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影响因素及途径研究

2013-08-16 07:26戴美想陈钟文胡伟伟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13年7期
关键词:入库高新技术江苏省

孙 杰,戴美想,李 浩,陈钟文,胡伟伟,严 虎

(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江苏南京 210042)

2008年至2011年底,江苏省已认定4 590家高新技术企业,约占全国认定总数的13%,居全国第三。经统计,至2011年底,江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左右,50%以上的认定企业是江苏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力支撑下,2011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8 000多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7%以上。可以看到,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进一步增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以自主研发为核心的综合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

1 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现状

2012年3月份江苏省启动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并制定了《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行动计划》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实施方案》,重点推荐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等领域内创新基础好、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通过1~2年的培育有望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按照高新技术企业的评选标准,每年培育2 000~3 000家企业,到“十二五”末,江苏省完成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 00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 000家。依据江苏省企业实际情况,由此认为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成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2012年全省各地共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入库企业4 299家,经专家推荐达到培育计划入库标准的企业3 851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入库企业的产业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2012年高新技术培育计划入库企业产业分布

由图1看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江苏省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其次是新材料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但整体发展并不均衡,高技术服务业成为工业、农业之后的第三大产业正在兴起,而从培育计划入库企业中看江苏省的高技术服务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迫切需要。

2 高新技术培育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a.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经统计:培育计划入库企业中平均每家企业拥有已授权自主知识产权5件左右,与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条件有明显差距;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和外观专利占了大部分,而具有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占比较小,其中,有部分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是通过转让和独占许可获得的,因此要引导培育入库企业加强对自身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申报与管理,提高发明专利的申请量,使得企业具备核心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而获得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必要条件。

b.自主研发能力不强,研发投入力度不足。培育入库企业中,中小型企业占比较大,且大部分没有获得过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研发项目的管理和实施经验较少,对研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培育企业规模小,资金少,产品销售市场又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普遍不强,研发项目的投入力度普遍较小,要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必需加大研发投入,依靠创新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c.成果转化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培育入库企业中,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资源环境技术和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领域的成果转化能力较强,并已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但还有部分培育入库企业成果转化能力较薄弱,成果转化的数量、质量以及成果转化的速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d.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核心产品的销售和服务收入。培育入库企业中一半以上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占企业总销售额比满足认定要求。但还有部分企业的产品停留在传统产品、低端产品上,技术含量低,不具有市场竞争力。因此必须通过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形成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的产品(服务)收入与技术性收入比例达到高企认定的标准要求。

e.企业的科技人员数量与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培育入库企业中高技术服务业的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占职工人数的比较高,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相对较低。因此,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使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同时创建一支高素质、相对稳定的企业科技与研发人员团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条件。

f.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培育企业中有相当部分企业属于中小企业,缺乏研发管理项目的经验,不少企业存在研发项目没有专门的研发人员进行管理,没有建立研发费用辅助账,内部研发管理核算体系和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因此,提高企业内部组织管理水平是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3 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途径研究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是一项复杂、持久、动态的系统工程,建议从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政策体系、服务体系、企业内在体系的建设着手,实施“育苗工程”、“环境工程”、“营养工程”、“创培工程”,逐步形成“一库三体系四工程”的培育格局。

3.1 建立高新技术培育企业库,实施“育苗工程”

a.制定严格合理的入库条件。培育计划入库企业必须严格按《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实施方案》中的要求通过专家推荐后,方能入库。

b.科学规范管理企业库。对入库培育企业进行分类和动态管理,对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将入库企业分为A、B两类。基本符合认定条件的归为A类;尚有差距的归为B类,为后续的培育工作打好基础。以电话、QQ群、邮件、问卷、走访等形式对入选企业进行跟踪管理,对相关数据作科学分析动态管理,保证库内企业数量充足,质量合格。对于A类企业力争在半年到1年的时间内完成认定工作;对于B类企业,分析培育需求,制定详细的培育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集约式培训和指导,力争在1~2年内完成认定工作。

c.做好库外企业的指导工作。为保证培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库内企业数量充盈,制定切实措施,当地相关部门对本地区企业进行摸底、排查,做到“能入尽入,成熟即出”。对于暂时不能入库的企业要做好帮扶、辅导工作。

