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

2013-09-10 13:53
当代 2013年6期
关键词:精卫填海汪精卫小说

读者:陈军

推荐丁三长篇报告文学《精卫填海》为本期最佳作品。

《精卫填海》同作者之前发表在《当代》的《蓝衣社碎片》一样,都是写民国史、民国人物。不同的是,这次作家引领我们走进的是波谲云诡的风云民国的抗日战争史,走进汪精卫由一介书生进而刺杀载沣的刺客,进而同盟会的元勋,进而国民党的副总裁,进而日伪南京傀儡政权的主席的复杂心理历程。很难得,很有意义,也很有警世性。

读者:郑伟才

本期首先看的是《一只独栖的受伤的豹子》,美文,感触很深。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有政治的地方就有斗争。久闻冯雪峰大名,原来他背后还有这么多的故事。期待下期的精彩人物。

本期冠军当属《精卫填海》,文章铺垫了大量中日战争的资料,角度特别,作为号称中国四大美男子之首的汪精卫从爱国到叛国的转变历程,历来人们只重视其后来的汉奸角色。可人性从来就不是单一的,汪精卫的人生只能说让人叹息。

读者:陈学书

推荐少鸿的中篇小说《天火》为本期冠军。

小说接触了一个颇带人性化的主题,即农村留守男人和留守女人们,以及外出打工的男人和女人们的生活问题。在小说中,李娟的丈夫雷志和与黄晓田的妻子刘四毛在外打工同居一事(当然,这是用暗线来交代的)。对此,无论是李娟,还是黄小田都是默许了的。用李娟婆婆的话来说,他们在外边打拼,实在不容易,需要互相帮衬。

小说结尾,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我们可以把这看成美善对丑恶的胜利。当然,这个结尾只是一种巧合。

读者:冯驱

作为读者,感觉这几期的《当代》越来越好,编辑选作品的水平都很高。本期推荐《天火》为冠军,作者用老到的写作手法写出了老辣的人物,一个瘫在床上的婆婆用智慧化解了诸多矛盾,作者用心良苦,小说留给读者的思考是关注社会现实,关心人物命运。《史纪》中两位老师的作品请编辑继续发表,我感觉《讲谈》和《往事》栏目会受到更多读者的关注。

读者:徐春林

在长篇非虚构作品里,《精卫填海》属上乘之作。作品语言精练,具有传统小说写作的特点,又有现代小说的风格。跨越了小说和纪实的最高水准,再加上艺术夹杂的渲染,使得整部作品有了历史的厚重感。

中篇小说《天火》也写得相当好。小说现场感强,是本期可读性最强的小说。短篇小说《香如故》是个比较有意思的小说。写的是一种沉香的东西,看起来这种东西不靠谱,作者写得很有味道。

读者:郑新涛

丁三的非虚构作品《精卫填海》在纷繁的历史素材中,着力探视人物心灵的幽微深处,力图勾勒出一个逼真鲜活的艺术形象。汪精卫的人生轨迹是复杂的,但既然定位为心灵史,就应该有所取舍和侧重了。作者的努力是明显的,读者也有信心期待预料中的震撼和精彩!鉴于此,推荐其为冠军作品。

《靖康亡国耻万代 》属沉痛、厚重、泣血之作,但语言的诙谐风趣,略微稀释和冲淡了作品本有的强悍气势和悲愤情怀。

另外,专栏《往事·166人物》的开辟值得称道,首发文章《一只独栖的受伤的豹子》取材精当,行文简练,且感情炽热,可谓上乘之作。

读者:赵立新

本期长篇《精卫填海》以纪实手法描述了一个曾经光芒四射的领袖一步步堕入到黑暗无边的泥潭中的历程。作者秉持史家之笔,对历史人物不隐恶、不溢美,并将自己置身于纷纭变幻的历史场景中,从中起底了汪精卫、陈公博等人的巨大悲剧,读后令人感慨不已。

本期几个中篇个个出彩,《遭遇一九五〇年的无名连》塑造了几个战士形象,在他们顽强、正直、可爱的身影之下,着重揭示了他们隐秘的心灵世界,相较于同类题材的军旅作品,本篇更显深度与厚重。《天火》把笔端触及到当今农村打工潮之下留守夫妻的生活境况,小说人物有着诸多的困顿、艰苦与迷茫,不过整部作品读起来却给人以一抹温暖的亮色。《乱局》更像是一部传奇作品,故事情节转换很快,让读者欲罢不能。

读者:曹雨河

《尘劳》与《香如故》两个短篇小说都与寺庙有关、品咂生活的禅意,既有生活的质感又富于哲思意味。中篇小说《遭遇一九五〇年的无名连》彰显了和平年代的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奉献精神,弘扬了正能量。难能可贵的是作家没有单色调地描绘当今军人,如兵源的复杂、指导员的爱情遭遇、营长对优等兵名额的掌握,赋予了军营复调色彩;再就是作家将1950年抗美援朝的无名连穿插对照来写,丰富了内容增添了分量。

