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民用航空制造企业技术管理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2013-08-16 07:26王长法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13年7期
关键词:执行层业务流程视图

王长法,赵 雄,陈 冰,吴 恒

(1.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上海 200436)

(2.西北工业大学 机电学院,陕西西安 710072)

大型民用航空制造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也是国家先进制造业竞争力的标杆与国家意志力的体现。要大力发展大型民用航空制造业,就需要构建一套与之相匹配的技术管理体系来管理其技术活动。一个科学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整合民用航空制造业涉及到的重大关键技术,有效组织管理航空制造业的技术活动,提高航空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航空产品的技术创新,为航空产品的适航性提供管理体系保障。本文便以大型民用航空制造企业技术管理体系构建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来说明某航空制造企业技术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

1 企业技术管理体系架构

技术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完善的组织机构,对技术实施过程(鉴定、选择、获取、开发和保护)开展一系列技术管理活动(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并且按照技术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及管理制度保证技术活动的高效运作。技术管理体系是将技术管理范围内的四大要素,包括组织机构、业务流程、资源工具和制度方法,按照技术活动的规律进行组织、控制和有效管理,进而提高企业的技术绩效和竞争优势。

技术管理的组织机构是指技术活动涉及到的主要业务部门的机构设置、部门职能分配以及明确规定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业务流程是指技术活动在技术管理体系范围内各个部门之间的运转过程,它将技术输入转化为业绩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并且是将各个部门职责串联起来的引线,使得部门之间不是孤立的存在。资源工具是指人员、资金、设施和设备等[1]。制度方法是技术管理体系中约束、监督技术活动的一套办法,并且还可以进行反馈测量与绩效考核。

技术管理体系的四大要素并不是各自独立的,它们是相互紧密联系、有机结合的。组织机构是技术管理体系的结构框架,业务流程是技术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运转的渠道,资源工具是技术活动的硬件资源,管理制度为技术管理体系提供监督、反馈机制。此外,通过使用资源工具,业务流程使得每一项技术活动得以运转;而组织机构是业务流程的载体,它包括部门和职员;管理制度规定组织机构的职责和业务范围,这四个要素相互促进,密切联系,共同支撑着技术管理体系。

2 企业技术管理体系建模

2.1 视图的建立

技术管理体系涉及技术管理的各方面内容,要素是这个体系中的最小单位,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所建立的技术管理体系是多要素密切关联、相互作用的复合体。因此,构建技术管理体系要从要素入手[1],在分析体系基本要素后就可以构建体系视图与模型层次,从而对体系模型进行整体说明。根据技术管理体系的四大要素,为技术管理体系建立四个视图:组织视图、资源视图、制度视图和流程视图,如图1所示。

图1 技术管理体系视图

组织视图描述组织实体、组织实体间的关系、组织实体和其他视图中实体间的关系、组织实体的职责与权限、组织对企业实施CIMS工程的约束等,同时还要保证组织视图内部以及组织视图与其他视图之间的一致性[2]。

资源视图描述了企业资源的分类、资源构成、资源之间的联系以及与其他视图模型元素之间的联系等。资源型对象是具有公共属性的一类资源实体集合,资源实体是描述某个资源个体。

流程视图描述了技术活动的起止以及在技术实施过程中部门和部门之间的职责,并且反映了技术活动与其他视图模型元素间的联系。

制度视图描述了制度的分类、各个制度的内容、绩效考核办法以及与其他视图模型元素之间的联系等。

2.2 技术管理体系的分层

大型制造企业通常采用直线型职能组织结构[3],从管理控制角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协调层、执行层和评估监督层,见表1。决策协调层是统领技术管理部门的中心机构,主要负责项目部署、计划安排和实施方案的决策,其工作内容主要是目标制定、计划安排、工作部署和决策。执行层主要功能是根据决策层的计划安排,组织有关技术部门进行任务操作。评估监督层的作用是保证技术活动的合理性、科学性,主要通过部门的或部门间的规章制度确保技术活动的正常操作,并且通过一套绩效考核体系来刺激技术活动效率的提升。

表1 技术管理体系层次划分表

2.3 技术管理体系模型的建立

以大型航空制造企业为实施对象,将技术管理体系视图与体系层次反映至模型中,建立技术管理体系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技术管理体系模型

