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文化意象错位的成因及补偿策略

2013-08-30 08:04赵志刚
中华文化论坛 2013年1期
关键词:文化意象道德经错位

赵志刚

【摘要】《道德经》的传播主要包括语内传播和语际传播,文化意象的错位也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首先,《道德经》中的文化意象经历了历史空间的行旅,从古代穿越到现代,译者对文本的解读难免会因为时空的距离而产生文化意象的“失落”。这一点从各家对老学的注解可见一斑;其次,《道德经》中的文化意象在跨文化的语境中被省译、误译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外译过程中的文化意象错位有的是因为翻译底本的选择所造成的,有的则是因为文化意象的在异域文化中的空缺所致。总而言之,文化意象的错位大大影响了《道德经》的翻译文本质量和《道德经》的对内、对外的传播。梳理并分析《道德经》中的文化意象错位,既是文本传播的需要,也是翻译活动文化转向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道德经》;文化意象;错位;语内传播;语际传播

【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3)01—0110-6

猜你喜欢
文化意象道德经错位
不贪为赢
为什么要跟《道德经》学领导力?
华子龙先生告诉你: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讲的是什么?
西方人最推崇《道德经》
论《诗经》英译本中文化意象词的翻译
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影视翻译中文化意向的再现
群策“错位相减法”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错位相减法”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