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与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关系

2013-09-21 03:39吴九君郑日昌田宝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元认知结果表明维度

吴九君 郑日昌 田宝伟

元认知是“个体对自身认知状态与过程的意识和调节”[1]。元认知概念是 1976年美国儿童心理学家 Flavell首先提出的。Flavell指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包括 3方面的内容,即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调控。元认知知识是指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是指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积极进行监控,并相应地对其进行调节,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心理和谐是指个体对内能悦纳自己,平衡知情意的失调、化解内心冲突;对外能悦纳他人、适应社会、调整困难与挫折引起的情绪与行为反应,化解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事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而达到一种愉悦的心灵状态。心理和谐包括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人与事的和谐 3个维度[2]。

元认知研究在临床心理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3-6]。例如,Wells和 Papageorgiou研究出了一个有效的、简单可行的元认知治疗方法[7]。该元认知治疗方法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发展有效的元认知策略,二是修正有关问题的积极和消极的元认知信念。本研究拟考察元认知对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提供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医学类、理工类、师范类、综合类大学等 5所高校的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共 550人为被试,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 507份 ,其中,大一学生 207人,大二 151人,大三 149人;男生 179人 ,女生 224人,104人未填性别。1.2 方法

1.2.1 心理和谐问卷 采用研究者自编问卷[2]。该问卷包括20题,3个维度,即自我和谐维度、人际和谐维度与人事和谐维度,1~ 5分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数越高表明其心理和谐水平越高。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人事和谐、以及心理和谐的 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79、 0.77、 0.74和 0.76。3个因素的 α系数均在 0.7以上 ,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总表的 α系数也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1个月之后再测的重测信度分别为 0.89、0.88、0.85和 0.88。经验证性因素分析和效标关联效度的考察,该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

1.2.2 元认知问卷 该问卷由研究者改编自汪玲、方平和郭德俊[8]编写的元认知问卷,共 26题,包括 3个维度 ,即元知识、元体验和元技能,1~ 5级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反向题重新计分后,分数越高表明其元认知水平越高。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元知识、元体验、元技能、以及元认知的 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 0.68、0.71、0.79和 0.86。

1.3 统计处理 采用 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 结 果

2.1 元认知及各维度得分描述统计分析与性别差异比较独立样本 t检验,结果表明,大学生元认知及各维度得分均在3分以上,说明总体来说大学生元认知水平普遍较高。大学生元认知性别差异 t检验表明,元认知及各维度得分均是男生略高于女生,但差异不显著。

2.2 心理和谐及各维度得分描述统计分析与性别差异比较独立样本的 t检验,结果表明 ,大学生心理和谐及各维度得分均在 3分以上,说明大学生总体心理和谐水平较高。大学生心理和谐性别差异t检验表明,男女生心理和谐及各维度得分均无显著的性别差异。

2.3 元认知及各维度得分描述统计分析与年级差异比较结果表明,除元认知知识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外,元认知体验、元认知技能及元认知总体均无显著的年级差异。对元认知知识年级差异做进一步的事后比较,结果表明,大一学生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技能得分均略高于大二、大三学生,且大一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学生(P<0.05)。

2.4 心理和谐及各维度得分描述统计分析及年级差异比较

结果表明,除人事和谐年级差异不显著外,自我和谐、人际和谐及心理和谐总体均有显著的年级差异(F=5.70,P<0.01)。对这些差异进一步做事后比较,结果表明大一新生的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人事和谐及心理和谐水平均高于大二、大三的学生;而大二学生的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人事和谐及心理和谐水平均高于大三学生;换句话说,大三学生的心理和谐水平低于大一、大二的学生;其中,大一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大一学生的人际和谐水平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学生,总体来说,大一学生的心理和谐水平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学生。大二、大三学生之间的心理和谐状况没有显著的差异。

2.5 元认知与心理和谐各维度的关系 为检验元认知水平的高低与心理和谐水平高低的关系,本研究分别把元认知及元认知各维度进行高低分排序,选出高低分组 27%的分数,作为高低分组的界限(低分组为第一组;高分组为第二组),比较元认知及各维度高低分组的心理和谐及心理和谐各维度得分的差异。

2.5.1 元认知高低组心理和谐差异比较 见表 1。

表1 元认知高低组心理和谐差异比较(±s)

表1 元认知高低组心理和谐差异比较(±s)

注:*P <0.05,** P <0.01,下同

?

