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与名副 财以道生”
——597年老字号药店永安堂的故事

2013-10-19 03:59安文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3年11期
关键词:永安药店老字号

□文 安文

▲1994年5月18日永安堂重张开业

北京的东四南大街是一条散发着现代都市气息的街道,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各种现代化的道路交通设施、琳琅满目的小商店,让人目不暇接。这条街的118号,是一个安静宁谧的所在,古色古香的二层楼建筑向我们昭示着它的年岁,虽然建筑风格与街道上的其他建筑大相径庭,但建筑整体的古朴典雅和宁谧安详,也不失为一处独具特色的所在,使人从心底产生一种亲切感。这便是有着597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药店永安堂。那么,这家老字号的创始人是谁?这几百年的岁月它的历代经营者是如何度过的?是什么让它在时间的长河中屹立不倒?细读它的历史,我们会一一得出答案。

追根溯源话药店

永安堂最早的建店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据永安堂原主人于清乾隆甲子年(1744年)编纂的《北京永安堂参茸胶醴丸散膏丹价目表》中记载,永安堂始创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我们今天看到的黑底金字的“永安堂”牌匾楷书,是由清朝文人钟少儒为永安堂题写的,但原匾如今已经丢失,只在《北京新老字号名匾荟萃》中留有记载。

那就是说,在明朝早期,亦是在各地纷纷开设中药铺子之时,永安堂就已在京城开业了,迄今已有597年的历史。永安堂早年的地址位于朝内大街215号,即原东四牌楼东南角儿。是一座两层楼的门面,门楹中央悬挂“永安堂”颜体楷书匾额,左右两侧分别挂着“采云”、“炼月”的金字牌匾,简洁而又不失气派。

永安堂堆坊,在朝内大街243号,永安堂对面路北的小胡同内,三层院落,有东跨院和小后院,后门通东四头条。原有房屋29间,总建筑面积532平米。分设刀房、斗房、碾房、库房,东跨院为贮蜜屋,小后院存放鲜药。1956年公私合营时,又增加了十几间,共40多间房,“文革”时由蔬菜公司占用(产权归永安堂),只留20米西房作为永安堂库房。1991年12月19日东城药材公司与蔬菜公司协商,将东直门南小街144号,立康药店的房子给蔬菜公司,换回了永安堂堆坊的所有用房,立康药店迁至东直门外小街146号。

永安堂在当年亦是颇具实力的药厂。经营各种丸、散、膏、丹、汤剂、饮片,自制加工中成药16门类,497种。清乾隆年间所刻《永安堂药目序》中记载,该店的经营宗旨是:“实与名副,财以道生。随地产而征材,种种依神农所办;奉成方而定品,般般抱补之遗”。民国初期,重刊价目表中称:“本堂久研病理,深攻药性,专运各省地道生熟药材,遵照古方暨名医秘授,虔修各种丸散膏丹;精选上品参茸胶醴,并制南北精良饮片;兼设药圃,培养各色鲜药。货真价实,驰名久远。”简而言之,就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创始人为南方人

传说永安堂创始者是位南方人,因而一直到解放前这里都保留着带有南方色彩的过年习俗。每逢农历腊月三十前,永安堂都要进行送年、接年、送财神、接财神、送灶、接灶、封柜、团拜等活动,一直忙到来年的正月初六开市。开市的这天早晨,要取千金(中药千金子)、大戟(谐音“大吉”)、如意草、百合四味中药,放在铜缸里砸,预示一年的吉利。然后再推算盘,企盼新的一年生意兴隆。

民国时期的永安堂药店

至民国初年时,一位北方人,即杨周臣先生将永安堂的祖业承传下来。杨掌柜1875年出生,河北三河县人,家住在东四头条53号,1891年在千芝堂学徒一年,私塾文底深厚。1892年走进永安堂,1907年任永安堂总经理,1942年任北平市中药讲习所常务董事和北平市国药同业协会主席。他精通业务,勤于管理,或坐堂闻听,或后堂(药厂)查看。对加工的药面儿,他一看色便知投料是否有误;口尝舌治,能品出压碾、过箩是否有偷工省事儿的情况。老掌柜杨周臣曾书道:“监制者责任重大,终日督饬,唯恐疏漏,虽神疲力竭,亦弗敢稍懈”。正是在他严格的监督下,全店同仁个个严守店规店矩,决不马虎。

永安堂药品特色

永安堂的紫雪散、羚翘解毒丸、神授化痞膏等,均为远近驰名、独具特色的药品,因此生意兴隆,门庭若市。当年服药者,尤其是贵重药品,多是王府、大宅门和满门旗人。他们买药后,都是逐味核对,逐样以毫、厘复称。这也从没出过错。

