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工业化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013-08-15 00:43沈仲平
关键词:工业化出口贸易

沈仲平

(湖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一 问题的提出

由于“去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导致美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倒挂,产业出现空心化现象,美国2009年提出并实施了再工业(re-industrialization)政策,以2008年金融危机作为突破口,实行国民经济的转型——重振制造业和回归实体经济。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国家,也是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国,其实施的再工业化政策将中国出口产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为美国再工业化最大的挑战来自市场需求,为确保再工业化的实施效果,美国一方面会加强对本国产业的保护,另一方面会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压制中国产品对美国市场的出口,为了扭转我国产品出口面临的不利局面,降低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我国政府和企业应该携手采取多种应对措施。

二 美国再工业化政策的背景及核心内容

(一)再工业化的背景

这是一个急剧变迁的时代。在人类史上,工业革命的出现使人类物质文化在过去200年中发生的变化远甚于前5000年。[1]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整个世界总体上处于工业化时代,制造业在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二战后,美国凭借其发达的制造业体系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此后在经历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以后,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与西方抗衡,由此出现了80年代全球性的经济萧条期。在此时期,资本市场游资充斥,贸易保护主义普遍抬头,美国耗费巨资开展其规模空前的研发工作,将技术革命与产业相结合,实施其信息化改造和新经济政策。此后,以煤、石油等原料为基础的传统工业,以电子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金融为代表的服务业共同构筑了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矛盾也日益凸现。

同时,环境和资源日益制约着传统工业的发展,以及高成本和高福利的影响,美国制造业竞争力逐步下滑,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传统工业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美国进入了一个“去工业化”时代。“去工业化”意味着其先进工业逐渐走向衰落,主要体现在服务业的巨额增长和制造业的就业份额和产出份额持续下降。[2]当时,恰逢中国改革开放,中国以其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优惠的税收以及开放的环境,自然而然地承接了这一转移,从而形成“世界工厂”的产业基础。[3]这种“外包”模式对于当时的发达国家和中国来说,是双赢的:发达国家转移了低端制造业,降低了生产成本,赢得了市场;中国也借此力量,奠定了自己的产业基础,支撑了经济长期高速增长。

21 世纪初,高新技术产业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撑而发展乏力;金融服务业的迅速发展,造成虚拟经济膨胀和泡沫化;IT 产业泡沫破产,纳斯达克崩盘。上述因素迫使美国采取一系列救市措施,发展次贷产品和金融衍生品来防止经济严重下滑。但是,矛盾积攒越来越严重,并最终导致美国乃至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

(二)再工业化战略的提出及核心内容

2008年金融危机使其美国经济陷入了困境,收入差距扩大,失业率高,社会矛盾尖锐。美国稍有竞争力的实体经济也只剩下军工、石油和农业。与此同时,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崛起,日益威胁到其经济霸主地位。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再工业化的经济复苏战略,强调重振美国制造业,回归实体经济,旨在完善国内生产经营环境,降低生产成本,重振国家制造业体系,增加出口和就业,进而保证经济均衡运行可持续性发展。

美国想要回归实体,不是回归低端制造,而是向新能源,高端技术出口的高端回归,以重振本土工业;并通过产业升级化解高成本压力,实现经济复苏。为保证再工业化战略的顺利实施,美国推出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和措施。美国政府重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鼓励研发,发展先进的制造业,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并以发展新兴产业作为再工业化的核心力量。

2009年2 月17 日,奥巴马签署《2009年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 of 2009),推出了总额为7870 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该方案重点投资基建、科研、教育、可再生能源及节能项目、医疗信息化、环境保护等。同时,该方案把中小企业作为主体力量,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植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4]2011年,奥巴马还提出了AMP 高端制造合作伙伴(Advanced Manufacturing Partnership)计划,由道氏化学公司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实施,致力于产学研的结合。[5]

在启动再工业化的同时,奥巴马还提出了具体的“出口倍增计划”,即,要在2009年1.5万亿出口额的基础上,到2015年达到3万亿的出口规模。由此可见,增加出口、占领国际市场是美国实现再工业化的主要途径。美国政府将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贸易等手段攻占国际市场,从而带动国内厂商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高就业率和缓和社会矛盾。

三 美国再工业化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

我国长期推行低成本“比较优势”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使得中国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0%以上。[6]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日、欧三大贸易伙伴经济发展放缓,需求急剧减少,国际市场萎缩,导致我国经济发展放缓,出口疲软,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摩擦加剧。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美国重回工业化发展轨道,提出出口推动型增长模式,势必会对全球经济发展和世界贸易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中国现阶段急需加快国内经济发展,扩大产品出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后,美国将在产品贸易、技术转让和产业转移方面和我国形成竞争。

