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

2013-08-15 00:44王彦娥中电投内蒙古新能源有限公司
商场现代化 2013年30期
关键词:分配制度工资效益

■王彦娥 中电投内蒙古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引言

目前,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能否在占据一席之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其关键就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员工素质以及员工的工作态度。因此,如何设计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使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能否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管理层和广大员工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现有收入分配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建立现代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

二、现行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如何建立适应市场需求,与现代企业向匹配的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各个企业不断完善其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取消了原有的等级工资制,建立了以职务工资、岗位技能工资、岗位工资为主体的三大系列分配制度,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完善,目前的收入分配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具体来说,现行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注重收入的保障功能,忽视收入的激励功能。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并没有真正体现员工的价值,很多员工并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由此很多企业的员工就形成了这样的观念,不管自己是否履行了相应的职责或者为企业做出贡献,只要我上班了,我就应该有收入的错误观念。

2.近些年来,很多企业都在努力宣传打破平均分配主义,但往往不能落到实处,平均分配在很多企业仍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员工的实际收入和他们的技能以及对企业做出的贡献并不匹配,很多企业还是采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配模式。一个系统、一个行业都执行相同的分配方式,不允许出现任何不同的分配方式。

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些企业已经开始探索新的收入分配制度,但如果设计分配方案时,由于缺乏现代收入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表面来看,等级工资开始在各个企业开始得到应用,但实际上并没有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评定各个岗位的工资,仍然带有较强的主观意识,采用的工资制定方法和标准过于简单,由此导致收入分配方案背离市场规律,员工收入差距不大,无法达到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的作用。企业难以吸引到需要的人才,甚至造成现有骨干力量的大量流失。

三、如何建立现代企业收入分配制度

1.以企业经济效益决定收入总额。目前我国很多国有企业还是由国家的宏观调控控制其工资总额。企业提高员工个人收入和收入总额的方式还是根据社会物价上涨因素,依据政府部门公布的人均收入总额,以摊入成本的方式来提高员工的个人收入。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应当根据企业的经济效率决定企业的员工收入总额,将员工个人的支配权交给企业去自主行使。

2.完善企业领导层年薪制。企业的领导者是最高决策层,要承担决策风险。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重大的影响。一个正确的决策可以带给企业效益,但一个错误的决策很有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领导者应该拿“风险工资”,即年薪。股东或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确定企业领导者的年薪,并承担监督检查的责任。年薪由基本薪酬和风险收入两部分组成。基本薪酬根据企业规模、资产保值增值和核定实现的利润来确定。风险收入根据超额完成的利润指标的一定比例,年终核算后一次性发放。在确定基本薪酬后,将其基本薪酬的50%按照12个月平均发放,年终核算后,其总收入的30%由企业暂时留存,以此作为承担下年度未完成资产保值增值和实现利润的责任,并视其多少,按一定比例扣减,以后逐年类推,直到不再担任企业的领导后,剩余部分一次性返还。

3.实行项目经理效益奖励工资制。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其承担着组织施工的风险。一个好的项目经理可以保证所承包的工程质量,并且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在组织施工的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很可能导致工程项目的亏损。因此,项目经理应根据承包的工程,在完成各项承包指标的前提下,核定项目工程承包工资。管理层确定其工资总额,每月按一定比例发放生活费,待项目竣工验收后,根据各项承包指标的完成情况,付给相应的承包工资,并根据盈利数额,按照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奖励。如果项目亏损,按照具体的亏损数额,相应的核减其工资总额。对于剩余的亏损额度,待下一个工程盈利后,首先抵减之前工程的亏损部分,再进行分配。

4.实行管理人员效益工资制。管理人员可以采用岗位工资加效益工资的模式。管理质量的好坏对企业的效益至关重要。企业的制造成本在生产部门,各类费用支出则主要集中在管理部门。因此,管理人员有必要节约各种不必要的支出。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岗位的重要性确定其岗位工资,并享受企业盈利后的绩效奖励。

5.工人是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他们创造的价值是实实在在的。即使企业没有盈利,也不能说工人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没有价值,这实际上是企业决策和管理层的问题。工人只对他们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时间、质量和数量负责。简而言之,只要工人付出的劳动,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符合时间、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就应付给相应的报酬。因此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岗位,确定相应岗位的工资水平,并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协商确定收入水平。公司管理层可以规定每个岗位的最低收入标准,来达到制衡机制的建立。

6.实行按股分红和按劳分配工资制。目前,税后利润的分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股份比例分配,另一种是采用按股分红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方式。笔者认为后者更能体现出企业员工按照劳动和出资多少对企业的贡献。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按资分配和按劳分配的比例,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为企业多创造效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个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可以大大调动广大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保证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1]刘瑶成.论建立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J].求实,2006,(3)

[2]闫海鹰.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新疆农垦经济,2010,(6)

[3]徐汉峰.对企业职工工资薪金的思考[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1)

[4]王晓军.如何搞好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J].现代经济信息(学术版),2008,(7)

猜你喜欢
分配制度工资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构建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新中国七十年探索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这种情况下未续订劳动合同是否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浅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土地分配制度略考
说说索要工资那些事
不用干活,照领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