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牦牛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推向一个新高度

2013-08-27 00:45郑友民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
中国畜牧业 2013年18期
关键词:保种牦牛遗传

文│郑友民(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

牦牛是我国特有的家养动物,是我国西部高原地区牧民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和经济地位。加强牦牛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藏区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牧民收入,封疆固边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牦牛数量众多,目前存栏1200多万头,约占全世界牦牛总数的90%以上。我国的牦牛遗传资源也十分丰富,根据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志调查,目前共有11个牦牛地方品种,其中九龙牦牛、天祝白牦牛、青藏高原牦牛和帕里牦牛等4个牦牛品种列入了《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我国各级政府历来重视牦牛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农业部分别确立了九龙牦牛、青海高原牦牛2个国家级保种场和天祝白牦牛国家级保护区,在“畜禽种质资源保种财政专项”中,重点予以支持;通过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建立了优良牦牛地方品种保种场和种公牛站,对一些优良地方品种保种场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各牦牛主产地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和特点,也建立一批地方牦牛种畜场,划定保护区,制定保种方案和进行良种登记,有计划地开展保种选育工作。在加强牦牛遗传资源保护的同时,更要注重牦牛遗传资源的选育和产业化开发工作。近十年来,运用现代育种技术和手段,选育牦牛品系,形成育种、生产、加工为一体的牦牛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使许多牦牛地方品种的主要优良性状得以保持,生产性能有较大提高,如以野牦牛为父本培育而成的大通牦牛新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运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我国的牦牛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长期以来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落后,致使我国牦牛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面临严峻挑战。一是保护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我国牦牛遗传资源保护工作起步较晚,起点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保种体系不健全,设施陈旧,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开展保种选育工作的难度很大,部分牦牛品种的优良性状严重退化。保种场的管理体制滞后,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主要表现在对全国牦牛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缺乏统筹规划,对地方品种的优良特性认识不足,挖掘不够;保护与开发利用脱节,缺乏创新机制,资源优势尚未转化成经济优势。

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牧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我国牧区畜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促进藏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迫切要求把牦牛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放到突出位置,要切实保护、利用好现有牦牛资源。为此,全国牦牛育种协作组将要承担更多的任务、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后一段时期,全国牦牛育种协作组应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与协调。与其他畜种比较,牦牛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困难多、难度大。协作组要加强组织和领导,协调行政部门、科研院校、推广机构和生产单位,开展联合攻关。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努力争取扩大财政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牦牛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关心,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参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为牦牛资源保护与利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发展氛围。

二是切实抓好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制定全国牦牛遗传资源保护指导方案,明确不同品种的保种目标以及选育、改良、新品种培育和开发利用方向。在原产地建立牦牛保种场和保护区,按照类型建立保种群,开展活体保种和遗传物质保存工作,确保珍贵资源不丢失。开展提纯复壮、品种登记和性能测定,加强本品种选育,提高牦牛的生产性能。在保种的基础上,利用杂种优势,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牦牛品种间、家牦牛野牦牛间、牦牛与普通牛杂交商品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开发牦牛绿色产品,形成特色产业,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科学研究,开展种质测定,挖掘优良特性,为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针对品种混杂、性能退化、繁殖率低、管理粗放、产品研发滞后等关键问题组织科技攻关,解决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大技术难题。加大推广力度,普及保种繁育、选种选育和饲养管理实用技术。加强技术培训,培养业务骨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同时,要协助委员会开展牦牛新品种审定和遗传资源鉴定,承担牦牛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规划论证及有关咨询工作。要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提出加强牦牛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政策建议。

猜你喜欢
保种牦牛遗传
非遗传承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牛保种现状及对策研究
跟着牦牛去巡山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