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编辑工作中的几种偏向

2013-08-15 00:53金得存
关键词:学术期刊工作

金得存

(淮北师范大学 学报编辑部,安徽 淮北 235000)

一个时期以来,各地学报界先后进入新老交替,新任主编或编辑部主任学历、职称普遍很高,从事编辑工作却由转行而来,属于半路出家;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了编辑出版专业,招收本科生、研究生包括博士生,但年轻编辑还是极少从编辑出版专业而来的。新编辑、年轻编辑怎样尽快地在政治、思想、业务等方面成熟起来,培养职业认同感,既需要一个学习锻炼的过程,更需要“角色定位”,找准个人立身、立业的坐标点,明确思想和业务上的努力方向和途径。但实际上,在编辑劳动的职业属性,编辑劳动的规律与特点,编辑劳动的独特贡献和价值,编辑自身的发展目标,编辑区别于其他学者的素质和能力特征等等问题上,不少编辑的认识不那么自觉,不那么明白,不那么精准,不那么全面。在实践中出现种种偏颇,在刊物上留下种种缺憾。主办单位及领导对学报工作的重要性、编辑作为人才的特殊性、如何科学考核编辑等等问题的认识存在误区,重视和支持不到位。我国有优秀学者和一流的学术稿件,但没有世界一流的学刊。有学者认为这种现象牵涉到我国学刊编辑主观能动性、编辑 (首先包括主编)的素质和知识结构问题。编辑有学,这一行大有学问,这一事实已经得到许多文化大师和学术名家的首肯。上世纪80年代初,出版界刚兴起编辑系列的职称评定工作,就出版系列是否有必要设立独立的职称系列,文化部和人事部有不同看法,人事部的意见是,编辑工作缺少创造性,不宜单独设立职称系列。文化部出版局将著名编辑出版家戴文葆先生的自传、几篇审稿意见、与作者几封通信呈上,人事部有关人士看后心悦诚服,设立了编辑出版职称系列。正是戴文葆先生融汇凝结于自传、审稿意见、书信中的学识、胆识和才华、良知让人事部有关人士重新认识编辑工作的“含金量”,重估编辑工作的地位。对戴文葆先生的评价,学界有一个共识∶他是当代中国出版领域的一位思想者,在他丰富的著述中有大量的专论、序跋涉及编辑出版学,体现了他对编辑工作出版事业有着深邃的科学认知。编辑是一门独特的专业,编辑应该具有不同于一般专业学者的特殊的本领和能力。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教授不一定能当好编辑。一个高水平的专业学者并不等于一个高水平的编辑。到今天,学界对编辑作为一门独特的专业的理解还是显得不够,对于其内涵的丰富性发掘揭示也有待于更深入更充分。笔者认为,做好编辑工作,胜任编辑角色,需要注意防范和克服几种偏向。

一种将编辑学看作纯理论的研究。期刊编辑工作原本就是一项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编辑应当具备的专业特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实践智慧,与一般的认识、思辨、理论不能混同。实践智慧是指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作出评判、抉择,应对事物、事件,解决矛盾、问题的能力,也是感悟事物、审察事物、洞穿事物的能力。编辑实践智慧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任何编辑都会在实践中形成对于各种文本进行审察、估计、考量的尺度标准,形象地说就是心中有杆秤。它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累积过程,编辑主体常常是不知不觉的。编辑应该提高自觉性,培育和运用实践智慧,不断矫正完善这杆秤。一些编辑对稿件在政治、理论、观点、资料上存在的问题,不同类型文章存在的特有问题,不同作者如名人名家、老年作者、青年作者,甚至女性作者的稿件,各自有哪些问题,看得深抓得准,全面敏锐,既是他们知识渊博、思路敏捷的表现,又与长期工作锻炼,正反两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教训分不开。抓住关键,掌握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华中科技大学钱文霖先生主编的《科技编辑方法论研究导扬》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其理论素材大多来自作者编辑工作实践的材料,许多实例都取自作者亲手加工过的刊物来稿,是作者亲历的经验,这些作者首先是编辑工作的实践者,其次才是作者。

实践智慧应该还有一层含义:有怎样的编辑就有怎样的期刊,期刊与期刊编辑的关系不仅仅是单向的而且是双向的,期刊会反作用于期刊编辑也就是办刊人,培养、造就编辑,值得十分注意和重视的是对编辑素质有可能有负面影响,尤其一些层次不高的学报不够科学健全的办刊实践和平庸的刊物质量现实有可能降低编辑的素质。

处理好编辑工作技术性(事务性)和学术性、创新性、科学性的关系。有的编辑人员只重视专业知识的进修,对自己在学术上的长进抓得很紧,不重视编辑技能的训练,把字斟句酌的审读文稿看作为毫无必要的陈规旧习;把文字加工、技术整理等编辑基本功看作为毫无价值的雕虫小技。其实每一项编辑技能要成为优秀也不那么容易,京城有一位校对在私人的生活中不会骑自行车,但对国家领导人的排名很内行。众所周知,在中国排名(排座次)是很复杂的一件事,有特别的学问,甚至处理不当大伤脑筋。