3.2 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政策体系,实施

“环境工程”

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需要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政策环境。各级政府要大力宣传高新技术企业的内涵和意义,营造争创高新技术企业氛围,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利用产业规划和政策调整的契机,逐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政策体系。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企业转移,从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最终培育出越来越多的“准高企”。

a.利用国家、省、市的各项政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1)税收政策:引导培育入库企业利用国家税收政策,使其在相关方面得到税收的优惠。如:软件企业、技术转让方面、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技术设备更新改造及技术引进等优惠税收政策。

(2)财政政策: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财政投入,设立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项资金或省级政策性补助或奖励。

(3)金融政策:加强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紧密结合,引导培育企业申报省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

b.进一步加大扶持培育企业的力度。我国的一些省市为了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工作,设立了专项培育资金,上海市的“科技小巨人工程”;云南省的“育苗工程”:银川设立2 00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基金组织等。江苏省已出台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相关政策,但扶持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c.引导科技人才向培育企业流动和集聚。培育企业受到企业规模小、研发基础条件差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很大一部分高端人才,不愿意进入中小规模的企业发展,使得培育企业更加缺乏高端人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培育企业要充分利用当地政府的人才计划项目,如南京的“321人才计划”、苏州的“姑苏人才计划”、无锡的“530计划”,以及江苏省的“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计划、“科技企业家”计划、“企业博士”计划等,制定合理的人才机制,使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研发和管理人才向培育企业流动。

d.加大苏北区域培育力度。入库企业中苏北地区的企业占有量较小;已获发明专利数的占比也较小;近两年的成果转化数苏北比苏南也稍显不足。因此加大苏北地区的培育力度,加快苏北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调整和优化,发挥地方特色经济,同时制定合理人才和项目引进机制,将苏南的优质资源流向苏北,使南、北区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平衡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全省的南北国民经济同步发展。

3.3 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服务体系,实施

“营养工程”

a.加强协调共同培育,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地方实施方案,帮助企业进行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培育,财政和税务相关政策指导、业务培训。

b.定期组织开展培育库内企业领导层的辅导[1]。聘请国内、省内知名经济学家、企业家举办企业管理和经营及项目开发方面的讲座,组织培育企业的高层领导去有影响力的知名高新技术企业现场考察学习,开拓企业领导层的思路和管理经营理念。

c.地方管理部门或委托相关机构向培育企业派遣科技特派员[1]。探索科技人员与企业之间、科研院所和高校与企业之间的长期、有效、灵活的合作方式,共同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促进成果转化。

d.发挥中介机构和社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政策咨询、理论研究、信息沟通、人才培养、规范管理、宣传展示、国内外交流合作等方面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提供便捷的服务和支撑。

3.4 加强企业内在体系建设的指导,实施“创培工程”

a.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

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辅导企业深入理解高新技术企业的内涵和意义,理清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形成相关的管理制度。

b.引导企业建立持续开展研发活动的工作机制。

帮助企业建立研发活动工作机制,培养企业持续、高效的研究开发能力,创获核心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培养创新人才,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合理配置研发资源,合理配备人才、物力、财力,不断地运用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创造新成果。

c.引导企业建立成果转化的管理机制。

建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为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和科技支撑。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计划向培育企业倾斜,同时企业要面向社会,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成果转化。要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层次和水平,加强与高校、院所的横向合作,着力解决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d.辅导企业构建知识产权申报与研发项目的归集。

辅导企业对研发费用进行合理归集,准确地对研发费用与研发项目、知识产权的关联性描述,突出企业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地位。

[1] 王元.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报告2009[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入库高新技术江苏省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重磅!广东省“三旧”改造标图入库标准正式发布!
江苏省交通图
中国食品品牌库入库企业信息公示①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江苏省政区图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
身临其境探究竟 主动思考完任务——《仓储与配送实务》入库作业之“入库订单处理”教学案例
江苏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