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教学中亲情项目的设计及实践分析

2013-09-20 10:03柯汝环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7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亲人亲情

柯汝环

(湛江中医学校,广东 湛江 524094)

健康评估是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桥梁课程,它是运用一定方法对个体的身体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健康的科学。现在的中职学生多为90后出生[1],由于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对学生亲情重要性的认识不够,造成许多学生亲情观念匮乏[2],只懂得索取,不知回报,甚至殴打父母,将亲情当成带功利性索取财物的途径。因此,我校近年在教学改革中,提出各学科在进行项目教学过程中,除了常规的知识项目和技能项目外,需加强亲情项目的设计与实践[3],配合全国各地进行的“慈孝文化”教育,为改善新一代学生的亲情观念作出努力,亦为中职医学教育发展创新提供实践经验。为此,笔者从2010年开始,选取中职护理二年级部分学生,在健康评估教学中,设计了从医学角度出发、学生容易操作、家长容易接受的亲情项目进行实践探索,实施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我校中职护理专业12个班级的720名学生(2011级护理1~6班,2012级护理1~6班)作为实验组,采用加强亲情项目实践的项目教学法。2011级、2012级其他各6个护理班的72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普通项目教学法。两组学生全部接受过医学基础学科学习,平均年龄为(18.00±0.74)岁,平时成绩、任课教师、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实验组按以下8个步骤逐步进行教学;对照组则只采用(2)(6)、(7)3个步骤。

(1)设计亲情实践项目。①生命体征测量: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学生自行选择其亲属进行测量,不拘人数,鼓励测量所有直系亲属的生命体征,并找出年龄、性别与各生命体征的联系进行分析。②体表淋巴结触诊:主要触诊颌下、颏下、锁骨上、腋窝淋巴结。如触诊阳性,鼓励学生先自己寻找原因,并就此问题与任课教师探讨。③心脏检查:为亲人进行心脏视诊(心前区是否隆起)、触诊(心尖搏动的位置)、叩诊(心脏左右界的测量)、听诊(心脏是否有杂音)4个方面的检查,将所测结果与教材上的标准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不同并寻找原因,可与任课教师进行讨论。④腰痛的鉴别诊断:简单将腰痛进行鉴别,可能为腰肌劳损(长期劳作、按摩理疗会好转)、肾脏损伤(肾区叩击痛,排尿异常)、腰椎病变(椎体压痛、叩击痛,下肢牵拉痛),对鉴别不清的症状可在任课教师指导后进行进一步诊断。

(2)进行课堂项目教学,对需进行的实践项目详细讲解,达成知识和技能目标。

(3)按授课进度,在学生节假日回家期间,将该阶段亲情项目实践表格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节假日完成,收假后上交。

(4)统计上交表格数量,在课堂上对认真完成项目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未能完成项目的学生继续完成。

(5)批改作业并分析统计所测结果,对学生在评估过程中存在的疑问给予详细解答,指导结果异常者进行就诊。

(6)项目实践完成后,进行问卷调查,对本科目的亲情教学进行总结。

(7)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对该班学生家长的反馈信息进行记录及分析。

(8)将实践结果与对照班进行对比,分析目标达成情况。

1.3 统计分析

运用WPS表格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1)实验组学生上交亲情项目实践表格情况(见表1)。

表1 实验组学生上交亲情项目实践表格情况

(2)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课后提出疑问并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的人数以及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针对知识项目提出疑问并与教师交流、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情况比较[n(%)]

(3)健康评估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见表3)。

表3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比较[n(%)]

(4)健康评估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家长的反应情况(见表4)。

表4 第四次实践后,两组学生家长的反应情况比较[n(%)]

