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40例

2013-09-11 11:46张振昶武国德石正洪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甘肃兰州73003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丁苯脑血管病缺血性

张振昶 武国德 郭 佳 石正洪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甘肃 兰州 730030)

缺血性脑血管病起病急,伴有非常明显的症状,病情发作后可能会留下较为严重的后遗症,迄今缺乏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多采取丁苯酞胶囊进行治疗,该药为我国自行研制的新药,将左旋芹菜甲素采取人工合成的方法制成,结构单一安全,能够有效减少患者脑梗死后出现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1,2〕,本文回顾分析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8月我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均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0~79〔平均(57.35±22.34)〕岁,治疗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9~80〔平均(58.75±21.85)〕岁,两组一般资料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于住院后次日早晨禁食,空腹抽取血液,检查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率,分析相关结果,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体内血液中血小板1、2、5 min聚集率以及最大聚集率。给予所有患者250 ml生理盐水以及0.2 g葛根素进行静脉滴注,1次/d,连续2 w。同时,给予降压降血脂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采取上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胶囊口服,2粒/次,3次/d,连续服用1个月后,所有患者空腹抽取血液,复检血小板聚集率。

1.3 疗效判定 功能缺损评分,①基本痊愈:缺损减少91%~100%,并且病残程度经治疗后为0级。②显著改善:缺损减少46% ~90%。③改善:缺损减少18% ~45%。④无效:缺损减少没有超过18%。⑤恶化:功能缺损增加超过18%。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著改善率+改善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40〕

2.2 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1、2、5 min、最大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各自治疗前水平(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2、5 min、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n=40)

表2 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n=40)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最大治疗组 治疗前组别 时间 1 min 2 min 5 min 31.6±8.3 48.9±4.5 52.1±6.0 58.3±6.1治疗后 24.9±4.01)29.9±5.01)2)36.3±6.51)2)45.9±5.41)2)对照组 治疗前 29.2±8.9 48.3±4.9 52.9±7.3 59.9±6.9治疗后 27.5±4.9 37.9±5.5 49.5±8.6 49.9±6.61)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所有患者肝肾功能以及血尿常规检查都处于正常水平,用药期间,均没有出现过敏反应,患者的内脏各个器官以及皮肤无出血现象。

3 讨论

要想有效控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在患者发病3~6 h内采取治疗措施较为有效,此时要给予溶栓处理,如果错过溶栓治疗的时机,要尽早给予患者药物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丁苯酞胶囊的主要成分为(d1-3)-正丁基苯酞,在患者机体内,主要发挥如下作用:第一,将患者体内缺血区的微循环进行重新构建,使患者体内缺血区的灌注得到增加。第二,对患者体内的线粒体功能起到保护作用,使脑缺血耐受程度得到有效提高〔3〕。第三,能够将患者的能量代谢进行有效改善。据相关研究〔4〕显示:丁苯酞对患者的能量代谢作用主要是对患者的花生四烯酸信号通路产生作用,使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得到抑制,从而减少其代谢产物介导引发的各种生理、病理过程。另外,丁苯酞在患者体内还能够起到微血管痉挛解除的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抑制血液中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减少,患者血液中血栓素A2(TXA2)的合成就会受到抑制,使患者体内的自由基能够快速被清除。通过这一系列的作用,使引起患者出现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被阻断,神经元受到保护,神经功能得到修复〔5〕。

1 龙翠英,王明科,郑春玲,等.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04):215-6.

2 谷 艳,王代誉,夏彩秋,等.降纤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120例临床体会〔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6):135-6.

3 张和耀,邱浩强,陈松深.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2):332-3.

4 陈 勋,刘特炯,张丹霓,等.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1):198-9.

5 张晓曼,王润清,李艾帆,等.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7):278-9.

猜你喜欢
丁苯脑血管病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