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交换平台在区域医疗信息化中的设计与研究

2013-09-17 09:43杨雷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3年1期
关键词:前置子系统协同

杨雷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新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天津 300457

0 前言

为了推动卫生领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医疗服务创新,国家大力发展区域协同服务示范工程的建设。通过对新型数字医疗服务模式及业务流程标准研究、现代医疗服务供应链体系研究和协同医疗服务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关键技术的攻关,建立了区域协同公共服务平台和区域协同医疗共享服务监督及评价体系,实现了区域内医疗资源的统一调度、共享和配送服务,城乡社区、双向转诊以及远程医学影像会诊、患者随访、信息调度和跟踪,最终达到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有效缓解或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服务对象来看,区域医疗协同主要是为两种人群服务:一是为百姓提供诸如能够实现远程预约挂号、就地采集检验样品、随处进行医疗咨询、开展远程会诊等;二是为医护人员服务,例如医生接诊时能够为其提供就诊者在任何时间、地点的检验结果和医疗记录,使医生的诊断更为准确,治疗更为有效,保证“双向转诊”时治疗的连续性。

1 区域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分析

当前已经建好和正在建设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大体可分为5类:

(1) 社区医疗信息系统。以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较快的地区为代表,已经建立了很多社区医疗服务系统。它们的基本模式是在一个社区、甚至一个行政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外联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其基本功能是记录社区内的全部医疗过程,完成计费、药品和医疗物资管理,为每个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能够实现区内的医疗文档共享,支持药品配送。做的比较好的系统还能支持全科医生团队管理、家庭病床管理、慢病管理和慢病随访等。进一步发展方向是“远程预约挂号”。

(2) 以大医院为中心的系统。这系统的基本模式是在大医院或中心医院建议一个数据中心,外联如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第一类系统相比,其特点是卫生服务站可以直接共享到某大医院(或中心医院)医疗资源,如远程挂号预约、远程会诊。

(3) 区域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图像存储于传输系统)。这类系统是在一个区域内建立一个医学影像中心,供区域内成员共享。它除了提供区域内医学影像资料共享之外,某些具备“基层拍片、高层阅片”功能对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也有一定价值,这是因为它们虽然有检查设备但诊断水平偏低。

(4) 区域卫生数据中心系统。这类系统就是一个行政管理区域内建立一个卫生数据中心,通过设置在各单位内的前置机和通讯网络,收集各类医疗相关信息项(如医疗器械、医疗机构执业资格、医保药店、医保费用报销等),再通过统计分析将本行政区的医疗运行情况展现给管理者。其接入单位包括卫生、药监、质监、劳动、工商等政府部门。对应支持业务系统如医疗卫生协同监管信息系统、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等。简单来说,主要是为主管机关提供管理与决策支持服务的。

(5) 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系统。这类系统能够大范围地实现医疗文档共享,让医生在接诊时能够了解就诊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医疗机构的医疗记录、以此辅助医生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有效率,为减少重复检查检验、降低医疗费用创造条件。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系统作为医疗信息化的一项基础建设工程,其核心应该是对各个医疗机构的诊疗记录,医疗文件以及医疗相关数据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对此,本文提出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解决方案。下面分别从工作流程和技术实现的角度对其展开来描述。

2 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工作流程

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主要包括中心交换子系统和前置机交换子系统,其功能是为跨部门的异构系统,应用软件和不同结构的数据提供交换通道,如图1。

图1 应用软件和不同结构的数据提供交换通道

当各医疗机构应用系统的交换数据(如诊断记录或医疗文件等)发生变化,前置交换子系统的监听进程监测到数据的变化后,启动处理流程,根据业务数据类型调用对应的处理流程;处理流程提取业务数据并转换成XML格式,按照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消息架构进行封装;然后通过消息通讯协议Web Service将封装好的消息发送到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中心交换子系统得到消息并接收数据后,经由ESB服务器对消息进行解析,并路由至目标部门和数据共享平台的中心前置机,中心前置机负责把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到共享信息库中。其作用是积累交换过程中的业务数据,为以后建立在该平台基础上的其他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撑。目标部门的前置交换子系统负责接收数据并保存到接收数据库中。对于ESB数据总线,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类似于网络路由器的设备,其目的将星形拓扑引入架构中,避免由于接入应用的增多使拓扑成为蜘蛛网状。

3 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总体架构

根据前面对数据交换工作流程的分析、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主要由共享信息库和信息交换系统组成。信息交换系统由中心交换子系统、前置交换子系统及数据共享平台管理子系统组成(如图2) 。

图2 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总体架构

各部分的组成与作用如下:

(1) 中心交换子系统。中心交换子系统的建设应满足交换系统对前置交换系统接入及维护管理、内容处理、数据处理和数据交换状态管理的要求。结合XML、Web Services 等技术,采用服务总线的方式存储、管理、交换数据提供相应的服务支撑,实现对各业务应用系统的有机整合。功能包括:报文预处理、数字验签、数据格式转换、报文差错管理、报文策略管理等。

(2) 前置交换子系统。是各部门业务系统与中心交换子系统之前的桥梁,应满足对桥接流程和交换流程的定制、集成等要求。通过在各医疗单位内部部署前置机,采用消息中间件与XML报文格式,从而实现在多硬件平台、多操作系统环境中医疗数据的交换与共享。

(3) 数据共享平台管理子系统。实现对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安全认证、审批、授权机制、实现对非结构化数据的跨部门交换以及对交换进行全过程监控和管理,提高数据交换的全过程管理,保证数据交换的及时准确性,从而提高数据共享平台的最大效能。主要组成包括:文档数据采集子系统、运行监控子系统、数据审批与许可及系统管理。

(4) 共享信息库系统。通过对交换过程中的特定的业务数据进行保存、更新,以积累鲜活的基础数据,形成一个动态更新的数据库,为以后建立在平台基础上的应用(决策分析、数据挖掘等系统)提供数据来源,同时也为建立区域医疗数据中心提供基础支撑。

4 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关键技术

(1) SOA体系。面向服务的架构是一种IT体系结构样式。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遵循SOA架构体系,将不同的应用系统通过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利用ESB企业服务总线实现各类异构信息资源的集成,从而实现相互间的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

(2) 前置交换技术。 前置交换子系统从各业务应用系统的数据库中获得数据,并将数据转换成XML格式、通过Web Services 等协议完成于中心交换子系统的数据交换。系统支持格式包括XML,HL7,CDA R2等。对于的数据交换可以通过映射工具来完成生成CDA文件。

5 讨论

本文涉及了一种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通过对各类区域医疗信息系统的分析,探讨了平台的数据交换流程、总体架构与关键技术等问题。目前国内都在大力推行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建设,由于大多数医疗机构都有各自的信息系统和标准规范,其电子文档格式、框架结构、互联方法标准、相应术语标准都不尽相同;医疗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这些问题都妨碍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的发展。而构建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可为解决各医疗机构间诊疗记录、医疗文件等相关资源的交换与共享提供一种有效技术手段,对促进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降低信息协同成本、推动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新模式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1]张翔,赵德伟,王卫明.SOA 架构实现社区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医院管理论坛.2010.

[2]李伟,江其生.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在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中的应用.医疗卫生装备.2010.

猜你喜欢
前置子系统协同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