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齿轮注塑模脱模机构设计

2013-09-29 01:29陶永亮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13年5期
关键词:动模顶杆塑件

陶永亮

(重庆川仪工程塑料有限公司,重庆400712)

工程塑料常被用来制造塑料齿轮,它具有噪声小、动载荷轻等特点,并应用于小功率的机械传动(如仪器仪表)和较大功率的机械传动(如汽车和机床)等。塑料斜齿轮的传动更具有接触均匀、啮合冲击小和传动平稳等特点,在传动场合被采用。斜齿轮的齿面是一个螺旋形的渐开线曲面,曲面的方向与注射模的脱模方向不平行,偏斜一个螺旋角,用一般机构脱模,将产生顶不出或顶坏塑料斜齿轮的干涉现象。塑料斜齿轮注射成型脱模时,要求推出机构按脱模方向推出的同时,成型齿形的型腔或者塑料齿轮本身按齿形倾斜的方向进行旋转运动,才能达到顺利脱模的目的。在模具结构上通常称设计旋转顶出机构。本文将根据塑料斜齿轮特点,设计出不同的脱模机构,经过实践,这些机构设计能满足使用要求。

1 斜齿轮塑件脱模机构设计

目前,斜齿轮塑件脱模旋转顶出机构分两种类型,一种是产品不转、型腔旋转;另一种是产品旋转、型腔不转。其结构原理是基本相同的,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旋转辅助部件轴承[1],只是使用的方式不同。

1.1 产品不转、型腔旋转机构设计

图1所示,圆柱斜齿轮用增强尼龙(PA66-GF30)制作,其技术要求:法向模数1.5 mm,齿数39齿,螺旋角20°,螺旋方向左旋,精度等级为JIS7级。中间有一根金属杆,齿轮直接注塑在金属杆上,为了阻止齿轮在金属杆上转动,杆上铣宽3 mm深1 mm的两个槽。

模具结构如图2所示,采用顶杆11直接顶齿轮塑料件,依靠向心推力轴承7,齿轮螺旋面带动齿轮型腔6转动,齿轮顺利从模具内脱模的结构。其动作为开模至一定距离时,机床顶杆与顶出板组合17接触,顶杆11直接顶齿轮塑料件按照螺旋线方向转动,齿轮型腔6固定在向心推力轴承7内圈内孔上,齿轮型腔6可以转动。当顶杆11推动塑料件,带动齿轮型腔6转动,使齿轮塑料件从螺旋面上推出,完成整个脱模过程。其模具为三板式结构。

斜齿型腔6材料为H13,热处理42~46 HRC,单独加工,容易保证齿形分度圆φ51.88 mm与φ80 mm和 φ67mm同轴度。根据脱模时的受力情况选择单列向心推力球轴承,型号46116,外径φ125 mm,内径φ80 mm,厚度22 mm。斜齿型腔与轴承内孔配合,选用 k6(φ80mm)配合,型腔固定板 8 与轴承外径配合,选用 M5(φ125mm)配合,需要压入在相应的位置里。装配时将斜齿型腔6和轴承型腔固定板8单独做在一起,如图3所示。装配时不要将轴承内圈压紧了,影响转动。

1.2 产品旋转、型腔不转机构设计

同样用图1产品作为设计模具的依据。模具结构如图4所示,采用螺旋槽顶杆9直接顶斜齿轮塑料件,并依靠固定在动模垫板上的螺纹直销10插入在螺旋槽内,使螺旋槽顶杆9按照螺旋槽运动轨迹推出斜齿轮塑件从齿轮型腔1上顺利脱模。其模具动作是:开模至一定距离时,定模板5与定模垫板2分离,分离距离由拉杆组合件7限制,同时,定模镶块3与塑件脱开,便于取浇口等;模具随机床座板后移,机床顶杆与顶出垫板14和顶出板16接触后,推动螺旋槽顶杆9向前顶出,螺旋槽顶杆9在固定在动模垫板上的螺纹直销10作用下,借助于向心推力球轴承13,使顶杆9按照螺旋槽转动,使塑件随螺旋顶杆一起,边转动边顶出的复合运动,直接顶齿轮塑料件按照螺旋线方向转动,使齿轮塑料件从螺旋面上推出,齿轮顺利从模具内脱出,完成整个脱模过程。

