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单侧腰麻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比较

2013-08-31 09:11徐月秀唐培佳曾庆玲谭冠先
微创医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布比腰麻罗哌

徐月秀 唐培佳 曾庆玲 谭冠先

(1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玉林市 537000;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南宁市 530021)

罗哌卡因是20世纪90年代研制出的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化学结构与布比卡因相似,但其心脏毒性和中枢神经毒性比布比卡因低,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本研究旨在观察并比较等浓度、等剂量轻比重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单侧腰麻应用于单侧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分:不能抬下肢,2分:不能屈膝,3分:不能屈踝);同时记录麻醉前及麻醉后 3 min、5 min、10 min、15 min、20 min、30min及出手术室时 BP、HR、RR 及 SpO2的变化,记录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术后头痛和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使用SSP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本院单侧膝关节镜手术48例患者,ASAⅠ或Ⅱ级,无严重的心、脑、肾、肺疾病,无严重贫血和凝血功能障碍,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随机分成R组和B组,每组24例。

1.2 麻醉方法 患者入室后无创监测血压(BP)、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电图(ECG),建立静脉通道,以 7 ~8 mL·kg-1·h-1的速度输入乳酸林格溶液。两组患者均取患侧在上侧卧位,选择L3/4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用25号腰麻针行针内针法置入蛛网膜下腔,见清亮脑脊液流出并回抽顺畅后腰麻针侧孔向头端,以0.1 mL/s的速度,R组注入0.3%轻比重罗哌卡因3 mL,B组注入0.3%轻比重布比卡因3 mL,退出腰麻针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 cm备用,保持患肢在上侧卧体位10~15 min,此期间术者可进行消毒,然后改平卧位手术。术中若血压下降超过基础血压的30%或收缩压<90 mmHg为 低血压,静脉注射麻黄碱5 mg~10 mg/次;心率减慢<55次/min为心动过缓,静脉注射阿托品0.25~0.5 mg。如手术时间过长,术中患者感觉手术部位疼痛时,经硬膜外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5 ml/次。

1.3 观察项目 采用针刺法测试双侧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两侧感觉阻滞平面固定时间及两侧感觉阻滞最高平面;运动阻滞程度应用改良Bromage评分(0分:无阻滞,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在单侧腰麻下顺利完成手术,不需要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输液量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患侧肢体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比较 两组患侧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中位数和麻醉平面固定时间相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慢于B组(P<0.05);R组感觉恢复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均比B组短(P<0.05)。见表2。

2.3 健侧肢体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比较 R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要比B组低(P<0.05);R组感觉和运动恢复时间都短于 B组(P<0.05);R组健侧只有6例(25%)Bromag评分达1分,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见表3。

2.4 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心动过缓、恶心呕吐、术后头痛等不良反应。R组血压下降1例(4.1%),B 组血压下降3例(12.5%),R 组无尿潴留,B组尿潴留4例(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组别 n 性别(男/女) 年龄(岁) 体重(kg) 手术时间(min) 术中输液量(mL)R组24 18/6 32.2 ±7.6 49.3 ±10.0 75 ±28 1750 ±500 B组24 20/4 35.1 ±6.3 50.6 ±8.2 80 ±25 1860 ±610

表2 两组患者患侧肢体感觉运动阻滞情况比较 (n=24,)

表2 两组患者患侧肢体感觉运动阻滞情况比较 (n=24,)

注:与 B 组比较,*P <0.05。

组别 感觉阻滞起时间(s)运动阻滞起效时间(s)最高感觉阻滞平面(中位数)麻醉平面固定时间(min)最大运动阻滞评分感觉恢复时间(min)运动恢复时间(min)R 组 45.2 ±7.7* 134.1 ±37.1* T10(T8 ~T12) 14.7 ±7.6 1.5 ±0.5* 216 ±48* 162 ±36*B 组 30.7 ±6.5 98.7 ±41.4 T10(T7 ~ T11)13.5 ±5.7 2.5 ±0.5 276 ±54 252 ±36

表3 两组患者健侧肢体阻滞情况比较 (n=24,)

表3 两组患者健侧肢体阻滞情况比较 (n=24,)

