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龙湖人工湿地净化微污染河水水质研究

2013-09-11 07:26罗利民何玉良郑军田仓基俊
中国水利 2013年14期
关键词:潜流需氧量硝酸盐

罗利民,何玉良,郑军田,仓基俊

(1.江苏省盐城市水利局,224002,盐城;2.江苏省盐城市水利科学研究所,224002,盐城)

微污染河水水质净化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热点。国内外对微污染河水水质净化进行了大量研究,开发了多种水质净化工艺。由于河水中污染物种类多样,其净化工艺差别较大。河水预处理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质,或改善可生化性能、絮凝沉淀性能等,提高后续处理工艺的净化效果。

人工湿地、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滤池等技术在微污染河水的净化方面也有一定应用,潜流人工湿地技术由于具有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建设和运行费用低、出水水质稳定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潜流人工湿地去除化学需氧量、氨氮的效率较高,但对总氮的去除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潜流人工湿地反硝化效率较低。反硝化过程需要厌氧环境,而普通潜流人工湿地为了有效去除化学需氧量、氨氮而保持好氧环境。因此,如何在同一湿地中同时创造好氧和厌氧两种环境,是高效去除总氮的关键所在。

本研究构建了好氧/厌氧多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应用于盐城市新建饮用水源生态净化工程 (盐龙湖)进水水源的水质净化,为微污染河水水质改善、饮用水水源水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人工湿地填料选择卵石、沸石、火山石、炉渣、沙等。

2.研究方法

(1)好氧/厌氧多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模式

将人工湿地设置好氧、厌氧、好氧三段,其比例为 1∶1∶1,人工湿地长∶宽∶高为 120 cm∶50 cm∶50 cm, 试验装置见图1。

(2)填料性能优选

选择卵石、沸石、火山石、炉渣、沙等填料,每种填料构建上述潜流人工湿地,研究连续进水条件下对化学需氧量、总氮的去除能力,优选出最佳填料或填料组合。连续进水30天,前15天为填料微生物挂膜期。挂膜完成后,每3天从出水口取样一次,共取样5次,测定重铬酸盐需氧量、总氮。在第30天采一定体积的填料进行浸提,利用DAPI测定单位体积浸提液中微生物含量。

表1 单位体积浸提液微生物量

(3)好氧/厌氧潜流人工湿地净化微污染水质工艺优化

填料采用火山石,水力负荷为10 m3/(m2·d), 正式运行前通水挂膜 15天,然后连续运行30天,考察水质净化效果。根据净化效果,调整运行工艺和布水方式,构建最佳运行工艺。

3.分析测试方法

水样采集后立即测定化学需氧量、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溶解氧、pH和水温。化学需氧量、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测定均采用相关的标准方法进行分析,pH值用玻璃pH计测定,溶解氧采用WTW2B20-0017型溶氧仪测定。

二、结果与讨论

1.不同填料水质净化能力比较

6种填料化学需氧量、总氮的去除率见图 2、图 3。

湿地运行30天后,测定不同填料微生物的生长量。结果表明:相同体积的填料上附着生长的微生物量差异显著,火山石微生物量达22 g/L,炉渣为10 g/L,而卵石和沙仅为1.4 g/L和0.8 g/L,见表1。火山石的比表面积253.2m2/g大于沸石的199.7m2/g,远远大于沙子的比表面积1.89 m2/g。可见,相同体积的火山石具有最大表面积,能生长大量微生物,而微生物的转化是去除化学需氧量和氮的主要途径。同时火山石具有对水流阻力小,不易堵塞,布水布气均匀,表面粗糙,挂膜速度快,反冲洗时微生物膜不易脱落等优点。因此,火山石作为人工湿地填料具有高效去除污染物的潜力。

2.好氧/厌氧潜流人工湿地净化效果

通过研究好氧/厌氧/好氧三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对盐龙湖水质的净化效果,并调整运行工艺,以期得到适于盐龙湖水质的净化工艺。