螺旋顶杆材料用 H13,调质处理32~34 HRC,考虑加工的方便,中间φ50 mm圆柱上加工螺旋槽,宽为6.1 mm,深为3.5 mm,两端的圆柱为φ40 mm,一端与轴承装配,另一端与塑件接触直接顶塑件,其螺旋槽与螺纹直销配合,保证螺旋顶杆的转动和前行的作用。为了脱模需要,一般螺旋顶杆上螺旋槽的旋向、角度必须与斜齿上螺旋槽的旋向、角度吻合,否则脱模会受影响。螺旋顶杆顶出行程只需10 mm就够了,如图5所示。

螺旋顶杆的固定,并需要转动。根据脱模时螺旋顶杆的受力情况选择单列向心推力球轴承,型号46208,外径φ80 mm,内径φ40 mm,厚度18 mm。螺旋顶杆与轴承内圈内孔配合,选用k6(φ40mm)配合,顶出板16与轴承外径配合,选用M5(φ80mm)配合,需要压入在相应的位置里。如图6所示。

风扇圆柱斜齿轮用聚碳酸酯(PC)透明材料制作,其技术要求:法向模数0.5 mm,齿数22齿,螺旋角5°42',螺旋方向右旋,精度等级为JIS7级。中间是一个通孔。有一面连接端上是各45°的八等分均布凸台,(即4个凸台和4个凹台),齿轮面与中心孔等保持同心。如图7所示。

模具机构为选用旋转推管顶出方式[2],将模具型腔和型芯等零件都放在动模上,保证齿轮的同心,利用端面的4个凸台和4个凹台作为旋转脱模的地方,转动齿轮塑件从型腔里脱模。达到脱模的目的。模具结构图如图8所示。采用圆环形浇口进料,退火后在车床将圆环形浇口切除。

注塑成型后,在定模板2和动模框6处分型分开,动模继续后移,机床上顶杆触动到顶杆板17,顶杆板17由顶出杆15推动套板14向前运动,套板14推动单向推力球轴承12等和推管9往前走,动模心轴4固定在盖板13上,并由螺母16固定紧,套管9在心轴4上下移动,套管9在移动过程中受到型腔齿轮面上螺旋作用,在向前的过程中,有转动的过程,套管9将塑件脱出齿轮镶块3,完成整个脱模过程;模具复位时,定模板2触动到反推杆7,反推杆7带动推杆板11后退,推杆板11压着单向推力球轴承12并将带动推管9和其他部分全部复位。

推管设计如图9所示。

为了推管与单向推力球轴承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推管底部设计中成圆盘形状。考虑推管转动的稳定性,在圆盘形状位置安装了两个单向推力球轴承(8202型 <GB301—84>),轴承其内径为15 mm,外径为32 mm,厚度为12 mm。单向推力球轴承主要用内径和厚度尺寸。推管外径φ15 mm,选用r6配合,即φ15mm。轴承厚度尺寸在装配通过配作才能达到,保证推管正常转动。推管穿在心轴上,达到推管围绕心轴转动保证同心。推管头部就是八等分凸凹台阶,既是成型面,又是推出带动旋转面。

2 结语

通过对两种类型斜齿轮脱模机构的设计,可以看出,采用型腔旋转机构设计时,产品附在动模上不能有干涉型腔转动的型芯,尽量把型芯放在定模上;采用产品旋转机构设计时,可有型芯留在动模上面,利用型芯带动产品旋转并能取出塑件;斜齿轮型腔要单独设计,以便进行数据调整、慢走丝线切割加工和更换;模腔数尽量做一模出一件,容易掌握和控制同轴度,轴承本身占用空间较大,模数多较浪费模具的空间;采用三点浇口进料以减小收缩变形影响齿轮形状。根据生产验证,这两种类型脱模机构设计能保证斜齿轮塑件质量。

[1]李勇.塑料注塑模具经典结构180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李德群,唐志玉.中国模具工程大典塑料与橡胶模具设计(第3卷)[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动模顶杆塑件
一种能够检测镶件的塑料件注塑模具及注塑机
模内动态切浇口结构设计
CDIO模式下综合实验平台的校内实习实训课程探讨
持续改进的轮毂锻造模具顶杆新型结构设计
钢质活塞闭式锻造模具中顶料装置设计与应用
基于CAE 的顶杆件强度有限元分析
一种取出塑件残余量的辅助工装
ABS塑件的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案
支架塑件平面度误差研究与模具设计
面板塑件凸毂结构优化及模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