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时电解质水平分析

2013-09-17 04:17曾盛芝文海英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14期
关键词:心源性电解质心衰

余 飞 曾盛芝 文海英

四川省广汉市人民医院,四川广汉 618300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主要的死亡病因。30%~50%的心力衰竭患者死于心源性(SCD)猝死。心源性猝死(SCD)是指由心脏病引起的在几分钟或者是6h之内意外或突然死亡,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重症[1]。尤其是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通常为普通病人的6~9倍。SCD的包括心律失常死亡(SAD)及非心律失常事件死亡[2]。心源性猝死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心律失常是其主要机制。本研究对2006年6月—2012年6月间在该院就诊过程中发生的6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采用全天动态心电图技术来监测心力衰竭时的心律失常状况,并且同时检测患者血清中Cl-、K+、Ca2+、Na+、Mg2+含量的变化,探讨心衰患者心源性猝死时电解质水平的变化。从而为治疗心源性猝死患者提供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06月6月—2012年6月在我就诊的6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作为观察组。男性患者35例,女25例,年龄22~84岁,平均年龄为(37.6.±7.2)岁,其中原发性扩张型心脏病15例,肺心病10例,先天性心脏病4例,心瓣膜病11例,冠心病20例。并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其中心功能:Ⅱ级患者12例,Ⅲ级患者20例,Ⅳ级患者28例。

1.2 方法

本项研究采用全天动态心电图技术来监测心力衰竭时的心律失常状况,同时血清离子进行带质控测定,其中采用美国泰尔康全自动分析仪测定血清中Ca2+和Mg2+的含量,采用美国E2A型电解质分析仪,测定血清中K+和Na+的含量。Cl-、Na+、Ca2+、K+通过电极法进行检测、Mg2+采用达蛋黄法检测。如有患者发生猝死,在其猝死后2~4 h内复查电解质水平,若有电解质失衡,则需每6~48 h再复查一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心功能患者存在不同的电解质水平

电解质紊乱患者与正常者在心功能分布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心衰患者心源性猝死抢救的成功率与电解质水平有关,电解质水平正常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电解质水平紊乱组,而死亡率则相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细见表1、2。

表1 不同心功能患者存在不同的电解质水平

2.2 电解质水平与心源猝死抢救复苏成功率情况

电解质紊乱组病死率78.7%,明显高于电解质正常组的37.6%;电解质紊乱组抢救成功率21.3%,明显低于电解质正常组的6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表2 电解质水平与心源猝死抢救复苏成功率情况

3 讨论

心源性猝死是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但是电解质紊乱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对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抢救除了要实施正确的抢救措施外,维持电解质水平的稳定也是一个重要方面[3],该研究表明电解质正常组与电解质紊乱组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62.4%和21.3%,存在显著差异。

K+具有抑制心肌兴奋的作用,高钾血症患者往往心脏停搏于舒张期,而血K+过低会导致心肌结构的异常,损害心脏的机械特性并引起膜的自律性及兴奋性升高,会直接导致心律失常;Mg2+为心肌代谢的主要营养因子,Mg2+降低会使心肌的能量减少,阻碍心肌代谢,致使心肌坏死,加重心力衰竭的发生[4-5]。低K+和低Mg2+都可以加速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机理。Cl-、Na+、Ca2+对心肌的兴奋性具有重要作用,及参与心肌的收缩性和传导性[5]。临床中低Cl-、Na+、Ca2+会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心律失常等。本研究通过对6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心律检测及血清中电解质离子的分析,发现心衰患者心源性猝死往往会发生电解质紊乱。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虽然电解质紊乱患者和正常者电解质水平的差异在心功能分布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抢救成功率却与电解质水平相关。电解质紊乱组病死率78.7%,明显高于电解质正常组的37.6%;电解质紊乱组抢救成功率21.3%,明显低于电解质正常组的62.4% 。因此,在心脏病的治疗中应该关注患者血清中电解质水平,如用药对电解质水平的影响,当在给予患者利尿剂及糖皮质激素的同时,要注意钾、和镁的补给,或者应用保钾的利尿剂[6-7]。血清中离子浓度并不能完全反应体内的真实情况,当血清中K+、Mg2+为正常水平时,组织中的K+、Mg2+已经缺失。在心脏病得治疗过程中,若肾功能正常,则应使得K+、Mg2+处于高限值[8]。当检测到的电解质紊乱时,都应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患者电解质处于正常水平。

[1] 庞雅楠,陈恳,吴同果.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8):1151-1152.

[2] 华伟,张澍.2008年心脏节律异常装置治疗指南 关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心脏再同步治疗适应证解读[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8,12(5):396-397.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7-23.

[4] 陈斌.卡维地洛及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0,14(1):94-96.

[5] 郭云平,王凯.老年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39-41.

[6] 郭长磊,李红军,张少利.未确诊糖尿病心衰患者的9年生存率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37(3):270-272.

[7] 田小玲.老年糖尿病并发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与效果[J].中华医学研究,2011,9(18):44-45.

[8] R. Lee,S.P. Chan,J. Wong, et al. Impact of diabetes mellitus on survival in South East Asia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due to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ysfun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0,142(1):97–100.

猜你喜欢
心源性电解质心衰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固态锂离子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判断强弱电解质的四种经典模式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新策略―肺部超声“彗尾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