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2011年中国各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估*

2013-09-21 08:59付陈梅张杨燕
关键词:施用量化肥农药

付陈梅,李 敬,张杨燕

(1.重庆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重庆 400054;2.重庆社会科学院 科研处,重庆 400020;3.重庆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030)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农业生产一直致力于提高产量,解决农产品供应数量不足的问题[1]。改革开放以后,农产品供给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呈现出新鲜化和多样化的特点。但是,近几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虽然国家相继颁布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及《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接连发生,严重危及到人们的生命健康。2009年,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发布了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对常见蔬菜和水果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结果显示:选取的45个样品中,40个样品检测出50种农药残留,30个样品残留着至少5种以上不同的农药;其中9个样品还检测出5种被世卫组织认定为高毒的农药,以及多种可能致癌的农药。2010年4月2日至9日期间,青岛华中、抚顺路、城阳三大蔬菜批发市场共检出农残超标韭菜1 930公斤,共有9名市民因食用“毒韭菜”中毒[2]。2011年8月,“新华视点”记者追踪了安徽部分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结果发现,一根豆角被“喂”11种农药,一根茄子一次性混打4种农药,刚喷过农药的蔬菜第二天就被采摘运往市场销售[3]。

只有充分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具体情况,才能构建起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然而,目前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了解还不深入,还停留在媒体报道等零星的感性认识层面。肖峰和刘洪菊[4]、李哲敏[5]、元成 斌和吴美霞[6]、邓 奇志等[7]、杨澜[8]、钟真和谭玥琳[9]等对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状况进行了研究,但大多是描述性分析,没有对各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情况进行数量刻画。本文探索性地建立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简易度量方法,并对中国各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定量评估,然后运用基于食品安全事件新闻曝光量的相关分析与面板回归分析,对中国各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估结果的可靠性进行验证。

一、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简易度量方法

中国农产品生产主要是分散经营模式,农户在种植技术、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其知识水平有限,缺乏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当农作物出现病害时,农民就会使用大剂量的农药,甚至用高毒、高残留的有机磷农药反复“灌根”、“喷施”。2012年,中国农药年产约170万吨,按18亿亩农田计算,平均每亩施用近两斤农药,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大大超标。同时,农户为了保证农产品的产量,大量使用化肥,中国每年化肥使用量约为5 460万吨。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是225千克/公顷,但是目前中国农用化肥单位面积平均施用量达到434.3千克/公顷,是安全上限的1.93倍。根据由复旦大学研究生整理的《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2004—2011)》可知,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80%以上由过度或不正确使用农药或化肥引起。为此,农业部将农药和化肥使用作为农产品质量监督的重点环节[10]。为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战略,中国制定了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三大认证标准。这三大认证标准都将农药和化肥看作是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罪魁祸首。绿色食品要求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无公害农产品要求不含禁用的剧毒农药,其他农药残留不超过标准允许量;有机农产品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产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

因此,基于中国农业生产的现实状况,结合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标准,我们可以用农药用量和化肥用量来反映各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本文用单位面积的农药用量和单位面积的化肥用量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其具体方法是,首先用各地区单位面积的农药用量和单位面积的化肥用量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指标综合,最后进行指标得分计算(见图1)。得分越高,说明单位播种面积的农药施用量和化肥施用量越多,食品安全性越低。

图1 各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的简易流程

二、中国各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评估——基于因子分析方法

下面应用因子分析法,基于单位面积的农药施用量和单位面积的化肥施用量两个指标,对全国31个省市区1997—2011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综合评价。所有原始数据均来自《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