在技术管理体系模型中,主要以决策协调层、执行层和评估监督层为模型框架,从纵向角度体现模型的层次,以组织视图、资源视图、流程视图和制度视图做横向剖分,从视图角度将技术管理体系的要素映射到技术管理体系模型中,为模型框架添加基本元素。

该模型按照技术活动规律自顶而下设计技术管理体系,技术活动的源头是决策层制定的战略以及项目计划,决策层还需提供技术资源以满足技术活动的顺利进行,执行层接收决策层的任务后根据技术资源进行详细的设计生产工作,将战略和项目转化成行动,监督层为技术活动的进行提供相应的管理控制,规定部门的职责和业务流程的科学化,并采取合理的绩效考核激活技术能力,实现制定规则和考核的分离。

该技术管理体系模型涵盖了技术管理的四个视图或者基本要素,这些要素被分解到不同的层次内和层次之间,这三层也从业务上反映了技术管理的组织机构要素,只是这种组织机构是按照业务划分的而不是按照部门职责划分的,每一层的主要职能涵盖了技术管理的业务流程,通过将业务流程投射至业务层内实现了层次内部的贯通以及层次之间的联系,资源工具在三层中的体现主要是组织机构中部门的硬件、人员,流程操作的软硬件环境,而监督层内部职能主要反映了技术管理的制度这一要素。

3 企业技术管理体系模型指标设计

3.1 企业技术管理体系模型指标设计

由于技术管理体系模型涉及要素和内容多,需要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各个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最终建立其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是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特点[3]适合于确定目标评价体系的指数权数,且技术管理评价体系指标众多、联系紧密,有的指标又包含不同的子指标,构成“树”状体系,恰好为层次分析法提供了结构基础。

根据技术管理四个要素以及建立的技术管理体系模型,将其指标体系分为战略层、业务层、指标层。战略层即企业技术管理的愿景,业务层即决策协调层、执行层和评估监督层,指标层是决策协调层、执行层和评估监督层内部的主要职能或业务。据此建立层次结构图及其指标权重,详见表2。以决策协调层、执行层和评估监督层的权重为例进行计算说明,这三层各自的权重为Wi(i=1~3),Aij,其中Aij是N阶矩阵元素和,结果见表3。

表2 技术管理体系层次结构图及其指标权重

表3 权重计算结果

表中λmax是N阶矩阵的最大特征值,CI(consistency index)为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CR=CI/RI,当 CR ≤0.1,比较矩阵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需要进一步修订。RI(Radom Index)是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其参数选择见表 4[4]。

表4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表

3.2 结果分析

根据指标的设计以及权重的分配,用雷达图表示各个层次以及其指标的重要程度,如图3~图6所示。从雷达图可以直观看出,技术管理体系层次中执行层重要性高于决策层和监督层,决策协调层中项目决策又显得尤其重要,执行层中工装设计、工艺设计和制造执行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制度层次中规章制度和绩效考核是主要部分。

图3 技术管理体系层次雷达图

图4 决策协调层指标雷达图

4 结束语

技术管理体系为大型民用航空制造企业的技术活动过程提供框架和指导,使其技术活动能够顺利运作,并且能不断积累成熟技术、不断对技术进行创新。要实现民用航空制造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就必须对技术管理体系进行整合规划,以体系建设与运行为引导来实施各种技术活动,保障技术活动的顺利、高效运作。

图5 执行层指标雷达图

图6 制度层指标雷达图

[1] 吴伟伟,朱彬,于渤.企业技术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软科学,2006,20(3):133-136.

[2] 范玉顺,王刚,高展.企业建模理论预防法学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 杨敏.构建完善的中小型企业技术管理体系研究——以重庆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2008.

[4] 许树伯.实用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执行层业务流程视图
RPA机器人助业务流程智能化
基于PowerLink的计算机联锁系统执行层设计
内控时间背景下的中小学内部控制建设路径构建
公司执行层的“苦恼”
企业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中整合ERP之探索
5.3 视图与投影
视图
Y—20重型运输机多视图
SA2型76毫米车载高炮多视图
基于财务业务流程再造的ERP信息系统构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