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贷后管理问题研究

2013-10-15 05:00贾方亭
财经界·下旬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贷后农信社信贷

贾方亭

摘要:本文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为研究客体,其贷款后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贷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提高农信社贷后管理质量的建议,以期完善农信社贷款管理系统并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信社信用 贷后管理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长期重点关注的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必须解决好农村问题才可能在保证社会稳定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同步发展。农村信用社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机构,主要为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近些年来,农村地区信用的严重缺失,给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信用风险,严重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改革和发展,贷后管理已成为农信社信贷经营管理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本文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为研究客体,其贷后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贷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提高农信社贷后管理质量的建议,以期完善农信社贷款管理系统并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一、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贷款后管理是金融机构内部业务管理的重点所在,也是国内外学者集中研究的领域。谭中明在其专著《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一书中,提出了社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与框架体系以及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环境建设路径;李树生在其专著《合作金融》(2003)中,对于合作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主要从宏观监管层面提出了风险控制监管等几点建议;谢玉梅(2007)认为,我国可以学习西方实现农村小额信贷由公益性向商业性转变,促进小额信贷模式多元化,由政府作为主体逐步推出。

虽然,我们已对贷后管理问题做出了初步研究,但在细节与具体问题上还存在欠缺,下面仅就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的现状进行初步研究并由此得出初步结论与改善贷后管理的建议。

二、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业务简介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特殊产物。从其产生的原因来看,农信社是针对我国众多农业生产者和小商品生产者对资金需求的零散性、小规模性、时间的季节性等特征而产生的。农信社的目标具有混合性,一方面农信社作为国家对农村优惠政策的组织载体之一具有其非营利性的一面,另一方面农信社作为独立的法人机构,农信社又具有商业银行盈利性的一面。

基于农信社自身双重性质,农信社在贷款业务方面主要有五大特征:贷款客户分散、风险面积大;信贷资产结构单一,风险集中;单笔贷款规模小,贷后管理繁琐复杂;;贷款投向集中在农村的中小企业和广大农户;贷款定价不足。

三、农村信用社贷后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借款企业违约给银行带来损失的信用风险是农信社主要风险之一。接下来本文将简介山东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贷后管理的现状与种种问题。

(一)贷后管理观念落后

基于农信社双重经营目标,为追求利润与持续发展,农信社的主要精力投放在市场开拓及大量的贷前调查方面。即使出台了关于加强贷后管理的若干规定及实施细则,事实上贷后管理却始终无法与贷前调查处于一个相同的地位,仍然对贷后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然性认识不足。

(二)贷后管理流于形式

现阶段,农信社客户已呈现出多元化,不再是单一的种养殖户和农事企业,管理难度明显增大。而且其信贷的纵向管理链条过长,而横向的分工与制衡关系还尚未建立。受编制和人员限制,基层日常业务的繁重,使得农信社现有的贷后管理力量明显不足,造成贷款检查流于形式和格式化,不能充分暴露贷款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三)贷后管理措施不到位

从管理学的概念上来看,贷后管理是一项较为系统的管理体系,应包括从贷款发放或其他信贷业务发展后直到本金收回或信用结束的一系列过程。包括客户账户监管,贷后检查、风险预警、贷款风险分类、档案管理、风险贷款处理、贷款收回和总结等等。然而农信社在传统的贷后管理观念上,将基础的定位更多的局限于档案管理,将贷后管理片面的理解为信贷业务档案的管理。贷后复查次数与检查措施简单不能解决实质问题。

(四)贷后管理缺乏科学的决策和监控程序

历史遗留问题使得农信社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重贷轻管”的现象。从而农信社在内部个部門的设置中存在了很多缺陷,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内部控制机制,不能很好的动态监测和识别贷后风险,风险预警信号也不能被即使的发现。动态监督、实地分析、及时发现贷款风险苗头和隐患,是进行有效贷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贷后管理人员素质能力不足

信贷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贷后成效,但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使贷后管理难于有效落实。贷后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不足。部分贷后管理人员对借款人的贷后风险识别存在认识误区;还存在员工责任心的缺失、敷衍应付的问题。