(一)市场竞争

作为美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市场对美国出口前景乃至美国经济的恢复和结构调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美国是我国出口的最重要目标市场,而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势必会保护其国内市场,它将通过出台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影响中国的出口,尤其是那些缺乏竞争力的三低产品的出口将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

据商务部数据统计,自入世以来,我国累计遭受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国外贸易救济调查690余起,涉案金额约400 亿美元,其中,来自美国的约100 起。中国连续6年(2006-2011年)成为全球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7]而之前常用的反倾销、汇率政策等,让美国感觉到平衡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作用有限,比如汇率政策,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已经累计升值20%以上这一事实并没有多大程度的缓解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按照中国入世承诺,最晚到2016年,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条件将自动失效,市场经济地位得到承认后,用中国企业的实际成本计算产品价格时很多产品的产品都不存在倾销,因此反倾销将不会是中国的主要贸易壁垒,今后美国与中国贸易摩擦的焦点将转移到反补贴上来。

我国已成为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下最大的受害国和首要目标国。我国出口产品成为美国贸易救济调查的重点对象。对华反补贴调查也接踵而来,这对我国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对企业而言,这不仅对其正常的营运产生影响,而且可能面临征收惩罚性税率。对于那些缺乏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无疑是一沉重的打击,甚至退出国际市场。另一方面,政府行为也是反补贴调查的对象。我国出口信贷政策、汇率政策等也频繁遭受美国以“提供补贴”为借口进行责难,那么我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将受到间接的干涉和限制。

在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的背景下,美国政府的上述贸易保护行为将会不断升级,使我国出口产业在美国市场上疲于应对各种贸易救济调查,严重影响我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二)技术竞争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 之后,优惠的政策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宽松的监管措施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中国政府的出口导向型政策形成了今天中国数以万计的外资与合资制造企业,以及台资、港资制造企业,使“Made in China”全球闻名的。制造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繁荣的支柱,创造了GDP 总量的三分之一,贡献出口总额的90%。[8]但我国出口的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单价较低、附加值较低的“三低”产品,而大量进口的却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价格的“三高”产品。

在再工业化过程中,美国实施了诸如海外产业国内化的产业转移政策。同时,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及产业化的全球制高点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对中小型企业的技术竞争能力的重视将进一步提高。在未来的几年,美国会以专利、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等手段,加大对高新技术的控制和市场垄断,并对我国企业提出更高的标准。这势必对我国企业的产品出口竞争持续产生重大的挑战。

四 我国应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措施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导致新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美国等其他主要经济体更是“举起贸易保护主义”的旗帜,向中国施压。可以预见的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将进一步加剧;再者,美国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是世界制造业的龙头老大,中国发展先进制造业容易受到其技术封锁。而且,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产业面临发展放缓和国际市场疲软的困境,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将会使我国出口产业雪上加霜。因此,我国政府和外贸出口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当积极应对,转变外贸发展模式,加快国内科研力度或引进先进技术,加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开拓新的市场,转变政府职能,以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上的竞争能力。

(一)转变政府职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通过优惠税收、优惠贷款以及国有企业和地方性补贴项目等措施来扶持国内产业,以扩大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和竞争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要转变角色,从市场的干预者转变为为企业提供经贸信息、法律咨询为主导的服务者,以适应新的形势要求。

1.加强政府对科学研究的鼓励和引导作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比如美国,长期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是世界科技创新的领导者,掌握了全球大部分核心技术,为保障再工业化的顺利进行,除了美国出台的《2009年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 of 2009),以技术创新成果来改造旧产业促进新产业外,2010年8 月,美国为再工业化的实施公布了《2010 制造业促进法案》(US Manufacturing Enhancement Act 2010),且奥巴马在2011年国情咨文中继续强调自由企业制度,以新技术开发和扩散为竞争方向。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一方面应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力度,重视基础教育倾斜和高新科技研发,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研发”和“中国设计”,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竞争力。

2.提高政府参加制定国际规则的能力。2009年以来,欧美国家要重树全球的贸易规则,要求中国的劳工标准要向欧美的高标准的劳工标准看齐,调整中国国内涉及劳工、环境、知识产权保护和小企业鼓励的政策和国有企业的行为,这将进一步加剧中美贸易摩擦。[9]因此,我国需要提高政府参加制定国际规则的能力,努力实现从接受既定规则到主动参与制定规则的转变,提高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和大宗能源原材料的议价权。

