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如何托起百姓的“中国梦”

2013-08-28 06:42王培志
中国记者 2013年5期
关键词:网络媒体中国梦梦想

王培志

作为推动“中国梦”“积极因子”的网络媒体及新闻工作者,如何承担起架构官方与民间沟通桥梁、传递正能量的社会责任?本文作者的体会是,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基层与个人,着眼于草根和民生,把“中国梦”的实践落脚到个人的价值实现和追求幸福之上。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幸福的梦,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实现理想的梦。托起、绘就普通老百姓的“个人梦”,凝聚全民大众的正能量,才自能更快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国家梦”。

一、“中国梦”的愿景描述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鲜明阐述了“中国梦”的含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由此将“中国梦”提升到了党和人民、全民族精神共识的层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总书记又进一步阐释“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把“中国梦”引申到了全民个人价值与理想的实现,幸福感和荣誉感的获得层面。

“大河没水小河干”,“小河有水大河满”,深刻指出了国家梦与个人梦的关系,“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依靠老百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个体梦想的实现,正是国家梦想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

“中国梦”之于老百姓,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希望父母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孩子考上大学找到满意的工作”,这些愿景都能“触手可及”,才能激发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为之不懈奋斗,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为老百姓“中国梦”的实现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

首先,中国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的提升,是“中国梦”的基石,为人人都有梦想和机会提供了基础条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局面,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有了闯劲和冒险精神,有了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空间,而且把这个舞台拓展到了国外。

其次,中国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社会平等公正是“中国梦”的“底色”,为人人梦想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再次,草根梦想是“中国梦”的代表,普通百姓虽然为生计苦苦打拼,但是并不缺乏梦想,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民生、生活和自己的小理想。无论农民、农民工、街头卖艺者,草根也有大舞台,美梦亦有成真时。阿宝、西单女孩、旭日阳刚等草根的成功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最后,网络媒体是践行“中国梦”的“推力”,是推动“中国梦”的“积极因子”。追求梦想,努力实干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主流意识,网络媒体应该把对此的宣传报道视为一种自觉。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拥有更加广泛的受众,更便捷的交流互动方式和更易转化为正能量行动的能力,网络媒体应该引导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落实行动,传递正能量,为实现个人价值、幸福社会而努力。

二、当前网络媒体“中国梦”主题宣传的路径与问题

从重点新闻网站到商业门户网站,从社区论坛到微博、QQ、微信,各种网络空间上的媒体和公众都在对“中国梦”进行解读和讨论,网络媒体通过新闻报道评论、专题策划、活动与互动等多种方式,融合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试图建立起多矩阵、多角度的宣传阵地。

1 网络媒体对“中国梦”的主题宣传路径

(1)不断深化新闻报道与评论引导

以人民网、新华网为代表的有采访权的网络媒体,依托新华社、《人民日报》母媒体,不断加大对“中国梦”的报道力度,从最初的理论性阐释,到关注政府如何实干,再到关注普通老百姓“中国梦”的实现,不断拓展报道的角度和深度。如人民网理论频道《“中国梦”最终着眼于人民的幸福与尊严》《百姓心声就是中国梦最好的诠释》,新华网《筑梦,凝聚13亿人的磅礴力量一中国梦与中国力量》《马达加斯加女孩的中国梦:想去北大读外交专业》等新闻报道反响较好。

《人民日报》、新华社都以新闻和评论见长,人民网、新华网除了发布《人民日报》社论和新华社评论关于中国梦的精彩文章,还推出人民网评、新华网评等关于中国梦的系列网评文章,如人民网评《汇聚你我梦,成就“中国梦”》《“梦想之旅”诠释中国梦的世界意义》《政府工作报告书写着壮丽“中国梦”》《用法治力量推动实现“中国梦”》《实干兴邦,让“中国梦”彻底照进现实》5篇文章;新华网评《多维度的“中国梦”》《共产党员是托举“中国梦”的脊梁》《让每个人梦想成真托起“中国梦”》《实现“中国梦”需要更多吴仁宝》《两会评论:憧憬“中国梦”,更需“实干圆梦”》《两会评论:实现“中国梦”需凝聚哪些力量》6篇文章。这些原创网评文章观点新颖,角度多变,贴近大众,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引导效果。

(2)“宏观一微观”多角度专题策划

专题就是利用一个事件或一个主题来策划—个或多个页面展示主题事件内容。重点新闻网站的专题以观点和评论见长,商业网站的专题以信息丰富和互动性为优势。

例如人民网理论频道“凝聚中国理论,实现‘中国梦,人民的梦”专题将《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和其他理论文章进行集成,宏观、系统阐释了“中国梦”的内涵、路径、保障,以及如何实现“中国梦”,此外加入了专家专栏栏目,配合专家访谈阐释“中国梦”。搜狐新闻“草根中国梦”专题深入到社会微观底层,让草根说梦,并列举了普通大众关注的民生问题。新浪新闻“大国航标,中国道路,美丽中国梦”专题除了阐释“中国梦”的含义和路径,还嵌入新浪微博版块进行热议。