四、完善农信社贷后管理的建议

针对上文所提的问题,结合山东省农信社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建议改善山东省农信社的贷后管理系统,为解决目前农信社所面临的信用风险提供借鉴。

(一)充分认识贷后管理的作用,转变传统的思想理念

贷后管理在整个信贷过程非常重要,良好的贷后管理有利于及早地发现识别已经存在,但尚未成为现实的潜在风险;有利于收集、保存和及时更新信贷档案资料,解决信贷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利于农信社介入客户的生产经营全过程,,帮助客户强化经营管理,优化治理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培养一种以风险意识为核心。因此在农信社中,必须树立起贷后管理与贷前决策同等重要的理念,克服“重放轻收,重放轻管”的倾向的影响,培养一种强有力的信贷文化,加强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将贷后管理放到关系到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

(二)优化农信社贷后管理的内部控制

首先,要想优化农信社的贷后管理控制系统,就必须塑造科学内控文化,营造良好内部控制环境。其次,明确职责,构建分层次的贷后管理责任体系。农信社可设立单独的贷后管理部门,专门负责指导和管理所辖区域内的机构开展贷后管理和问题贷款的处置工作。同时要明确划分信贷部门和贷后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以避免部门之间推卸责任,或者因为自身的利益而损害另一单位的利益。第三,规范行为,构建全方位的贷后管理检查体系。第四,加强激励机制,构建赏罚分明的贷后管理奖惩体系。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全面提高贷后管理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第五,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和形成评价标准,持续的改进内部控制。

(三)提高农信社贷款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一是夯实人员的素质基础。农信社在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的情况下,首先要严格贷后管理人员的准入。其次,要通过加大力度进行严格的教育和培训来培养、建立一批合格的风险管理人员。

二是加强贷后管理队伍稳定与灵动性的有效结合。结合客户管理的特点,贷后管理工作人员和信贷人员的聘期应定于两年以上,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同时,对于贷后管理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来说,应进行定期的轮岗制度。

三是要实行客户经理等级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客户经理综合素质,防范道德风险和能力风险。

四是建立管理人员淘汰制度,保持客户经理、风险经理队伍的正常、合理流动。

(四)实时更新风险信息

农信社需要在贷后管理阶段全面识别评估与应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贷后管理本质上管理的就是风险,以防止各种变故造成农信社放贷出去的资金收不回来。实时更新贷款客户的风险信息,包括客户运营等状况、宏观政策和经济环境,能够帮助农信社预测可能造成客户违约的情况,提前做好各种应对措施。并且完善农信社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最小化操作风险。

(五)建立农信社与信贷客户的账户对应关系

所谓的账户关系就是在设立经济档案和存款账户的基础上,农信社开发一套专门针对信贷客户信贷资金整个使用过程的账户。首先农信社需要对信贷客户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三类:农户(单个农户、农户联户、农民合作社)、乡镇企业、消费贷款,这种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贷款资金的用途;其次是为每类客户设置不同的账户,账户的设置参考会计中的账户,包括资产类、负债类和损益类;再次要求信贷客户每月到农信社报备相关数据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最后农信社信贷部门需要分析账户信息并定期进行实地查证。显然这一措施的实施会加大农信社的成本,因此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

五、结束语

本文在简介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及其贷后管理现状前提下,就农信社贷后管理存在的問题给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以期能够为农信社贷后管理的改进提供借鉴。但本文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开展调研时受制于农信社保守银行秘密的需要而无法取得所需的像财务报表等的重要资料,以致于对一些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了解的全面性和深入性方面有一定的欠缺,今后笔者仍将根据农信社贷款业务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深化对这个课题的研究。

猜你喜欢
贷后农信社信贷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能力建设措施和方法
农信社:云南省农信社作品获最佳创意奖银奖
农信社:云南省农信社与德宏州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舒兰农商行 陆续出台两款贷后管理实施细则
河南省濮阳县联社:着力打遣“指尖上”的农信
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常回头看看
农信社放下“背包”农民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