由表 1可知,元认知得分低的组心理和谐水平及心理和谐各维度水平均显著低于元认知得分高的组。

2.5.2 元认知对心理和谐的影响 为进一步检验元认知对心理和谐的影响。分别以心理和谐及心理和谐各维度为因变量,以元认知及元认知的 3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P<0.01),见表 2和表 3。

表2 元认知预测心理和谐回归分析

从表 2中可见,元认知总体水平对心理和谐总体水平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元认知自变量可以解释心理和谐得分变异的 34.5%。元认知对心理和谐各维度均有显著地预测作用。元认知自变量对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人与事和谐因变量得分变异的解释量分别为 19.9%、18.6%、33.4%。元认知对人与事和谐预测作用最显著。

表3 元认知各维度预测心理和谐回归分析

由表 3可知,元认知各维度对心理和谐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技能自变量对心理和谐得分变异的解释量分别为 19.4%、20.4%、26.5%。

3 讨 论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大学生元认知特点与心理和谐特点以及元认知对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一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技能得分均略高于大二、大三学生,且大一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学生,这个结果除了验证了学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这个道理外,还有可能是因为大一新生刚刚从高考中脱颖而出,他们对自己的判断是基于高中时的情况,所参考的比较对象是高中同学,而他们作为高考的胜出者,自然对自己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技能做出积极的评价。而大二学生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他们重新开始面对一种全新的学习和生活,需要重新积累相关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技能,而且与其比较的参考对象是同样优秀的大学生,因此,元认知自我评估会低于大一时的水平。

大一学生的心理和谐水平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学生。大二、大三学生之间的心理和谐状况没有显著的差异,这可能是因为大一新生刚刚经过激烈的竞争进入大学,在高考竞争中获得的优胜感使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感觉很好,因而使得他们对大学生活充满自信和憧憬,自评的元认知水平偏高,心理和谐水平也偏高。在大二阶段,大学生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使得他们对自己的感受和评价会有所回落,而在大三阶段需要面临就业和继续深造的抉择,使得他们更加客观地考虑自身的特点,对自我的评价会更加客观,与大一时的自我感受和评价及心理和谐水平相比会有所降低。正所谓大一阶段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大二阶段是“识得庐山真面目”,大三阶段是“学得越多越觉察出自己的无知”。

研究结果表明,元认知确实能够显著地预测大学生心理和谐各个维度及心理和谐总体水平。这一结果与其他一些研究结果较一致。如程素萍与王丽平[9]对 366名大学生的焦虑状况和元认知能力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大学生焦虑状况和元认知能力呈负相关;不同焦虑倾向在元认知能力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元认知监控是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最有效的预测变量,从而确定元认知能力是影响大学生焦虑水平的因素。以往的许多研究表明,元认知能力对心理健康有影响作用[3-5,7]。由此可见 ,元认知水平的高低确实对人们的各种行为及心理和谐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Flavell J H.Meta 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 new area of cognitive-dev elopmental inquiry[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34:906-911

[2]吴九君,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和谐量表的编制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5):622-624

[3]Wells A,Purdon C.Meta cognition and cognitiv e behaviour therapy:A special issue clinical psychology and psychotherapy[J].Clin.Psychol.Psychother,1999,6:71-72

[4]Wells A.Meta-cognition and worry:A cognitive model of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J].Behavioural and Cognitive Psychotherapy,1995,23:301-320

[5]Wells A.A metacognitiv e model and therapy for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J].Clinical Psychology and Psychotherapy,1999,6:86-95

[6]张俊.元认知与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J].中北大学学报,2006,22(3):57-60

[7]Wells A,Papageorgiou C.Brief cognitive therapy for social phobia:A case series[J].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2001,39:713-720

[8]汪玲,方平,郭德俊.元认知的性质、结构与评定方法 [J].心理学动态,1999,7(1):6-11

[9]程素萍,王丽平.大学生焦虑状况及其与元认知能力的关系 [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1):46-48

猜你喜欢
元认知结果表明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高职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元认知量表构建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元认知理论视角下的大学外语教学
人生三维度
册亨县杂交水稻引种试验
体育锻炼也重要
女性体重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