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水生态经济性补偿方法及措施探讨

2013-09-11 07:27王文杰
中国水利 2013年14期
关键词:水源地流域补偿

王文杰

(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050035,石家庄)

河北省是一个资源性缺水省份,人均年水资源量为307 m3,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 m3的“极度缺水标准”,并且时空分布不均。河北省也是全国少有的没有过境(入境)大江大河的省份,水资源严重不足。经济社会发展只能依靠有限的自产水资源和超采地下水来维持,但是随着社会对水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面临地下水持续超采的现状,河北省不得不采取跨区域调水和开发利用上游流域的地表水作为新的供水水源。而水源地集水区绝大多数是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其下游用水区域水资源需要上游水源地进行保护。但是水源地保护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而作为水源地保护区域就需要下游用水区域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否则水源地保护区就会失去保护水源地的积极性,也就不能保证调水的可持续性。当前,随着南水北调等一些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受水区给予水源地保护区一定的经济性补偿已经成为决策者和管理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水生态经济性补偿的方式、方法及措施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

目前,关于生态补偿主要有八大理论,包括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生态资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公平理论、生态伦理理论和产权理论,其中主要是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平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认为,从微观经济学来看,社会产品可以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类。公共产品指的是某个人消费某种产品并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的一种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而这两个特性往往会导致公共产品被过度使用和“搭便车”行为。从特征上来看,生态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公共物品,如果不进行生态补偿,那么,生态资源也将会被过度使用,或者出现搭便车行为,最终导致对生态环境的损害。

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某人做出成绩并取得报酬以后,会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公平。横向比较是指与组织内其他人相比,纵向比较是指自己目前投入与目前所获得报偿同自己过去投入与所获得报偿相比。水源地重点预防保护区多数在江河源头的经济欠发达区,区域内实施严格管理,当地群众不得不在产业发展时受到许多限制,而下游发达地区非但不承担任何费用也不受任何限制,显然源头区的群众遭遇了不公平待遇。同时无论是利用工程措施还是利用生物措施进行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都是一项投资高而收效慢的工作,必然导致相关人员的投入与报偿比率要远远低于从前。因此,参照公平理论,水资源保护工作无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上都存在着显著的不公平性,出现了水资源保护生态效益在保护者、破坏者、受益者和受害者之间的不公平分配。这种生态保护及其经济利益关系的扭曲,使保护工作面临很大的困难,也使得生态经济性补偿显得十分必要。

二、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方法

补偿资金额度的测算是实现生态补偿的前提,也是生态补偿最为关键的环节。主要是从生态效益和生态损失成本两方面进行核算,但是生态效益的计算缺乏统一标准,且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现实的补偿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一般将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作为生态补偿标准的参考和理论上限值,在计算生态补偿标准时主要利用提供生态服务的成本进行测算。目前国内外通用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支付意愿法、机会成本法、收入损失法、总成本修正模型、费用分析法和水资源价值法等。

1.支付意愿法

支付意愿法(Willingness to Pay,WTP)是通过对消费者进行调查,了解其支付意愿,或者他们对产品或数量的选择愿望来评价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价值。其补偿标准为实地调查获得的各类受水区最大支付意愿与该区人口的乘积之和。支付意愿法充分考虑了受益方的支付意愿,但是,调查的人群不同将会导致价格浮动太大,与收入相关度较大,并且缺乏客观性,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

2.机会成本法

机会成本法 (Opportunity Cost)指的是水源保护区为了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而放弃一部分产业的发展,从而失去了获得相应效益的机会,所放弃产业发展中可能失去的最大经济效益称为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法充分考虑了水源区的利益,计算公式简单,考虑的因素少,但是计算结果往往偏大。

3.收入损失法

该方法主要利用流域水生态变化对系统的影响及其相关货币损失来测算流域水生态服务的价值。从流域水源区居民的角度来看,因保护水资源投入的成本以及限制高耗水、高排污企业的设立而使其发展权受到限制,会造成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损失。引入补偿分配系数后,收入损失法考虑了保护者和受益者两方面的利益,但是,计算中涉及数据多,计算比较麻烦,计算结果的完善准确还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

4.总成本修正模型

总成本修正模型首先对流域上游地区生态建设的各项投入进行汇总,然后通过引入水量分摊系数、水质修正系数和效益修正系数,建立流域生态建设与保护补偿测算模型,对上游生态建设外部性的补偿量进行计算。修正模型客观地计算了各项成本所需要的补偿,但是,计算模型技术难度大、设计参数多,所需资料也多,计算工作量大。

5.费用分析法

水源涵养区为维持和保护流域生态要承担一定的费用,此费用可以用来判定受益区对水源供水区要进行的生态补偿额度。费用分析法分析了各种防护成本所需要的补偿,但是,此研究集中于满足上游地区人类生存及发展需要,对上游地区后续工作及后代人的补偿研究不足。

6.水资源价值法

当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可以直接货币化时,科技与市场价格实施流域补偿,根据水质的好坏和水量的多少,来判定是受水区向水源区补偿还是水源区向受水区补偿,水资源价值法简化了研究目标,以水质和水量结合来做判断,但是缺乏综合研究,方法有待改进和完善。