(3)运用采访、纪录片等鲜活的视频形式

采访、自制视频能够还原现场,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是网络媒体主题宣传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例如凤凰视频“中国梦一照进尊严的光亮”视频策划通过社会事件当事人的采访、街头老百姓采访、专家访谈鲜活的呈现了人民的“中国梦”,以及实现梦之旅程的苦难和艰辛。人民网日文版和日本频道联合推出系列纪录片《日本人·中国梦》,介绍普通日本人在中国的生活百态,片中记录了多位在北京生活工作的普通日本人的点滴细节以及心灵感悟,力求贴近生活和真实客观地反映“北漂日本人”在中国遇到的各种酸甜苦辣,增进了两国人民的沟通和理解。

(4)设置引导论坛、社交媒体话题

论坛、社交媒体的话题讨论对“中国梦”能够植根于老百姓心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形成社会共识、凝聚正能量的核心地带。强国论坛“‘中国梦:现实的八大追求!!!”,天涯论坛“‘中国梦从哪里开始?”“‘中国梦,梦之难”“‘中国梦是什么?”“‘中国梦大讨论——我的‘中国梦”,华声论坛“我的‘中国梦:说好的牛肉在哪里?”等多篇帖子引起广泛讨论。

人民微博于两会期间推出特别策划“百名代表委员共述‘中国梦”,超过10。位来自各行业、各界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人民微博述说自己的“中国梦”,表达对中国发展的愿景与期待,受到了网友的广泛关注,许多网友也通过微博参与到“中国梦”话题的相关讨论中。

央视英语新闻频道CCTVNEWS在新浪微博上设置微话题,“‘中国梦大声说,勇敢做,让你的‘中国梦不再仅是个dream!”,网友参与中国梦互动,随手拍“我的梦”,并@CCTVNEWS,转发最高的SO个梦想,将在有一亿多海外用户的CCTVNEWS播出,向世界秀出“中国梦”,截止到4月19日,关于此话题的讨论已经累积到100多万条。

(5)推动网络问政,为梦想“真问实干”

在web3.0时代,通过网络问政平台,让官员与社会公众有更直接的交流,让公众直接向政府表达诉求、提出政策建议主张,对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动政府“实干”,实现老百姓的“中国梦”,无疑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这正需要对目前主要由媒体推动的“网络问政”进行进一步的体制化、制度化。如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在地方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老百姓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为老百姓梦想的实现创造了更加务实、便捷的途径。

(6)集中活动策划,提升社会参与度

征文、比赛等活动是媒体和政府部门最常规的主题宣传手段之一。人民网与教育部思政司等单位联合开展“我的‘中国梦”征文活动,活动时间2013年3月20日至9月20日,全国各高校教职员工和学生投稿踊跃,并引来中小学生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中青网“我的‘中国梦”大型网络文化活动正式启动。持续至2013年12月31日,将每周推出3个当代优秀青年典型的励志故事,讲述亿万中国人心中的“中国梦”,引领广大青少年焕发热情与能量。2013年4月19日,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主办的“出彩人生:中国梦·我的梦”征集与展播活动新闻发布会暨活动启动仪式在梅地亚中心举行。这些活动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人气,调动广大参与者的积极性。

2 当前网络媒体“中国梦”主题宣传存在的问题

(I)当前网络媒体对于“中国梦”的宣传多集中在“中国梦”的阐释和名人宣传上,往往忽视了更加广泛的人民大众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群众。关注这些人的生活和理想,了解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社会公正的应有之义。

(2)梦想与现实相距遥远,对此也应有准备,有意识地报道。普通百姓的梦想其实可以很简单,“孩子上得起学,买得起房,病了看得起医生,老了买得起墓地,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吃着放心食品,呼吸着清新空气,出门不再堵车”……百姓的梦只是简单的幸福而已,践行之路却艰辛,需要媒体、政府的联动保障。

(3)主题内容常规,形式单一。一些网络媒体的报道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专题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表现形式,征文也并不一定是必要的,内容才更重要。形式要喜闻乐见,例如街头、基层采访,网络问政,“外国人,中国梦”的视频报道等形式就非常新颖。

三、主题宣传的思路转变与启示

1 做有态度、负责任的媒体

传统的大型主题宣传,重在宣教,立场官方,缺乏贴近性,网民受众的接受度差。所以网络媒体首先应转变态度,把主题宣传做细做深,不空喊口号,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变灌输为渗透,化宣传为阐释,注重反馈效果。

2 多角度报道,着眼草根和民生

网络媒体的主题宣传更应该从各行各业、基层出发,关注家庭、企业、个人,挖掘草根代表,真正传递正能量,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图文、视频报道形式,把“中国梦”的主题进行生动诠释,培养广泛的社会共识。

3 改进方式方法,创新表达

(1)增加新闻报道与评论的贴近性,报道、评述“大人物小故事,平凡人物不平凡事迹”。在深入了解和阐释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把握经济社会走势的基础上,丰富内容,创新表达。

(2)强化专题活动策划的吸引和感染力,通过设置话题、讨论区、活动,提高社会参与度,办成老百姓自己的盛事,凝聚网民合力。

(3)推动网络问政平台建设,架起民众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倾听民意,沟通解决问题。

4 向世界传递并解读“中国梦”

(1)团结广大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把中国人的梦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海外华人曾经怀抱着各种不同的“梦”走向世界,他们表现出来的爱国、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可以激励每一个中国入,凝聚民族力量。

(2)关注在华的外国人,了解他们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梦想,让他们的梦想与才华感动更多的中国人、外国人,反向向世界人民传递“正能量”,让世界人民更加了解中国。

编辑 文璐

猜你喜欢
网络媒体中国梦梦想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梦想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工作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