3 讨论

(1)表1表明,实验组学生在课堂教育、语言鼓励、同学间的舆论或者家长之间的交流等因素作用下,主动或被动地对亲人身体健康状况提高了关注度。

(2)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第一次提出疑问并与教师交流的人数极少,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第二次的人数有了大幅增涨,第三、第四次少量增长。这说明学生在进行第一次实践时,对实践目的不明确,未能对亲情项目进行深入思考,重视不够,因而没有提出疑问;而在第一次实践后,因少数学生提出了疑问,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对其进行表扬,并给予了详细讲解,指导提出疑问的学生查阅资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实践积极性,故在第二次项目实践中,提出疑问的学生人数大大增加,并在第三、第四次实践后保持了积极性。这表明,通过引导可促使学生对亲人健康关注度的增强。教师在学生渴望减轻亲人疾患痛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各种异常症状体征进行资料查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促进了项目教学法的顺利开展。而对照组学生在课堂项目学习后,针对亲人的健康与教师交流的不到10%,愿意自行查找资料以解决问题的不到6%,教师若不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只会机械地记忆,不求甚解,自学能力的提高与实验班有显著性差异。

(3)学生对健康评估实践教学表现出极大的肯定。如表3所示,实验组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此类实践有助于理论学习,提高了个人的自学能力,对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超过9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学校真正学到了本领;而83.75%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对亲人有帮助,与知道亲人的生日、爱吃的食物、喜欢的物件等相比,为亲人检查身体,保证其身体健康更能体现对亲人的孝心,为自己能在医学学校学习感到欣慰[4],对自己能成为一名好的医护人员更具信心。而对照班仅18.89%的学生认为本科目的学习对自己及家庭有明显帮助。两班存在显著性差异。

(4)经过各实验班教师及对照班班主任的配合,统计发现,实验班学生的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思想等各方面的关注度提高了,表现为:①与学生电话、网络联系逐渐增多。两组学生在本科目教学前,家长与学生的联系次数无差别,平均约为1次/2周;经过本科目教学后,实验班学生的教师和家长与学生联系次数明显增多,平均约为2~4次/周,而对照班无明显变化。②学生家长与班主任电话联系逐渐增多。实验班家长在学生进行每一次项目实践后与班主任联系的人数均较前次增加一倍以上,第四次项目实践后有88.06%的家长主动与班主任联系,29.03%的家长询问医学教育的意义,66.11%的家长表达子女对自身关心的感慨,83.61%的家长表示对学校教育的认可,75.69%家长希望学校能加强学生亲情项目的教育及实践,认为可激发学生对自身、家庭、社会的责任感。而对照班的家长与班主任主动联系询问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情况的不超过25%,对学校的教育态度不明确,甚至有一部分家长对学校表达了不满,认为学校在关心学生方面做得不到位。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亲情项目实践教学在促进学生与亲人之间的感情方面比单纯课堂教育有着明显的优势。

(5)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本科目重点突出项目教学的实践教学,结合近年在我国进行的“慈孝”活动,设计出具有医学特色、容易执行、容易统计的亲情项目,随机选择部分班级进行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亲情项目的实践,既体现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又促进了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互动,对改善由各种社会原因导致的亲情淡漠现状有一定的帮助,家长对学校的肯定及配合,进一步肯定了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成长。亲情教育实践后,学生与亲人之间的感情更浓,懂得关心亲人的健康并进一步寻求解决亲人病痛的方法,更加努力自主地学习;学生对亲情项目认可、配合程度增高,认为所学知识对个人、家庭、社会均有极大帮助;家长认可亲情项目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对学生的关心程度增加,肯定并愿意配合学校教育。本实践达成了教学及培养的目的,值得进一步实践与推广。

(6)不足之处:本科目亲情项目实践时间较短,班级数较少,不能充分代表全校各年级的整体水平;对学生上交的作业的真实性不能肯定,未能进行有效监督;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未能对两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论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1]戴建华.当代青少年亲情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2]李晓玲,李峻清.大学生亲情观念缺失的类型及原因剖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9(4):40-41.

[3]邓凌.大学生孝道观的调查研究[J].青年研究,2004(11):39-43.

[4]吴励青.全程优质亲情护理工作模式在疗养院的实施[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2):34-35.■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亲人亲情
你是我的亲人
亲人
亲人(连载二)
写自己的亲人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清明话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