(二)提高企业自身竞争能力

政府是经济活动的引导者,而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再工业化大潮中,应对目前内外交困的国际环境,我国企业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1.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模式。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是依靠“低价格”策略进入国际市场,使其具有竞争优势,但这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而且低廉的价格主要来自低廉的劳动力。这对出口企业劳动者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产生负面的影响,不利于提升其劳动力素质和技能,难以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因此,我国企业有必要转变其外贸发展模式,从低价取胜转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依靠品牌和质量取胜的策略上来。

2.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我国企业可效仿战后日本采用的经济模式,追踪美国新技术和设备,购买知识产权,然后根据自身特点不断进行改进,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也可以增加国内急需的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促进产业升级,并对其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增强国内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硬实力,同时还可以因为增加进口而减少贸易顺差,缓和与逆差国家的贸易摩擦。因此,在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实施过程中,中国应加快进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转变出口产业的经济增长模式。

3.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我国产品出口市场比较集中在欧美和日本地区,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1年欧盟(不含欧盟内部贸易)、美国和日本进口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分别为13%、12.6%和4.7%,而同期中国对欧盟、美国和日本的出口分别占全部货物出口贸易的18.8%、17.1%和7.8%。①目前,中国在这些发达国家市场上的低成本拓展空间已经饱和,今后进一步拓展市场的难度会越来越大,贸易摩擦也会增多。而且这种过于单一的地理结构使之对其政策和市场产生较大的依赖性,进而影响到我国出口的自主性,一旦这些国家政策发生变化,我们往往被动地急于根据国际形势调整本国政府或企业的战略,长此以往,不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市场多元化一直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也是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然选择。在动物界,单一的食物链容易导致物种的灭绝,经济领域里面我们不妨效仿建立一个节节相关、环环相扣的贸易网络,当美国这边政策发生急剧变化时,我们有时间来缓冲这次变化带来的危机。对此,我国应努力开拓新的市场,实现出口地区多元化、国别差异化战略。当然市场多元化必须与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要有利于向多出口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发展。目前,中国很多知名品牌和技术设备已经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市场基础。金砖四国的其他三国和新钻十一国②这样的新兴经济体代表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这些国家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能源资源,人口大多在1-2 亿,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且这些国家市场准入门槛和技术要求比较低,在短时间难以进行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情况下,积极开拓和扩大我国出口产品在这些国家的市场份额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海尔,采取了“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政策就是产品国际化的一个成功的例子。

五 结语

美国以金融危机作为导火线,提出并实施的再工业化战略,为摆脱虚拟经济泡沫化的负面影响,把中小企业作为主体力量,强调发展新兴产业,加大投入重振制造业,回归实体经济。其再工业化面临最大的困境是市场的需求,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为确保其在工业化的顺利实施,美国对我国出口产品采取了新的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我国出口产品尤其是制造业出口产品将受到美国政府的打压。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发展放缓和出口市场疲软的困境,美国再工业化无疑会使我国出口产业雪上加霜,在此背景下,我国有必要进行一系列的政策转变:应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模式,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我国经济硬实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和企业的沟通协调;实行多元化市场策略,转移产品出口市场。通过这些措施来应对美国再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注释:

① 数据来源:财经网:美国、欧盟和日本占中国贸易总额比重 走 势 http://photos.caixin.com/2010- 08- 02/100166010.html。

② 源于英文BRICS 一词,是指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四国,新钻十一国指新兴市场,巴基斯坦、埃及、印度尼西亚、伊朗、韩国、菲律宾、墨西哥、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土耳其、越南。

[1]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A Global History[M].Pearson,1998:177.

[2]Fiona Tregenna:Manufacturing Productivity,Deindustrialization,and Reindustrialization[EB/OL].http://www.wider.unu.edu/publications/worping=papers/2011/en-GB/wp2011-057/.

[3]杨建文.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能走多远[J].社会观察,2012(6).

[4]Zhao Gang.25th Report in 2010:The Reindustrialization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Influence on China[J].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 (CASTED),2011(3):5.

[5]赵 刚.美国再工业化之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启示[Z].战略新兴产业赵刚大讲堂,2012.

[6]刘茂盛.我国出口企业如何在金融风暴中求发展[J].中国经贸,2009(8).

[7]张 辉.贸易摩擦的四大新趋势[J].经济参考,2011(24).

[8]罗 凯,刘金伟.解读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浅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策[J].中国产业,2010(5).

[9]张燕生.欧美再工业化 中国外贸形势长期不乐观[EB/OL].http://v.jrj.com.cn/2012- 05- 11/000000022028.shtml.

猜你喜欢
工业化出口贸易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贸易统计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贸易统计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