上述几种方法各有特点,但是总起来看,考虑的因子主要有4个部分:①水源区为了整个流域的洁净水质、足够水量、水土保持等所进行的投资;②水源区为了整个流域水质水量目标而放弃的产业发展,因此损失的机会成本;③受水区的支付意愿;④受水区获得的生态环境效益。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兼顾保护者和受益者的双方利益,才能使计算的生态补偿标准既具有可操作性,又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河北省补偿标准计算

1.补偿计算公式

河北省曾对环首都贫困带的潮白河流域补偿进行了研究,将补偿费用分解为水资源使用权补偿、水环境容量使用权损失补偿、水资源环境约束经济损失补偿和土地使用权损失补偿等几个方面。其中水资源使用权损失补偿指的是国家在加强水资源的区域性宏观调控,剥夺或限制了部分居民的水资源使用权而应该给予的补偿;水环境容量使用权损失补偿指的是过多占用水环境容量的用户对未能充分利用其水环境容量权利的用户的补偿;水资源环境约束经济损失补偿指的是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保证用水安全对上游地区产业发展作出限制而给予的补偿;土地使用权损失补偿指的是对上游土地使用限制所给与的补偿。

但是,这种计算方法由于涉及参数多、计算复杂,即便是模型理论性很好,在现实中也很难被补偿者所认识和接受。因此,我们提出,以全流域最低生活标准、平均人均收入和理论值分别作为补偿的最低标准、平均标准及理论标准,公式如下:

式中,Ptem、Pavg、Pt分别为最低、 平均和理论补偿标准,Smin为最低生活标准,Iact为水源地居民在进行保护措施下的实际收入,Iavg为流域平均人均收入,Ct为理论补偿值。

2.补偿方式

生态补偿主要以经济补偿为主,应该遵循“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付费”的原则,通过国家补偿、受水区与供水区之间的补偿、供水区内部补偿的方式来进行。

补偿的途径要兼顾短期补偿和长期补偿。其中短期补偿主要是通过直接的经济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和实物补偿等形式,帮助保护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基础建设,安定民心鼓励居民进行生态保护,同时也为造血式补偿做前期准备工作。补偿资金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国家资金、财政转移支付以及水价中的水资源费部分。可以借助建立生态补偿基金的方式,以基金委员会为主,协调配合当地水利部门、林业部门、农业部门和村民委员会等部门,进行基金的筹措、使用和分配。长期补偿可以采用政策补偿、智力补偿、项目补偿等,通过国家政策倾斜以及下游对上游进行培训、项目转移等方式,提高水源地保护区的人员素质,改变其产业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组织实施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是顺利实施生态补偿行为的机构保障,经过对国内外进行调研,我们认为应该建立以领导小组—生态补偿委员会—生态补偿办公室为框架的三级管理机构。以生态补偿流域范围内最高级别政府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由地方政府领导共同组成生态补偿领导小组,负责对生态补偿进行决策,该小组对流域生态补偿具有最高的决策权;各利益相关方,包括水务、环保、财政、物价、农业、林业等部门和居民代表组成生态补偿委员会,作为协商平台,在各利益相关方充分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经过协商确定补偿标准,并确定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等;生态补偿办公室为日常工作机构,设在水资源管理办公室,进行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在此过程中,要始终注意政府的主导作用。

2.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补偿实施方案

在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的基础上,由领导小组授权生态补偿委员会进行充分调研,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确定生态补偿实施路线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制订出生态补偿实施方案,借助专家智囊团,按照“小步快跑”的原则确定补偿标准及具体操作方法。

3.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重视公众参与

要分别针对上下游的居民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对上游居民,要宣传“生态环境也是经济”的理念,让“种庄稼不如保护环境”的观点深入人心,结合补偿措施,使其能够自发地开展保护活动。对下游居民,要宣传水资源的战略地位和稀缺性,让他们了解为水资源付费以及为更加优质的水付费的合理性。

4.要重视协商机制的建立

协商机制,因其在多元利益群体博弈的复杂情况下简捷和高效,加之协商的过程也考虑了支付意愿和机会成本等方面,使其在生态补偿方面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公平性。协商机制是以制度化手段解决利益纠纷的渠道,也是各利益相关方和民众进行平等沟通的平台,对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公众参与、增强全民意识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结 论

综上所述,从时间和发展层次上来看,生态补偿要达到4个目标:短期目标是改善水环境,中期目标是促进水源区的自主发展,长期目标是实现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终极目标是在全流域内建立生态文明。

[1]付意成,阮本清,张春玲.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3).

[2]张首顺,毛春梅.城市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要素分析[J].水利经济,2009(4).

[3]冯艳芬,王芳,杨木壮.生态补偿标准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4).

[4]车环平.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7).

猜你喜欢
水源地流域补偿
压油沟小流域
某备用水源地水库流域内水污染源分析及建议
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的可见光通信非线性补偿技术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电法在水源地勘探中的应用——以河南渑池电厂为例
沙颍河流域管理
基于西门子VCS的大型五轴机床空间误差补偿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