另一种将编辑学视作仅仅是传授期刊编辑技能、编辑技艺、方法技巧,这也是片面的,编辑工作不像补锅、修鞋那样只是一门技艺、手艺,只要懂得如何操作或者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就行了,而是一件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掌握编辑技能、编辑技艺只是浅层的工作,办好期刊的深层的、根本的关键在于期刊的总体构思、系统结构以及审稿的判断力等等一系列思想性、学术性极强的工作。中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首任会长杨焕章先生曾说,学术编辑的工作,从形式看是“编辑”工作,从内容看乃是“学术”工作。学界有很多人提倡和赞同“编辑学者化”,认为编辑要有学者素质和学者心态,其用意在此。甚至技术性的要求和规定只有到思想性、科学性那里才可以说得清楚说得透彻,如现在对摘要的要求明确了,与过去不同了,只有从摘要的目的、作用和论文的主要构成因素才可以说明白。再如引证体例和参考文献著录有格式问题,其实还有学术伦理、学术独立的本性、学术研究的规律、文章的科学性、作者的学术态度等等问题。引证的一个作用是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来支持结论,增强结论的可信度、客观性和准确性。另外一个作用是帮助读者查找有关资料的来源。透过一篇好的论文中所引证的文献,读者往往可以发现研究问题的大致知识体系,对于促进现有知识的积累和引导读者进一步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注明出处也是尊重他人学术劳动成果的体现,尊重诚实的学术规范的体现。有清楚的引注,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和所引别人的观点、材料区别开来。

编辑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其每一环节都需要创造性的光华。如选题、审稿。又如设立专栏。学术期刊编辑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发表作者的文章,更应当寻觅属于自家刊物和编辑人员自身的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研究课题,形成独特的组稿方向,用“我的规划”主动影响作者的科研方向,发挥编辑的导向作用,这离不开编辑的自己的主体性的思想、学术专长、组织能力。当前学报“同质化”“千刊一面”现象非常突出,与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充分关系密切。普通高校学报学术层次不够高,但不必妄自菲薄,如果正视现实,知难而进,精心打造特色栏目,走特色化办刊之路,同样可以有所作为。完成自身的超越,在全国刊林中独树一帜。山东《滨州学院学报》“孙子研究”专栏刊发论文三百多篇,成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孙子研究平台,在2010年载入《共和国期刊60年》史册,2011年又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工程。该刊今年第5期为“孙子研究特刊”,主题为“中国古代十大兵书论稿”,集中研究与探讨曾在我国历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10部兵书蕴含的兵学思想精粹,进一步丰富了孙子研究的成果,推进了孙子研究向更深更广发展。《殷都学刊》(原《安阳师专学报》)所在地河南安阳是甲骨文故乡和殷都故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该刊开辟《甲骨文研究》《殷商文化研究》等具有当地历史文化特色的专栏,受到了众多海内外名家学人的青睐,推出了“独此一家”的“拳头”产品,终于成为全国瞩目的期刊。

编辑工作是由选题、组稿、审稿、加工整理和装帧设计等环节组成的互相联系而又统一的过程。每个环节有相对独立的性质。割舍掉任何环节,都会妨害、延误整体目标的实现。有些学报仅仅从自投稿中择稿编学报,等米下锅而不是找米下锅,丢失了选题、组稿等环节,质量只能长期在低谷徘徊。也许电子投稿的原因,现在一些编辑和编辑部对稿件差错的警惕性降低了,对加工、校对放松了,甚至缺失了,部分杂志编校粗糙、混乱,差错连连,甚至差错百出。校对是期刊整个制作过程中编辑劳动的最后一道工序,经过这最后一个环节,期刊就要上机付印,期刊的质量也告定型。校对工作不仅有其规律性,也涉及到不少理论问题。编辑人员一方面增强责任心和敬业态度,培育缜密的思维、细致的作风,扩大综合知识面,另一方面加强对校对工作规律的研究,归纳总结常见的差错及其特点,分析形成差错的各种原因,提出改进校对质量的举措和对策。

另一方面,既要对每一环节每一工序作出具体深入的研究,更要对编辑过程各个环节各个工序之间的联系与关系作出具体深入的研究。编辑工作是一种具有整体性的工作,每一环节每一工序仅仅反映编辑工作的阶段性,在编辑工作实际中编辑活动作为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有机系统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往往容易被众多编辑人员所忽视。对编辑工作的整体性和统一性的认识越是清楚,就越容易使整个工作过程更加科学化、更加规范化,更好地实现整体目标。不同编辑人员的业务修养和工作能力往往在这方面表现出高下来。这方面自觉的编辑总习惯从编辑工作系统的整体性出发,为以后的环节和工序创设某种条件。编辑人员在设计重点选题、主打专栏、重要专题或决定刊登某一重头文章之前,如果不能预见和判断出刊后的效果和影响,就是缺乏预见性。编辑工作的大忌之一,应该说就是欠缺明确的目的性。每一环节内部又有层次之分。与不同环节、不同层次的编辑活动相对应的是不同的编辑岗位。一本杂志的整体创造的完成、整体目标的实现需要各个环节、层次之间的和谐、协同,也就是承担不同岗位分工和不同编辑责任的编辑人员的彼此协作、相互配合。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工作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期刊问答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学术
期待您的加入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