永安堂有名的“万应锭”小药,据说是专为劳苦大众所用,货真价廉,疗效也好。这种小药在当年还引出一个故事:一次,礼士胡同的张先生(人送外号张机器),眼底红肿充血,病情很严重。晚上买了一包儿万应锭,服后药到病除。这位张先生颇感奇怪,便来个货比三家,各买了一包万应锭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永安堂的万应锭是将细料和入药中,久存后色泽、药效如初,那两家的万应锭是把细料用在表面儿包衣,不仅没有了麝香味儿,药品还变成了黑色。张先生得出的结果是:“我用药就去永安堂。”久而久之,经老百姓这么互相一传,永安堂的商誉大增。故当年在京城便流传起“内永安外同仁”的说法。

永安堂的传统经营特色

永安堂早在民国时期就开展了一项经营业务——“药品邮寄”。当时,由于永安堂人坚持免费为顾客跑腿服务,深受顾客欢迎。一时间便有“邮便大通,各省士媛,函购益夥。”这项业务一直延续至今,在永安堂一些大药店都设立了邮寄专柜。其邮寄业务已经辐射全国30多个省市地区,而且为顾客邮寄药品都是免费的。据永安堂负责人介绍:“就算是一块钱的药,顾客提出邮寄服务要求,我们药店都会免费为之办理。”

新中国成立后的永安堂

新中国成立后,永安堂药店还按老谱做生意,仍坚持货真价实,不卖伪品。所以1952年,在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开展“五反运动”后,永安堂在众多药商中仍被定为“完全守法户”。1956年1月1日公私合营,根据北京市里统一规划,中成药由国营批发部门计划供应,生产制作部分被撤销,合并到东城药厂。从此,永安堂告别了前店后厂、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就在公私合营之后,永安堂出现了一件最让人痛心的事儿:据说永安堂经几百年的工夫,久研病理,深攻药性和名医秘授,积累起来的成药配本,共收载成方1100余种(系清朝抄本),那是中药医术之精华,亦是国药之财富,可是在那个年代,被借用传阅后丢失了。

“文革”期间,清朝文人钟少儒撰写的“永安堂”颜体楷书匾额和“采云”、“炼月”牌匾被摘掉,后丢失,永安堂也被改为“曙光药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恢复了这个老字号,永安堂再获新生。为了适应药业市场的发展变化,1993年永安堂(当时的朝内大街366号)全面进行了改建装修,于1994年5月18日重张开业,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前卫生部长崔月犁前来祝贺,崔部长还挥笔题词:“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伟大宝库”来勉励永安堂人。

到了1995年,即以永安堂为龙头,北京市医药行业内率先成立了永安堂医药公司连锁店。第一步,先将7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小型药店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实行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的新尝试(1996年,因为市政改造工程,永安堂老店被拆迁)。

第二步,2002年6月,在整合了的永安医药总公司旗下原有永仁堂、保和堂、宏仁堂、永安堂等二十余家优秀品牌门店的基础上,保留了“永安堂”的老字号品牌,并以“永安堂”注册商标为名组建了北京永安堂医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形成了统一名称、统一字号、统一门头装修风格,并由总部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配送的连锁经营模式,总部设在东城区东四南大街118号,下设门店27家,分布在东城区王府井、东单、东四、和平里、北新桥、安定门、东直门、北京站等主要街区。其中,三家拥有东城区首批医保定点药店资质,成为当时东城区拥有定点药店最多的企业。

连锁公司在保留了老永安堂独创的“代客邮寄”药品服务项目的同时,沿袭了为顾客提供饮片加工业务的优良传统,为广大患者及顾客提供饮片小加工业务,如切片、打粉、制水丸、制蜜丸、制胶囊等,方便了患者用药。

2007年4月连锁公司经过一年多的历史沿革再整理,再次参加了商务部组织的第二批“中华老字号”认定工作,2010年获得商务部第二批“中华老字号”认证,2011年5月正式授牌。

永安堂的领导非常重视员工关于企业文化的培训,如今永安堂的每一个人都熟知并热爱永安堂的历史文化,他们将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续写永安堂的历史,使其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传承并发展下去,让这个拥有597年历史的老字号药店稳健、踏实地走下去。

猜你喜欢
永安药店老字号
在药店购买药品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长安永安
让老字号绽放“光明”
TEST OF TIME
TEST OF TIME
第二十二回 徐大椿防假开药店 梅花鹿显真大巡游
永安桥 百年永安
药店里与大表哥偶遇
竹乡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