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子宫肌瘤CT围术前的超声及CT诊断分析

2013-09-17 04:17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14期
关键词:变性符合率围术

贺 奇 傅 岚 朱 军

1.新疆克州阿合奇县人民医院,新疆阿合奇 843500;2.新疆阿克苏地区康宁医院,新疆阿克苏 843000

子宫肌瘤属于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近年来子宫肌瘤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在女性生殖器的良性肿瘤的发病率中,子宫肌瘤已经成为排在第一位的高发病率的肿瘤疾病,且发病患者的趋于年轻化。其中巨大子宫肌瘤的生长极为迅速,对其他的脏器产生压迫,严重者需要切除子宫,对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因此,子宫肌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本文旨在探讨分析巨大子宫肌瘤围术前的超声及CT诊断的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20例巨大子宫肌瘤患者的围术前的超声及CT诊断的临床资料。其中年龄30~55岁,平均年龄(43.5±6.6)岁。病程3个月~2.5年,平均病程(1±0.5)年,15例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月经不规则,月经周期紊乱,中下腹部有肿块存在。5例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和腹胀。

1.2 设备

B超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飞利浦,型号HDI4000,探头频率设定为3.5 MHz);CT机:双排螺旋CT(飞利浦,型号MX4000)。

1.3 方法

20例巨大子宫肌瘤患者在术前分别进行超声诊断、CT诊断、超声及CT联合诊断。B超检查:受检患者在膀胱中度充盈状态下取仰卧位,使下腹部暴露,涂抹适量的耦合剂后,进行纵向、横向、斜向的扫查,扫查的范围为整个子宫区域;CT检查:受检患者在进行胃肠道准备和阴道塞后,患者取仰卧位进行CT平扫,层距为2 mm,螺距为4.5 mm,扫查范围为全腹。静脉团注100 mL碘佛醇患或者碘海醇进行双期扫描,其中动脉期为28 s,静脉期为65 s(延长期为80 s)[1]。

2 结果

2.1 巨大子宫肌瘤围术前的超声及CT诊断与手术证实及病理诊断比较

详见表1。

由表1可见,围术前超声的符合率为65%(13/20),CT诊断的符合率为75%(15/20),超声及CT联合诊断的符合率为95%(19/20)。

2.2 超声及CT诊断特点

B超检查:子宫内部的回声呈多样化,其漩涡状的结构消失,在肿瘤的内部出现不均匀的质低回声区,或无回声区,本组中10例患者出现无回声区,5例患者出现均匀质的团状高回声区,5例患者出现斑片状的及点状的强回声区。本组中19例患者的血流信号呈网状,血流阻力低。本组中8例患者的卵巢形态显示正常;CT检查:本组中13例患者CT检查显示为实质性的肿块,在肿块内部可见不规则的多发的片状低密度区和钙化灶存在,其增强的实质部分强化显著,有粗大的供血管存在。5例患者的肿块表现为囊实相间,呈现出多层密度,出现瘤包瘤改变,其内部的瘤为实质性瘤,在其周围出现迁曲的粗大供血血管。2例患者以囊性的改变为主,存在多个囊壁较厚的囊肿。本组中7例患者的卵巢形态显示正常[2]。

2.3 肿瘤的形态及存在关系

本组15例患者的为椭圆形,4例患者的为圆形,2例患者为不规则形,边界均清晰,直径为155~485 mm。多数子宫出现增大、变形、移位。

3 讨论

经过细胞遗传学的证实,子宫肌瘤组织细胞中含有的雌二醇的含量、雌激素受体的含量均高于正常的子宫肌肉组织,而雌激素对子宫肌瘤的增大具有促进作用。育龄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生率较高,而宫肌瘤在绝经后妇女的子宫中会停止生长,或者发生萎缩。所以很多学者和专家认为,大量的雌激素长期的刺激是发生子宫肌瘤的主要原因。据相关资料统计,育龄妇女的子宫肌瘤发生率为40%。子宫肌瘤可在子宫内的任何部位生长,临床常见生长在子宫体部,约占子宫肌瘤生长部位的90%~96%,生长在宫颈部的子宫肌瘤,约占子宫肌瘤生长部位的2.2%~8%,少见子宫肌瘤生长在阔韧带和宫骶韧及圆韧带。而巨大子宫肌瘤多生长在阔韧带或浆膜下,生长在该部位的子宫肌瘤主要是向外生长,由于早期症状表现不够明显,且生长空间较大,所以子宫肌瘤的生长速度极快,可在几个月的时间内生长10多厘米,由于子宫肌瘤巨大,其所占的空间也相对较大,对于子宫肌瘤的定位也相对困难,需要和腹膜后肿瘤、卵巢肿瘤等肿瘤进行鉴别。巨大子宫肌瘤到晚期时,可对邻近的器官产生压迫,使邻近器官产生移位和变形,导致相应的器官出现功能障碍,例如出现月经不调、经期紊乱、经期延长、肾积水大小便困难、下肢水肿、盆腔静脉淤血等症状[3]。

表1 超声及CT诊断与手术证实及病理诊断比较(n)

巨大子宫肌瘤因生长速度较快而发生血供障碍后,常会发生如囊性变、透明变性、红色变性、脂肪变性、钙化、肉瘤样变、萎缩变硬等变性等,据相关文献报道,临床最为常见的巨大子宫肌瘤变性是透明变性,其发生率占巨大子宫肌瘤变性的60%,而囊性变的发生率仅占巨大子宫肌瘤变性的4%,而发生黏液样变性的情况极为少见。巨大子宫肌瘤发生变性后,常会表现出不同的影像学的声像图特征,在子宫肌瘤的内部可见有低回声区存在,形状为不规则的片状。巨大子宫肌瘤发生囊性变后,在子宫肌瘤的内部可见有液性暗区存在,在巨大子宫肌瘤发生钙化时,在子宫肌瘤的内部可见有强回声存在,且后方存在有声影。巨大子宫肌瘤的周围存在丰富的血流信号,在子宫肌瘤的内部可见少数点状的血流信号存在。巨大子宫肌瘤内的囊性变、透明变性、脂肪变性等变性组织,在CT上均以肿瘤内的低密度影为表现,CT值为液性密度和介于液性密度和软组织密度之间及负值,增强扫描时子宫肌瘤内的低密度灶未强化,而钙化表现为明显的高密度影[4]。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子宫肌瘤诊断方法是采用超声及CT检查,且诊断的符合率较高。但巨大子宫肌瘤的生长速度较快,且血供出现障碍,常出现变性,表现出的影像较为复杂,导致超声及CT单独诊断的符合率较低,本文中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65%,CT诊断的符合率为75%,超声及CT联合诊断的符合率为95%。因此,需要超声及CT联合进行诊断。

综上所述,巨大子宫肌瘤围术前的超声及CT诊断分析的意义重大,超声及CT联合诊断的符合率较高,效果较好。

[1] 张进跃,孙培祥,杨群顶.巨大子宫肌瘤CT和MRI的特征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2(9):18-20.

[2] 范红燕,慕建成,张歌,等.子宫肌瘤的CT表现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18(10):913-915.

[3] 马琼.子宫肌瘤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对照200例分析[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9,3(7):34-35.

[4] 刘林,管祥林,黄奕桩,等.阔韧带子宫肌瘤的MR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8,22(10):1086-1088.

猜你喜欢
变性符合率围术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征兵“惊艳”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干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