注:与 B 组比较,*P <0.05。

组别 最高感觉阻滞平面(中位数)感觉恢复时间(min)运动恢复时间(min))]0分 1分 2分 3分最大运动阻滞评分[n(%R 组 T12(T10±L1)* 68±18* 36±12* 18(75.0)* 6(25.0)*0 0 B 组 T10(T8±T12) 96±30 58±15 4(16.7) 20(83.3)0 0

表4 两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比较 [n=24,n(%)]

3 讨论

单侧腰麻常用于下肢手术,其最大优越性在于阻滞局限、可控制,对呼吸和循环影响小;术后能保持健侧肢体活动,增加患者舒适度,术后能尽快恢复功能锻炼。关节镜常常是门诊手术,所以选择单侧腰麻更合适。本研究选择0.3%轻比重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行单侧腰麻,两组麻醉效果都能满足手术的需要。但两种局麻药各有优缺点,罗哌卡因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慢于布比卡因,阻滞持续时间较布比卡因短,运动功能恢复较快,较早恢复自主排尿,减轻下肢麻木与沉重感,减少尿潴留[2];而布比卡因阻滞起效较快,维持时间较长,有利于手术开始和术后镇痛,但运动阻滞强,易引起血流动力学波动及尿潴留,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本研究中罗哌卡因组运动阻滞虽弱于布比卡因组,肌松效果稍差,但膝关节镜手术时间短,对肌松要求不高,术后下肢不需要太多的制动,已能满足手术需要,尤其是对健侧肢体影响甚微,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快,更适合手术时间较短和在门诊开展的膝关节镜手术。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的单一对应构体的酰胺类局麻药,近年来,国内外均有研究认为可安全用于腰麻[3,4]。罗哌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都远较布比卡因小,其脂溶性也低于布比卡因,浸润粗大有髓鞘的A纤维慢且弱,持续时间短,对感觉纤维的阻滞优于运动阻滞,因而罗哌卡因表现出感觉-运动分离现象[5]。本研究结果也表明,等浓度剂量前提下,罗哌卡因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均慢于布比卡因,而感觉和运动的恢复均快于布比卡因,下肢运动阻滞程度方面,罗哌卡因组弱于布比卡因组,与文献报道相一致[6,7]。

两组患者麻醉平面不高,最高阻滞平面中位数均为T10,所以血流动力学较平稳,也无恶心呕吐发生。布比卡因组尿潴留发生率高,这可能与感觉阻滞时效长有关。罗哌卡因感觉、运动功能恢复快,病人能早起床活动小便,所以较少发生尿潴留[8]。膝关节镜手术需要上止血带,所以阻滞平面上界需要达到T10或T11,从研究来看,0.3%轻比重的罗哌卡因可以满足手术的要求。

总之,0.3%轻比重的罗哌卡因单侧腰麻,对健侧肢体影响甚微,呼吸循环稳定,感觉和运动恢复快,尿潴留发生率低,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适用于手术时间较短的膝关节镜手术。

[1] Scott DB,Lee A,Fagan D.Acute toxicity of ropivacaine compared to bupivacaine[J].Anesth Analg,1989,69(4):563-569.

[2] 刘 松,周胜岐,赵汝有,等.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在轻比重单侧腰麻的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0,8(5):560-561.

[3] Van Kleef JW,Veering BT,Burm AG.Spinal anesthesia with ropivacaine:a double-blind study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0.5%and 0.75%solutions in patiens undergoing minor lower limb surgery[J].Anesth Analg,1994,78(6):1125-1130.

[4] 冯荣芳,孟庆云,李文斌,等.罗哌卡因腰麻的临床研究[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5):566 -567.

[5] Rosenberg PH,Kytta J,Alila A.Absorption of bupivacaine,etidocaine,lignocaine and ropivacaine into n-heptane,rat sciatic nerve,and human extradural and subcutaneous fat[J].Br JAnaesth,1986,58(3):310 -314.

[6] 史艳燕,张雅琴,舒 英,等.0.5%轻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侧卧位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0(6):810 -813.

[7] 洪四名.等浓度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腰麻临床效果的比较[J].安徽医药,2010,14(2):214 -215.

[8] 金胜威,徐旭仲,余微萍,等.罗哌卡因用于非住院手术病人腰麻的可行性[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10):636-637.

猜你喜欢
布比腰麻罗哌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复合腰麻在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治疗体会
碳酸布比卡因和盐酸布比卡因的麻醉作用比较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腰麻剖宫产效果分析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25G腰穿针超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