(1)氨氮的去除效果

氨氮去除率随时间逐渐增高,3个月中最终去除率均达到75%以上,11月份去除率接近100%。说明湿地中硝化作用进行得很充分,将大量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见图4。

(2)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效果

从图5可以看出,11月份重铬酸盐需氧量去除率最高,达92.35%。12月和1月去除率也能达到54%,因为天气较冷,故较11月份结果偏低。

(3)硝态氮去除效果

从图6可以看出硝酸盐氮及亚硝酸盐氮含量在试验开始阶段升高,原因是微生物的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最终出水值与进水值基本相同。去除率很低,分析原因主要是厌氧段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水力负荷太大,反硝化作用太弱,硝酸盐氮没有来得及转化为氮气排出。

经过3个月的试验,在不曝气的情况下,氨氮的去除率达到75%~100%,重铬酸盐需氧量的去除率达到60%~80%。但是总氮和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很低,总氮去除率低的原因主要是有机氮和硝态氮转化率低,因此通过增加湿地好氧段曝气、延长厌氧段的方法进行改进。

3.好氧/厌氧多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工艺优化

针对前3个月总氮及硝酸盐氮去除率较低的问题,将湿地结构优化为好氧—缓冲—厌氧—好氧 (O-BA-O)四级串联,好氧段进行强化曝气,厌氧段表层覆盖多层塑料膜促进形成厌氧环境。

(1)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去除效果

从图7、图8可以看出,湿地结构改进后,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较前3个月有了明显提高,硝酸盐氮去除率能达到50%左右,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也在20%~40%范围内。因为新的试验装置厌氧段较长,占到了整个装置长度的一半,且设置了缓冲段,使水流入厌氧段时溶解氧含量减少,反硝化作用效果也随之变好。

(2)总氮的去除效果

湿地结构改进后,总氮的去除率也较改进前有了明显提高,在40%左右。经过湿地处理,出水中总氮为0.49 mg/L,水质提高了一个等级,见图9。

三、结 论

针对微污染水源水质特征,研究了好氧/厌氧多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填料性能、湿地结构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火山石填料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和微生物附着能力,具有最强的水质净化潜力。好氧∶厌氧∶好氧为 1∶1∶1 时,潜流人工湿地对微污染水源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具有强去除能力,但对硝酸盐氮去除效果不佳。将湿地结构优化为好氧—缓冲—厌氧—好氧(O-B-A-O)四级串联后,显著降低了出水中硝酸盐氮、总氮含量,水质提高了一个等级。可见,好氧—缓冲—厌氧—好氧(O-B-A-O)四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是较适于微污染水源水质净化的生态工艺。

[1]何绪文,王昊,刘俐媛,等.电化学法处理微污染河水的中试[J].中国给水排水,2010,26(21).

[2]姜昕,马鸣超,李俊,等.污水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在微污染河水治理中的应用及菌群分布研究 [J].给水排水,2011,37(增刊).

[3]尹宇鹏,陆少鸣.改进型降流式BAF处理微污染河水[J].水处理技术,2010,36(11).

[4]龚灵潇,朱如龙,李军,等.序批式生物膜法处理微污染河水的效果[J].中国给水排水,2011,27(11).

[5]俞开昌,陈春生,贾海涛,等.MBR处理微污染河水试验 [J].环境科学研究,2010,23(7).

[6]陈谊,孙宝盛,孙井梅,等.投菌法处理微污染河水的试验研究 [J].水处理技术,2009,35(2).

[7]朱娜珊,陈诗弢,王莹,等.微污染河水净化系统工艺设计及运行[J].给水排水动态,2009(2).

猜你喜欢
潜流需氧量硝酸盐
硝酸盐并不致癌还或有益处
黄河口附近海域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烃分布及其关键控制环境因子分析
地表水中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的相关性研究
海洋0-10m潜流强度与方向的测量方案研究
香椿食用前需焯水
新疆沙湾县金沟河渗管设计
曝气池中曝气器布置方式改进的研究
社会流动视野下的农民分层研究
短期水分胁迫影响巴旦杏植株对硝酸盐的吸收
什么样的蔬菜硝酸盐含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