的以培养各种能力为本的训练方法的统称。具体而言,警务英语行为引导型训练法即以培养学员行为能力为目标,在警务英语教师的行为引导下,通过多种定型或不定型的活动形式,将英语语言基本技能与公安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警务英语专业词汇、句型、对话等方面的语言知识同时,让学生掌握公安实际工作部门——刑事侦察、经济侦查、治安管理、交通管理、出入境管理、禁毒、网络侦查等部门在运作过程所涉及的办案流程、办案规范,培养学员在公安各岗位工作情境中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二、警务英语行为引导型练法相对于传统训练法的优势

警务英语行为引导型训练法是警务英语技能训练的全新方法,它将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与有意义的活动有机结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训练以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局面。其目的在于通过英语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有效地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能力素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新。行为引导型训练法与传统训练法相比有着特殊优势。

从教学目标来看,行为引导型训练法将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操作目标视为统一的整体目标。传统训练法中,教师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学习目标,这种教学目标是一种教学方面的纲领性规定,强调认知目标的实现。行为引导型训练法要求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和学生已有的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和实践公安经验共同选择学习目标,符合公安工作发展的实际需求,符合学生个体的实际需求。

从教学内容来看,警务英语行为引导型训练法既注重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和技能,也注重学习公安业务知识的运用,并强调两者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技巧。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为个别化学习而设计,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直接获得信息(如课本、参考资料、互联网、社会实践经验等)。学生通过探索过程获得信息、加工信息、储存信息。而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材,注重语言本身知识的教授,教学为整个学习团体(班级)设计,进度和内容统一,主要培养学生对警务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和公安对警务英语的实际应用显得比较薄弱。

从教学方法来看,行为引导教学法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是师生互动型的教学模式。传统训练法主要依靠教师讲授,教师讲授占的比例高达70%,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制定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师生之间的交流十分不对称,学习方法单一。行为引导型训练法重视学生的参与,教师讲授仅占30%,教师通过“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引导课文法”等等具体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参与活动。师生交流以对话为主,师生互动性好,授课方法多样。

从教学模式来看,行为引导型训练法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闭式的课程教学,它采用非学科式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活动模式。学生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他们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自己寻找资料,研究教学内容,并在团队活动中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从教师角色来看,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从传统的教学活动的计划者、主导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变成了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辅导者和评判者。教师帮助学生获得和处理信息,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引导学生掌握警务英语和公安业务知识、技能和技巧,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并且学习这种知识得来的过程和方法,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方向。

从学生角色来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传统训练法下,学生学习动力主要来自教师的表扬和批评,通过外部压力而带来负面的激励,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重构知识和信息。采用行为引导型训练法后,学生学习动力来自内部,转变为主动的知识寻求者,借助各种媒体,各种方法,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在学习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

从评价方式来看,行为引导型训练法是一种较为全面的考核体系。传统训练法的考核单纯通过教师或主管部门确定,教学成果的监控局限于英语语言知识掌握的考核,控制质量单一。用统一化的尺度考核学生,使学生失去了有效地发挥个人潜能的机会,掩盖了学生的独特性,同时也失去了对学习的好奇心,新奇感和自发学习的动力。行为引导型训练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教师通过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情况从英语语言知识、公安业务素质、决策能力、信息处理、创造能力和公安实践能力多方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体来看,行为引导型训练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教学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能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种训练模式能真正体现关键能力的培养,使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更容易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培养真正的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由于公安院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多,自我支配的业余时间较多,将为引导型训练法引入警务英语教学中,能督促让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应该抓住警察职业教学特色,以招录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引入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关键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公安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必将推进公安教育的发展,形成警务英语新的教学模式。