读者:夏军红

丁三的《精卫填海》延续了其《蓝衣社》极具“爆料”的特点,为读者呈现了大量鲜有所闻的资料,几乎颠覆了自小形成的蒋、汪二人的固有形象,甚至对其才华和某些作为产生了莫名的敬佩和同情。但最终他们却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成为历史的罪人,不能说不令人扼腕痛惜。作品丰富的史料、冷静的叙述、深邃的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推荐为本期最佳。

《乱局》怎一个“乱”字也得,利比亚局势乱,女主人公的生活也够“乱”,作品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更好地珍惜今天和平的幸福生活,但女主人公混乱私人生活的描述,应是作品之败笔。《尘劳》中昔缘的淡定从容与动情失态,让弟子们困惑,却是修为的最佳境界。《香如故》切入的是“如何去爱一个人”的命题,发人沉思;作品布局巧妙,只到最后一刻才让人恍然大悟,是我喜爱的作品类型。

读者:姬晓东

本期《当代》成了我在国庆长假里的精神大餐,篇篇精彩,个个耐看。

《乱局》虽是小说但更像报告文学,跟随着女主人公生意人白晓莲的足迹,我们看到了一个动荡中的利比亚,以这种方式关注国际热点新颖独特,很有看点。《天火》描述时下留守妇女生活状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问题更加凸显。希望多刊发这类关注民生的小说。

读者:王西江

从浩若烟海的史料、回忆录、传记中梳理还原一段无限接近真实的历史,复活一个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悲剧人物,丁三为这部作品付出的惊人劳动量让读者肃然起敬,期待作品后半部。推荐为本期冠军。

本期三个中篇整体表现平平,倒是《尘劳》、《香如故》让人眼前一亮,短篇写出了长篇的底蕴。张宏杰和冯八飞双子闪耀,作品一如既往地为《当代》增色,《当代》的《史纪》越来越有味道了。本期关于“朝内166”的回忆让人唏嘘不已,特殊时期对文人道德底线和道德操守的考验是何等残酷、何等无情,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在这里重见天日,值得一读。

读者:高才亮

推荐西元的《遭遇一九五〇年的无名连》为本期最佳。

在这个许多人视写卑鄙、写下流、写心计、写无耻为最人性的写作的时代,作家把探索的触角伸到了人性中最美好最崇高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上来,让人眼前一亮,精神也猛然一振。从作品的艺术角度看,我认为作品的构思很巧妙,一个简单的装卸水泥的故事,却巧妙地与朝鲜战场、五个军人的背后故事联系了起来,使得故事跌宕有致。因而推荐为最佳。

读者:刘杰

我推荐《精卫填海》为本期冠军作品。历史题材,写好不易。作品选材独辟蹊径,剪裁适得其所,叙述描写特色鲜明,将一段鲜为人知的抗战历史鲜活复原,真实、生动、准确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震撼。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在占有和筛选史料方面下了极大功夫,对人物和事件的叙述和描绘,既令人信服又让人爱读,确实难能可贵。

读者:张中民

在《精卫填海》中,作家丁三用他精准的语言,详实的史料,简练的文笔为我们刻画出一个独特人物汪精卫的心灵变化。通过作家抽丝剥茧式的描写,给我们带来新的阅读感受。《精卫填海》本是一个成语,被作者活用后便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实在是展示出了作者的高妙之处!过去读过作者发在《当代》杂志上的《蓝衣社》就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次再读《精卫填海》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感受!

嘉男的《尘劳》虽是一个短篇,但作者却通过一个出家人在寺庙的生活场景,给我们展示出一个鲜为人知的世界。写透了主人公在红尘之外的寺庙生活。小说选材独特,语言平实,意境深远,是一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优秀作品。

王培元的《一只独栖的受伤的豹子》以人物纪实的形式为我们展现出冯雪峰这位朝内人物的人生轨迹。每一个熟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读者,几乎都对这些人物充满着敬仰之情。通过作者细腻的描写,让我们透过历史的云烟看到了这一人物身上所展示的时代烙印,是一篇非常好的人物随笔作品。

读者:林楠

推荐非虚构作品《精卫填海》为本期冠军。这部作品让我对汪精卫有了全新认识。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触书写出了汪精卫令人叹息的人生轨迹:刺杀摄政王—执掌国民党—对日妥协—成立南京汪伪政权。我只能套用梁启超评价李鸿章的话来评价汪精卫:“佩其才,惜其识,叹其遇”。

《一只独栖的受伤的豹子》写出了冯雪峰在建国以后的不幸遭遇,展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惨痛人生:饱受政治缠绕,出于各种目的而相互倾轧。

《朱元璋与知识分子》以寥寥数语剖析了朱元璋对知识分子由倚重到不屑到摧残的心理动因。

猜你喜欢
精卫填海汪精卫小说
汪精卫叛国后中共“拥蒋反汪”方针的确立与实施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精卫填海
汪精卫“七一五”政变“武力清党”之商榷
“颜控”陈璧君倒追汪精卫:彪悍的爱情不需要解释
精卫填海
WE HAVE BETRAYED THE REV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