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现状分析

2013-08-15 00:55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人才文化

陈 丹

(中共信阳市委党校,河南 信阳 464000)

一、文化产业的内涵

文化产业概念最先出现在《启蒙的辩证法》这本书中,是由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和霍克海姆提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文化产业时强调了文化产业的 “工业标准”,即把文化产业放在了经济背景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化的发展》中肯定了文化产业的作用: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可以使传统文化机制现代化;可以加强民族文化生产;可以保护国家的文化出口。由此可见,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对文化产业缺乏明确的、统一的界定,这极大地影响了对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认识。目前,从文化产业的各种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产业的生产文化商品的产业属性已经明确,即产业化的文化产品,商品是第一性的。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文化产业的概念:文化产业以文化资源为根基,主要业务是生产和经营文化商品或者提供文化服务,核心是创造利润,从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所组成的社会生产的基本组织结构。

二、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产业有了发展的空间,开始迅速发展。进入新世纪以后,特别是加入WTO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文化全球化、网络信息技术革命、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文化产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2006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27亿元,按照国际经验,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就会出现很大的变化,用于精神文化方面的支出增长会大大高于物质方面的支出增长。文化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给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随着对外贸易的增长,我国对外文化贸易也快速增长,据相关统计,2005年时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出口总额与上年相比增长165.27%。正是基于这样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推动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升级,从而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2002年底,全国出版的图书品种超过了15万种,总印张达到了400多亿;出版期刊8800多种,总印张超过了100亿等,另外,广播、电影、音像出版社等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使得我国文化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3年我国网络游戏的产值达到了20亿元,到2004年达到36亿元;2005年我国广播影视收入达到了818.54亿元,比2004年增长19.46%,由此可见,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亮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当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部GDP的3%左右,而美国的占GDP的12%,日本的占GDP的17%等,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文化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由于社会体制的不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能借鉴的经验不多,目前还一直沿袭传统的物质产品营销模式,这与文化产业的特点不相符,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二)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问题

1.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未理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政府与文化经营单位之间的责、权、利等关系还没有完全理清,还存在管的过多、过死,致使文化产业缺乏生机与活力。也即是说文化体制改革远远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这严重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具体来说,文化产业管理体制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政企不分。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从生产、经营、销售、人事等方面全权管理各项文化事业,集所有者、管理者、经营者多重角色于一体,文化事业单位成为政府附属物。二是产权不明。很多企事业文化单位还不是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存在不同程度的管理混乱、职责不清等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没有自主经营权;三是所有制结构不合理,投融资渠道单一。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我国文化产业经营主要靠财政投入和自我投资,在引入外资和民间资本方面有着严格的限制,造成文化建设资资金不足,影响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规模,已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文化产业技术含量低。文化产业技术含量低是制约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文化之所以成为产业,就在于应用了一些高技术如印刷复制、电子排版、数字化、网络传输等,现代科技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新科技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工具。高科技在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推动了文化产品的发展与创新。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都是以先进、发的科技为基础的,如图书出版公司、音像出版公司等在销售中应用网络,大大便利了消费者的选购,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而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较低,在舞台技术、图书销售、影视制作等方面都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如我国电影业在制作、欣赏等方面都还停留在传统技术基础上,不利于我国文化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3.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低。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市场相比,我国文化市场还不成熟,还存在很大差距。首先,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未形成统一的文化市场。我国文化市场起步晚,基础较为薄弱,层次水平低,还不能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有效配置。同时,文化产业管理政出多门,未形成完善、统一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文化市场零星分布,未形成统一市场网络。其次,文化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迎来了发展机遇,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服务市场获得了大力发展,但文化要素市场如文化艺术人才等发展比较迟缓。再次,文化消费市场有待再拓展。目前,我国文化消费水平不高,制约了文化消费市场的发展,同时文化消费的特色不多,无法满足人们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最后,文化市场秩序混乱。当前文化市场还存在一些盗版、假冒商品等,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不利于健康的文化消费。