(一)1997—2011年全国单位面积农药和化肥施用量情况

表1显示的是1997—2011年全国单位面积农药和化肥施用量情况。1997年,全国农药施用量平均每亩为0.49公斤,最低的地区为内蒙古,每亩0.09公斤;最高的地区为福建省,农药施用量每亩高达1.18公斤。2011年,全国农药施用量平均每亩为0.82公斤,在1997年的基础上增长了67.21%,年均增长3.74%。2011年,全国农药施用量最低的地区是宁夏,每亩0.14公斤;最高的地区为海南省,农药施用量每亩高达3.73公斤。1997年,全国化肥施用量平均每亩为16.47公斤,最低的地区为青海,每亩8.22公斤;最高的地区为江苏省,化肥施用量每亩高达27.00公斤。2011年,全国化肥施用量平均每亩为24.17公斤,在1997年的基础上增长了46.69%,年均增长2.77%。2011年,全国化肥施用量最低的地区是青海,每亩10.10公斤;最高的地区为吉林省,化肥施用量每亩高达50.03公斤。

表1 1997—2011年全国单位面积农药和化肥施用量情况

(二)中国各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子分析——基于单位面积农药和化肥施用量

首先运用SPSS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KMO检验。结果发现,KMO(kaiser meyer olkin)检验值为0.5,在0.5~1之间;同时Bartlett球度检验(barlett test of sphericity)统计量为188.091 0,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0000,在1%的水平上显著,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说明相关系数矩阵不是一个单位阵,单位面积的农药施用量与单位面积的化肥施用量之间具有较显著的相关性,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接下来采用主成份提取因子的方法,得到总方差分解表(见表2)。因子分析得到一个公共因子,其贡献率为78.90%,说明取这个公共因子可以反映原始变量78.90%的信息。

根据因子得分和贡献率,可以计算出各地区的综合得分。其计算公式为

式(1)中:F为各地区综合得分;F1为因子得分。

各地区的综合得分见表3和图2所示。得分越高,说明单位播种面积的农药施用量和化肥施用量越多,农产品安全性越低。由表3可知,各地区因子分析综合得分逐年提高,说明单位面积的农药和化肥施用量不断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风险持续加大。从1997—2011年综合得分的均值来看,福建、海南和广东的排名居前三位,其综合得分分别为1.39、1.38、1.01,说明这三个地区农产品安全总体形势最不容乐观;处于最后三位的是西藏、青海和贵州,综合得分分别为-0.95、-0.96、-0.99,说明这三个地区农产品安全总体形势较好。从1997—2011年综合得分的增长情况来看,海南、吉林和广东综合得分的增长最快,2011年在1997年基础上分别增长3.57、2.1和1.28;贵州、青海和江苏增长最慢,2011年在1997年基础上分别增长0.24、0.18和0.09。从2011年的综合得分来看,综合得分超过1的有海南、福建、广东、吉林和浙江,其得分分别为3.31、1.78、1.74、1.64和1.22;综合得分最低的是内蒙古、黑龙江、西藏、贵州、青海,其得分分别为-0.58、-0.65、-0.74、-0.85和-0.94。从综合得分及其增长情况综合判断,福建、海南、吉林、广东、浙江的农产品安全隐患最大,而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安全状况相对较好。说明当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对农产品安全影响较大。

表2 总方差分解表

表3 各地区1997—2011年因子分析得分统计

图2 1997—2011年31个省市区综合得分均值变动

从全国整体情况来看,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随着年份的增长在不断下降。1997年,全国的综合得分为-0.36,2011年达到0.37。综合得分最大值在1997年为0.82,而在2011年,达到3.31,增长了3倍。从综合得分的标准差来看,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997年标准差为0.55,2011年达到0.91,增加了65.45%。表明各地区农产品安全状况差异在不断扩大。

三、中国各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估结果的验证——基于食品安全事件新闻曝光量的相关分析与面板回归分析

为了验证利用单位农药用量和化肥用量对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的可靠性,接下来利用2004—2011年全国31个地区的食品安全事件新闻曝光量占该年全国总数的比例与31个地区的因子分析评价结果的综合得分做相关性分析和面板回归分析。

