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阳陵泉对慢性炎性低张力胆囊动力学影响的时效规律初步观察*

2013-09-08 01:45陈少宗魏凌波郭珊珊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9期
关键词:阳陵泉收缩率时效

陈少宗,魏凌波,郭珊珊

(1.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 250355)

慢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疾病。针刺治疗慢性胆囊炎具有较好的疗效,但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比较混乱[1]。为了了解电针阳陵泉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最佳留针时间、最佳针刺频次,笔者观察了电针阳陵泉对慢性胆囊炎患者低张力胆囊动力学影响的时效规律。

1 一般资料

本组低张力型胆囊(早上空腹胆囊体积≥80 ml)患者共15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7例、女8例。年龄49~83岁,平均年龄(60.1±12.6)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9.3±3.2)年。15例患者中单纯性慢性胆囊炎3例,同时伴有胆囊结石者12例。伴有胆囊结石属单发者5例,多发者7例(其中3例伴有胆汁淤积,1例为块状伴有泥沙样结石)。结石大小为(1.05±0.39)cm ×(0.73 ±0.30)cm。脂餐前胆囊基础体积(129.96 ±59.07)ml;脂餐后 50 min 胆囊体积(94.60±66.55)ml,胆囊收缩率(32.32 ±22.26)%。

2 观察方法

脂餐检查后1~3天内进行观察,观察时间为上午的7:30~10:30。患者休息10 min左右进行第一次B超检测,记录胆囊的基础体积(长×宽×高),然后对双侧的阳陵泉常规消毒针刺,使用华佗牌30号2.0寸毫针,直刺1.2~1.6寸,得气后接通G6805治疗仪,连续波60 min,频率为60次/min左右,刺激强度以患者局部有明显跳动但又不过分强烈为度。留针期间于第5 min、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各按同样的方法重复测量胆囊体积。所用设备为麦瑞DP-8800B超仪。描记各时点与针前比较胆囊收缩率变化的时效规律、相邻各时点胆囊收缩率变化的时效规律、相邻两时点胆囊收缩速率变化的时效规律。统计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所用统计软件为SPSS 17.0,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针刺操作、B超检测均由专人负责。

3 结果

电针双侧阳陵泉时,各时点与针前比较胆囊收缩率变化的时效规律如图1所示:在电针的前20 min内,低张力胆囊呈扩张态势;在电针期内发生了2次明显的舒缩运动,第一次发生在最初的30 min里,第二次发生在30~50 min内;电针50 min后则逐步趋向稳定。相邻两时点的胆囊收缩率变化的时效规律见图2、收缩速率变化的时效规律见图3,均与这一结果相吻合,但时间效应均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见表1。

表1 电针阳陵泉期间低张力胆囊收缩率、收缩速率变化的时间效应

图1 电针阳陵泉对低张力胆囊收缩率影响的时效规律(各时点与针前比较)

图2 电针阳陵泉对低张力胆囊收缩率影响的时效规律(相邻各时点之间比较)

图3 电针阳陵泉对低张力胆囊收缩速率影响的时效规律(相邻各时点之间比较)

4 讨论

现代针灸学研究表明,针刺治疗方案有五大关键性因素,留针时间和针刺频次是其中的两大因素,二者应当以针刺作用时效规律为指导,即留针时间应当以针刺作用的最佳诱导期为依据,针刺频次的确定应以针刺作用的半衰期为依据[2-4]。笔者曾对针刺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相关文献的留针时间、针刺频次进行统计分析,在纳入统计的54篇相关文献中没有文献在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方面谈到过理论依据,也没有提供具体而确凿的研究证据,完全依靠经验而为之[1]。为了解针刺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最佳留针时间、最佳针刺频次,笔者选取了常用的双阳陵泉,观察了电针阳陵泉对慢性胆囊炎患者低张力胆囊动力学影响的时效规律。结果显示:在电针1 h内不同的时点上,低张力胆囊的动力学状态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轨迹,其中在电针的最初20 min内胆囊体积呈舒张性变化,20 min后发生收缩运动,在随后的20 min内又有一次较明显的舒缩运动。电针50 min后,胆囊体积变化便不明显(见图1)。低张力胆囊的收缩速率及相邻时点的收缩率变化与上述结果相吻合(见图2、图3)。虽然由于这一阶段性总结的病例不多,相关指标的集中性不够理想,时间效应没有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但从针刺作用时效曲线的变化趋势判断,电针阳陵泉对慢性胆囊炎患者低张力胆囊动力学的影响在留针40 min后达到极限,也就是说电针阳陵泉修复慢性炎性低张力胆囊动力学的影响最佳留针时间在40 min左右,这与笔者以前的观察结果相近似[5-6]。从促进慢性炎性低张力胆囊舒缩运动的角度来看,电针阳陵泉修复慢性炎性低张力胆囊动力学作用的半衰期似乎不会超过2 h,因为在电针50 min时点以后慢性炎性胆囊舒缩运动便趋于平缓。由于半衰期较短,所以电针阳陵泉修复慢性炎性低张力胆囊动力学时以每天针刺2次为宜。

由于本组慢性胆囊炎患者为低张力胆囊,笔者在进行这项观察之前,曾根据针刺效应主要取决于机体的机能状态的理论推测,电针时可能会明显促进低张力胆囊的收缩,但实际结果与预想的不同,即呈现为先行明显扩张基础上的收缩,尚不清楚这一现象的确切原因,初步分析可能与低张力胆囊患者的胆道运动失调或低张力胆囊的反应性下降有关。电针期间低张力胆囊呈现为舒缩交替,既不是单一的持续性扩张,也不是单一的持续性收缩,这一结果与笔者既往的观察是基本吻合的[5-6]。

[1]王一先,陈少宗.针刺治疗胆系疾病时效规律的初步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2):49 -50

[2]陈少宗.建立现代针灸学理论指导下的针灸治疗体系[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10):1 -3

[3]陈少宗,巩昌镇.现代针灸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1:1-207

[4]陈少宗.针刺时效关系研究的临床意义[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6):1-2

[5]郭振丽,徐庆会,陈少宗.针刺耳胰胆穴对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动力学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1,52(20):1755 -1757

[6]郭珊珊,徐庆会,陈少宗.针刺阳陵泉穴对慢性炎性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初探[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1);31 -33

猜你喜欢
阳陵泉收缩率时效
7B04铝合金特殊用途板材的热处理技术研究
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影响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因素探讨
聚丙烯材料收缩率影响因素研究
预时效对6005A铝合金自然时效及人工时效性能的影响
浅析“肝胆阳陵泉”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SUS630不锈钢
解你难言之隐按摩妙穴少女痛经不痛
基于Moldflow的UNCRIMS材料收缩率优化分析
对民法总则中时效制度立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