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工业革命的预想图

2013-09-07 13:30友德
浙江经济 2013年7期
关键词:标志性物件工业革命

文/友德

《创客》

[美]克里斯·安德森 著 萧潇 译中信出版社

2012年12月版 45.00元

我们每天都在创造历史却不自知,即便某些人模糊地感觉到什么,也难以名状。历史总是后人来总结的。

18世纪以前的世界生产力低下,一个人终其一生也难以等到年轻时对于未来展望和梦想的实现。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创造力仿佛突然被唤醒,之后200多年的科技发展比人类诞生之日起所有时间的总和都要大。随着20世纪计算机的诞生和互联网出现,科技水平更是一日千里。

不过,近几十年科技进步看似再没有了那种革命性的进展。这到底是高潮后的回落还是蓄势以待更猛烈的爆发?此书作者的观点无疑是后者。

从工业革命开始,科技水平的进步总是有代表性的一个具体物件来标记。如珍妮机、蒸汽机、福特T型车、核能、微型计算机、互联网等等。这些标志性的物件并非凭空而生,在其诞生之前会有相当长的时间或相当多的人从不同思路和角度奔着同一目标而去。这一过程,我冒昧地命名为“大众研发期”。而当下,我们很可能正处于这样一个时期。估计不远的将来,就会有标志性的物件产生。

新的科技水平进步往往建立在上一次成果之上。这样,我们就不难知道下一次的工业成果会出现在什么方面。那就是互联网。互联网的优势是能够把全世界人聚集在一起,从而产生巨大的智慧能量,以推动科技发展。但这条“互联网工业革命之路”如何走?作者给出了个人的答案,并描绘出如科幻片般的未来科技。

作者认为,未来通过互联网的工业革命之路,很可能会改变传统的制造业甚至企业管理和发展;创意和设计公司的规模往往会更小,甚至小到以家庭为单位。

你也许觉得这都太超前,但作者已经自办公司来实践自己的理论。当然,目前尚不完善,最根本的是制造业的“上线”还没有成为主流。

初看此书的封皮感觉甚是单调压抑,然而翻开书读过一遍后,就如同进入一个触手可及的科幻世界。通过作者的进一步分析,我感觉这些都已经离我们不远。

猜你喜欢
标志性物件工业革命
打开话匣子的好物件
老物件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旧元素,新物件
“熊出没,注意”的由来
屠呦呦入围“20世纪最具标志性人物”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老物件,大乐趣
伊朗遭“标志性攻击”震动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