(一)食品安全事件新闻曝光量的数据说明

2004—2011年31个地区的食品安全事件新闻曝光量占该年全国总数的比例由《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2004—2011)》计算得到(见表4)。《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2004—2011)》是由复旦大学研究生吴恒和34名志愿者查阅反映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报道17 268篇,从中筛选出食品安全问题有明确来源、有受害者的2 107篇报道,制作了2 849条记录,并对数据成果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得到各地区的统计结果。在调查中的新闻来源为国内正规媒体,调查中涉及最多的媒体是新华网、《京华时报》和《北京晚报》,同时新闻均有网络版(可通过收索引擎找到),其网络来源主要为新浪网、新华网和搜狐网。

表4 2004—2011年31个地区食品安全新闻曝光量

(二)相关分析

运用SPSS软件,对2004—2011年31个地区的新闻曝光量占该年全国总数的比例与因子分析综合得分、单位面积农药的施用量和化肥施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见表5所示。结果表明,2004—2011年31个地区的新闻曝光量占该年全国总数的比例与因子分析综合得分、单位面积农药的施用量和化肥施用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333 0、0.279 0、0.296 0,并在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说明新闻曝光量占比与因子分析综合得分、单位面积农药的施用量和化肥施用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也就是说,因子分析综合得分越高,单位面积农药的施用量和化肥施用量越多,新闻曝光量占比就越高。因此,因子分析对各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评价结果具有可靠性。

(三)面板数据回归分析

食品安全问题的新闻曝光量与当地媒体的行为具有一定相关性。当地媒体的行为总体上具有一定稳定性,因此可以运用截面固定效应的面板模型去除这种影响。运用EVIEWS软件,对2004—2011年31个地区的新闻曝光量占该年全国总数的比例与因子分析综合得分进行回归分析,选择截面固定效应的面板模型,结果如表6所示。

表5 综合得分与食品安全新闻曝光量占比的相关性

表6 基于截面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回归分析

回归模型的F-statistic为23.566 5,调整后的R2=0.739 1,DW值为1.908 1,说明模型的解释力度还是比较强的。因子分析综合得分的回归系数为0.002 9,在5%的显著水平上显著,说明新闻曝光量占该年全国总数的比例与因子分析综合得分之间具有显著正向关系,因子分析综合得分可以解释新闻曝光量占比的73.91%。因此,因子分析综合得分评价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可靠性。另外,根据各地区的固定效应截面虚拟变量值来看,各地区媒体的新闻曝光行为具有差异性。其中,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广东、重庆、四川等9个省市的固定效应截面虚拟变量值为正,表明这些地区对食品安全新闻曝光的积极性高于其他地区。

四、建 议

1.加大调节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杜绝重大农产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扭转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下滑的态势。

2.密切关注经济发展水平较快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农业保护力度,保证播种面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3.建立基于单位面积农药的施用量和化肥施用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预警机制,引导绿色生产,逐步降低单位面积农药的施用量和化肥施用量。

4.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外在监督作用,提高媒体对食品安全新闻曝光的积极性。

[1] 王元聪,周庆元.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学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12.

[2] 王婷婷.韩长赋:确保不发生重大产品安全事件[N].法制晚报,2012-03-09(4).

[3] 葛如江,姜刚.一根豆角被“喂”11种农药[N].中国青年报,2011-08-24(5).

[4] 肖峰,刘洪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农技服务,2007(4):1-14.

[5] 李哲敏.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概况及对策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8(12):572-575.

[6] 元成斌,吴美霞.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2010(10):23-24.

[7] 邓奇志,胡良华,周学辉,等.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策略研究[J].作物研究,2010(4):322-323.

[8] 杨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2011(20):25-26.

[9] 钟真,谭玥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博弈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1):53-57.

[10]陈晓华.2012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形势与工作重点[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1):5-10.

猜你喜欢
施用量化肥农药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春大豆施钼条件下最适氮磷肥施用量研究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复合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