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强军梦的筑梦者

2013-08-29 05:21刘本成
阅读 2013年8期
关键词:人民军队强军延安

刘本成

“割掉皮肉还有筋,打断骨头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这是半个多世纪前,一群来自上海的热血青年辗转万里、不畏艰险探寻强军救国之路的真实写照。

是什么使这些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从繁华的都市奔赴这个黄土高原上的偏僻小城呢?

著名诗人柯仲平在《延安与青年》一诗中回答道:“我们不怕走烂脚底板,也不怕遇上‘九妖十八怪,怕只怕吃不上延安的小米饭,不能到前方抗战;怕只怕取不上延安的经典,不能变成最革命的青年……”

只因在这个偏僻的小城里,有一个与中国劳苦大众同呼吸、共命运,把人民的利益看作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红色政党——中国共产党。在那里,毛泽东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彭德怀穿着降落伞改做的背心,林伯渠耳朵上用绳系着断了腿的眼镜,闪耀着伟大的“兴国之光”。

战争年代,老百姓祈祷和平,盼望着亲人团聚,拥有一支人民军队是人民的期盼,共产党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那时,强军梦就是人民心中的中国梦。

“强军梦”是忘我的梦。

“独臂英雄”丁晓兵有句话:“战时忘死、平时忘我。”献身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模范干部苏宁,用忠诚使命将自己的青春谱写得辉煌灿烂。杨业功、严高鸿、林俊德等这些时代楷模用自己的生命讴歌了使命的意义。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不知疲惫,劳心劳力,没有一刻休息。

“强军梦”是人民的梦。

“未了之事,我辈可了,请公放心!”病榻前,一位老人听完这最后一句话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作为晚清声名显赫的重臣,他走完了充满赞誉和质疑的一生。他就是李鸿章,北洋水师是他人生中最辉煌的一笔,也是最悲壮的一笔。中日甲午海战的惨败,诸多原因归咎于它只是一个人的强军梦。

当他为支撑其强军梦的先进战舰而踌躇满志时,却浑然不知,水手们正在这些庞然大物里夜夜笙歌。

北洋水师汇集了战舰,却没有凝聚人心。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应者云集,一支新兴的人民军队走上了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

这支军队虽然武器装备落后,但它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他们在地道、青纱帐、高山密林中团结奋战,逐渐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靠的就是一个共同的梦。

“强军梦”是朴实的梦。

“不抛弃、不放弃”,是许三多的人生信条,从父亲口中的“龟儿子”到“特种兵”,他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观众。艰苦岁月造就了一个朴实的“兵王”。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正是这一振奋人心的不朽名篇,让我们永远记住了那个把自己29岁的金色年华埋在轰然坍塌的炭窑下的英雄战士——张思德。对他而言,干一行、爱一行就是对“强军梦”最好的注释。

历史昭示我们,人民军队之所以不断壮大,就是因为有一代代革命先辈,始终保持本色,守住这份朴实与忘我,舍生忘死。

86年过去了,南昌起义的枪声仍在回响,从“4·12”反革命政变、五次反“围剿”、8年抗战中走来的人民军队,已经成长为一支钢铁力量。航母入列,神九问天,北斗组网,威武之师形象更加彰显。

扬帆起航凌云志,中流击水正当时。与小米加步枪的时代相比,许多同志都会由衷地感慨我们军队如今的强大。但是,当梦想照进现实,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自身的不足,越是部队建设形势好的时候,越要牢记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个强军之基。

习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为了这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前赴后继,继往开来,只因它早根植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它就是强军梦。当我们万众一心,强军梦才能凝聚成一脉山川,一片汪洋,伸向苍穹,铺满神州。

(摘自《战旗报》)

猜你喜欢
人民军队强军延安
强军战歌
延安的故事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延安文学》2017年总目录
从《强军》,看强军
浅析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廉政建设研究述要
抗战时期人民军队英模的作用及其启示
欲“强国”必须“强军”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