三、行为引导型训练法在警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行为引导训练法的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订工作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完整的行为模式。这六个步骤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现以教授Traffic Control and Safety 为例,说明行为引导型训练法在警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 获取信息。首先明确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布置任务,让学生清楚要做什么,该怎么做。在学生都充分了解本单元的主题和要求后,分配任务并填写任务书。结合Traffic Control and Safety 的主题,上课之前分配好任务即收集常见车型和常见汽车品牌,常见交通违章的种类和处罚办法,并督促学生填写好任务书。鼓励学生借助教材和网络,使用各种手段,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为调查学生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课堂上将全班学生随机分成6个小组(每组6~8人),采用头脑风暴法,调动所有学生积极性,通过集思广益的集体讨论,相互激励、启发,自由地发表想法,锻炼动手、动脑、动嘴能力并获得大量可能的答案。单数组负责总结常见车型和常见汽车品牌,双数组主要负责总结交通违章的种类和处罚办法。各组推选出组长,在5 分钟准备后,对其进行解释和介绍。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自学能力、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制订工作计划。给定驾驶员酒后驾车超速的情景,要求学生制定处理案件的步骤。教师将必要的步骤用简洁的字词句写在卡片上,并把卡片安放在展示板上,要求学生正确地排列案件处理的顺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不仅仅要设想并排列处理案件的步骤排,还要给出处理的办法、依据和理由。这是一个团队合作讨论的过程,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讨论,通过面对面的交换信息与意见,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调整思维求同存异;学会总结、归纳,更深入地接受和理解知识。

(三) 做出决定。学生做出最后决定之前,教师也要积极地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之中,这一步骤仍然由小组合作来完成。教师参与其中,听取讨论结果,帮助选择那些可以接受的、修订了的或者重新制定的方案。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更好的学习机会,学生可以依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与教师沟通,这种交流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同时极力激发了同学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观念及观点。听取教师的指导意见之后,各小组最终确定案件的处理方式和步骤。

(四) 实施工作计划。待各组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后,由教师公布正确的处理步骤并说明理由,对相关的处理细则进行讲解和说明。要求学生采用角色扮演法交通警察和驾驶违章人员,通过角色行动处理问题,发现问题,从而对所学知识获得更深层次的领悟以更好地掌握书本知识。角色扮演法使学生“动”起来,学以致用,避免了学生的厌倦情绪,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学生角色扮演之前,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通常为2 -3天)进行准备和排练,让学生充分准备后再检查工作的实施情况,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素养。

(五) 控制质量。检查每组学生的任务都有单独的评分表,有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任务完成的质量。一般情况下,每组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都将进行点评,指出闪光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就能保证整个大班级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检查,及时纠正错误,改善任务完成的质量。

(六) 评定工作成绩。每小组最后的成绩认定并非由教师一锤定音,它由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的评定共同组成。它允许宽松、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允许学生表达意见,以肯定鼓励为主,婉转指出不足。这种成绩评定不是单纯给出成绩分数,而是引导大家讨论解决出现的问题,并探讨出现问题的缘由,指出每组学生在下次任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警务英语行为引导型训练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行为引导型训练法的实践,学生将渐渐学会并习惯团队学习,合作能力得到提高,社会能力得到加强,互助关系更加融洽,恶性竞争逐渐转变为良性竞争,这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公安实践中获得良好的竞争力,警务英语的教学功能向教育功能延伸。警务英语行为引导型训练法不断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独立分析问题,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自主学习,如何改善学习方法,如何协作合作,学员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行为能力进一步加强从而公安院校学员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为引导型训练法在警务英语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地摸索和总结。我们要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对警务英语行为引导型训练法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构建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培养公安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方法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公安教育的发展。

[1]Rosemarin,A.The Art of Leading a Discussion[M].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1987.

[2][美]巴巴拉G 戴维斯.教学方法手册[M].严慧仙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董金娥.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实验教学应用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5,(8) :151~152.

[4]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课题“行为引导教学法在高职实践课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成果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2005,(4) :9 -10.

[5]宋慧芳.行为引导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2011,(6) :85.

[6](英) 斯宾塞.教育论[M].胡毅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

[7]余新利.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的几点做法和体会[J].职业教育研究,2004,(6) :68.

[8]张梅.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研究,2008,(3) :110 -111.

猜你喜欢
警务公安教学法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公安报道要有度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
警务指挥与战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