4.文化产业政策滞后。我国提出文化产业战略后,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但有些政策比较滞后。我国文化产业战略定位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产业政策也应该围绕这一战略来制定,我国加入WTO后,结合WTO的操作规程,制定了很多文化产业政策,试图实现文化产业政策与国际接轨,这些政策的制定对文化市场的国际化起到了助推作用,但文化产业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国际化程度相比,还比较落后,即没有估计到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层面,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的战略定位不相符。另外,文化产业对我国来说是一个新兴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还不到位,滞后于实际需求。

5.文化产业人才匮乏。当前,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匮乏,急需大量的高级管理创新人才。首先,我国文化产业缺乏高级管理创新人才。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高级管理创新人才,而目前能从事产品开发和产业运营的人比较少。其次,我国文化产业缺乏高级经营人才。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既懂文化又懂经济的高素质经营者,需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策划、包装、营销等方面的人才。但目前我国从事文化产业经营的人才,大部分都缺少资本运作经验,不擅长产业经营。再次,我国文化产业缺乏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高技术人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对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这就需要大量的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文化产业高技术人才,而这方面的人才最为匮乏。

三、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对策

(一)改革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要按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求,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实行政企分开、企事分开,转变政府对文化的管理方式、管理职能,实现文化产业经营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的首要任务是给、创造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重点放在促进文化产业要素的合理配置、改善基础设施、确保市场竞争公平等方面。政府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应从原来的行政手段转向经济、法律、行政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运用必要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调节文化市场的供求关系,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同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定位政府、文化市场、文化企业的职责,不仅政府不能越位、错位,文化事业单位也不能越位。政府职能由管微观转向管宏观,进一步提高政府文化部门的社会管理职能与公共服务职能。完善行政许可,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不必要的审批环节,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

(二)加大文化产业科技含量。科技是缩小我国文化产业与国际发达国家文化差距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手段促进文化产业应用高新技术,提高整体竞争力。首先,文化产业发展实施高新科技带动战略,建立科研单位与文化企业之间的联系,鼓励文化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的科技进步。其次,注重把握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结合中产生的新的产业形态,把握住产业新形态,从而创造出经济效益,要做到这点就要具备开拓意识和敏锐的眼光。再次,加强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其他领域科学技术的研究,通过这些研究成果提高文化产品的制作、包装、传播等环节中的科技含量,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的同步发展。

(三)健全文化产业市场体系。首先,完善文化市场体系,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一是从战略角度考虑文化市场布局、结构,做到文化市场与经济市场相结合,文化市场建设与人们的精神需求相结合等,从而为文化市场的发展打下基础。二是文化市场的宏观调控。从宏观角度调控文化市场,使文化市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这就需要政府运用法律、政策等手段来引领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其次,加快培育文化市场。一是要健全文化要素市场,如健全文化产业的人才市场、技术市场、资金市场等,解决文化产业的人才、资金、技术等问题。二是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同时积极引导人们消费,做好市场预测、宣传,为文化市场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保障。

(四)完善文化产业相关政策。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在政策上倾斜,通过各种手段鼓励投资者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完善文化产业投资政策。拓展文化产业投资来源,吸取外资及民间资金投入文化产业,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放宽资金准入制度,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其次,健全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体系。如财政优惠政策、差别税率政策、税利返还政策、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等,鼓励文化产业单位面向国际市场,通过国内外市场加强文化交流,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实施文化产业人才战略。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因此必须实施人才战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培养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能满足多种产业融合需求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文化技术人才、文化表演人才、文化创意人才等。这需要政府加强宏观管理,对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进行整体规划,加快对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同时设立文化产业专项基金,支持有潜力的文化产业人才进修,拓展其视野,提高其能力。其次,建立人才引入、使用的激励机制。加大人才引入力度,注重引入复合型、会管理、精通国际运作的高层次人才,并创设有利条件,用重点项目吸引人才,用良好的待遇留住人才,用开放的环境吸引优秀文化艺术人才。建立健全的人才评价制度,设立人才奖励基金,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人才,充分调动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彰显文化人才的价值。

[1]叶朗.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04)[R].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7)

[2]张晓明等.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王颖,王登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改革与战略,2008(1)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人才文化
人才云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