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碑下

2013-08-29 05:21毛眉
阅读 2013年8期
关键词:瑞金子弹烈士

毛眉

在瑞金逛街时,惊奇地看到很多人家的门牌上都有“烈属”的字样,这个细节让我蓦然间感觉出:的确,瑞金是一个庞大的历史现场。

这些烈属,有的是当红军牺牲的,有的是被反扑的国民党杀害的。所以,当时身在瑞金的毛泽东,早就有修一个烈士塔的想法,这对于当地百姓来说,是一个公墓。

周恩来让钱壮飞来设计这个烈士塔,要体现出三层意思:一、党指挥枪,二、战无不胜,三、留给后人的纪念。

今天,当我们来到红军广场时,在绿草地上,沿着用石头铺出的一行大字:“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就走向了烈士塔。

整个纪念碑呈子弹状,呈现一幅待发的姿态。“弹”高13米,直指蓝天,主题鲜明地体现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念,象征着苏维埃共和国是靠工农武装在炮火中打出来的。它于1933年8月1日破土动工。工程一开始,瑞金就掀起了募捐的热潮。在捐款故事中,叶坪村的谢益辉老人让人难忘。当时,他唯一的儿子在第四次反“围剿”中牺牲,家中只有他和老伴,听说要给红军烈士修一个塔,他将攒下来买棺材的三块大洋捐了出来。工程筹备处的同志说什么也不肯收,大爷说:“我连儿子都献给了苏维埃!”

没人数得清,子弹形的塔身上镶嵌了多少小石子,就像没有人能数得清,到底多少人为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河床上的石子,本身并不奇特,他们成了那个时代最朴实的记录员。最终,历史把那些石子都变成了星星。

在这些石子中,有一个拥军支前模范杨姑发的故事:1984年,这位年近90岁的老人面对采访,从床头一个旧式小箱里取出一个小包裹。包裹里装的是叠放整齐的5件衣服。老人说,这些,是她牺牲了的5个儿子穿过的衣服;有位杨显荣老人,在第五次反“围剿”最为激烈的时候,将8个儿子全部送去参加了红军,全部战死沙场,这就是著名的“八子参军”的故事。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反扑至此,陈诚站在这个塔下,徘徊良久:为什么,国民党抓丁都抓不到,共产党却被百姓们泪汪汪地送了情郎送儿子?

他从各个角度给这个塔拍了照片,然后,炸掉了它,只剩塔基。

烈士纪念塔被炸毁后,一位大娘冒着生命危险,绕过看守,把从纪念塔废墟中拆下一个完整的“烈”字,抬回家,藏了起来,一直藏到全国解放。

1955年,遗址按原貌修复时,大娘把这个“烈”字献了出来,整个烈士塔,就按照它的尺幅制定。

而这个塔在修复时,意外地找到了陈诚当年拍摄的照片,其他部分就按照照片加以复原。——历史,在演完了正剧、悲剧后,还上演了一出讽刺剧。

斯诺在他的文集中说:今后20年里在中国发生的事情,将会是举世轰动的大消息。领头人物的首级被割下了,但是他们的躯干还会长出新的脑袋来。

刘伯坚像是对自己的行为做注解,为将要有的那次带镣长街行写下《带镣行》:

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

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

那一年,他留下一封绝命书,扬着脸走进了历史,再也没有出来。

在兴国将军馆,陈列着的54位兴国籍将军的黑白图片,面对那么多的黑白照片,我沉思。所有那些战死而不屈的灵魂,静坐着,向时间示威。死亡,使他们成为“在场的缺席者”。任凭光荣,任凭我们伸出双手,也无法接你们回家,你们的名字,构筑了历史,那些黑白的照片,是血,冲洗出来的。

在理解他们之前我就已经读过无数《英雄传》,但,唯独在我真正理解了时,他们,才得以复活。此一趟红色行,让我珍视每座坟墓和字的正义。

为了告慰数以万计的烈士,挺直的京九铁路在赣南绕了个弯进了兴国。

子弹碑的塔身是朱红色的,浸染着鲜血。那些轻扬着黑发的青春的头颅,在罪恶的子弹面前昂扬着。他们的生命,在我的阅读中,一点点地,成为青铜的文字,青铜铸就的玫瑰与荆棘。

我觉得,在这红色的土地上,一切都有灵性,只要一被樟树枝划破了,被杜鹃花刺破了,就会止不住血,然后,所有的血都会自动地去与那些烈士的血寻求汇合,其势,不可阻挡。这,就叫“血缘”?

红军广场上,站满了樟树,樟树下,绿草如茵,如茵的草地上,阵阵清风吹过,我像一个墓地诗人,听见一支长管,在墓碑上日夜吹颂。

作为一个今天的阐述者,我所能获得的最好的馈赠,是通过对他们的探寻和阐释,形成自身的哲学人格,使漫漫历史长河中沉淀下去的那些石头获得新生。

在“身在瑞金,家有红军”的历史现场,那些过去了的黑白影像象人们的美德,似一束遥远的光线,在他们的探照下,我平凡的生活得到了增色。我以眺望的姿态,看到了曾经的那些事物,以它们的顺序排列着,以它们的节奏行列着。我终于把那些线,那些点,用自己的深情,串联起来。

上游的孩子注定要漂流,而下游的孩子则注定要回溯。每每清明,学生们前来祭奠。因为,记住他们,是我们对于历史的坚守。每一天,每一分钟,都会有人诞生,每一天,每一分钟,都会有人死亡。唯有怀念,是我们与他们之间不断的纽带。

终于,那些飞着的子弹,落地成碑,整个世界在祭奠的氛围里安静下来,享受和平。

(摘自《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瑞金子弹烈士
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各界群众夹道迎烈士归来
两颗子弹
为什么有的塑料连子弹都不能穿透?
“烈士”本来不必牺牲
我是大毒虫——子弹蚁
悼北伐阵亡烈士(二)
奥瑞金面临成长瓶颈
味蕾上的瑞金之红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