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

2013-10-21 04:29刘莹
卷宗 2013年6期
关键词:创造条件方法

刘莹

摘 要:变幻莫测的现象和困难在采访过程中会时有出现,记者面对每次不同的采写任务、采访对象和复杂的局面,要限时限刻、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就不得不创造良好的访问辅助条件。

关键词:创造;条件;方法

采访任务的完成,不是一方努力的结果,他需要采访对象的配合才能取得成功。在采访活动进入执行阶段时,除了一些必要的采访方法、技能、技巧要掌握外,应特别注意创造一系列必不可少的、良好的辅助条件,这是采访活动有效率的重要保证。通常要创造的良好访问条件有下述诸项:

1 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

人们从事任何一项活动,必欲先对这项活动产生注意,继而靠—定的注意稳定性去支配从事这项活动的兴趣和热情。采访活动也概莫能外。欲使采访对象接待并配合记者采访,就得先使其对采访活动产生注意和一定的注意稳定性。注意和注意稳定性是心理学的概念。所谓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即人们在某个时候将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和集中于一定的活动对象,而同时离开其他活动对象。注意是一切活动的向导,是外界事物进人心灵的“门户”。所谓注意的稳定性,是指人在一定的时间内,把注意稳定、保持在一个活动对象上。

注意能否产生及其稳定性程度如何,常常与活动时机选择得适宜与否有直接联系。因此,要使采访对象有兴趣和热情接待记者采访,先决条件之一就得看其注意力能否指向、集中并稳定到接受记者采访这一活动上来,而其中的关键又在于记者对访问时机的选定。

一是让采访对象自己约时间。这样做可以直接产生两个功效:采访对象可以把自己最方便的时间安排采访,这样便于注意指向和稳定;其二对方如果一旦约定了时间,就会遵守这个时间,因为从心理上讲一般人都有守信心理,如果在对方约定的时间里发生意外情况,对方也会排除意外干扰,保证注意的指向;当然新闻是有时效性的,所以对方的约定时间应该在新闻时效时间内,如果时间紧张则应该和采访对象说明情况,取得对方的理解。但是如果对新闻时效没有影响,那就尊重作者的选择。

二是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生活片刻。常有这样的情况就是记者和对方的时间没有交集,所以这样的情况不如记者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生活一段时间(当然征得采访对象的同意)。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采访方式更自然亲切,同时更有益于记者挖掘深层次的内容。

2 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

对美的追求是人类一种共性需要,也是增进来访双方关系的重要因素。经社会学家有关调查和实验表明,陌生人相见初次见面时,对对方外表的魅力与想再次与之见面的相关系数为0.87,远高于个性、兴趣等相关系数。通常人们称此为“首因效应”,或是“第一感觉”、“第一印象”、它关系到交往双方对对方的评价,关系到彼此的交往能否持续。一般来说如果第一印象好,双方的交往欲望则强烈;反之则不愿交往。一般说来,记者的服饰打扮有个原则,即同采访的场合、氛围及采访对象的服飾习惯相吻合,是指得体、大方。但如果是到车间、农村、连队、矿井等场合采访普通群众,则尽可能不要与众不同,要尽量与采访对象保持一致的打扮。

3 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

在采访中,记者稍有不慎,或是一句话,或是一个功作,便可能导致双方正常交流受阻。这通常是因为这句话或动作刺伤了对方的自尊心理,使采访对象感到受信任程度突然削弱,以致做出改变交往方式和信息编码的反应。实质上,此时双方的相互需要并没有减弱,只是采访对象的情感心理发生了较大变化,以致感到受辱、困惑,因而报之以气,或报之以怨。

4 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

人们从事任何活功都会产生一种情感,而且,什么样的情感便能导致什么样的活动效率。情感通常表现为两极性,即肯定或否定、积极或消极、热情或冷漠、紧张或轻松等对立性质。同样是对待记者采访,有些采访对象就表现得热情和轻松,有些则表现得冷漠和紧张。记者应在情感上进行调节,调节应围绕一个原则进行,即先避开正题、拣对方最熟悉、最感兴趣、最易问答的事物和问题为话题,与对方闲聊片刻,让他忘掉这是采访。除了那些大忙人以外,对于所有的采访对象来说,谈论琐事都可以顺利地打破僵局。待对方紧张情感消除后,气氛融洽后,记者再相机行事,转为正题。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正是说的这个道理。在采访重要场合和重要人物时,记者也常会出现紧张情感,也应予以调节。调节的原则与手段同时采访对象的调节基本相同。

5 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

采访中,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怎么处理、摆正,也是关系到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而在这个问题上,记者的态度端正与否则是关键。记者应当保持自尊与尊重采访对象。只有自尊,才能自爱、自信,给对方留下较好的印象,只有尊重对方,才能有深化交往、发展关系的基础。

应当特别强调记者要尊重采访对象,因为这是对对方的自我价值的肯定行为。采访对象如果感觉记者对自己不尊重,那他就会因自己的自我价值未得到对方承认而感到委屈和不快,随即便会对记者产生厌恶情结,以致使原有的需要心理减弱和转移,使关系受到影响。而相互尊重,则给人的趋同心理以强化作用,使交往双方因对方对自己的肯定行为而提高了与对方交往的需要。

6 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

记者与采访对象坐在—起时,并非只是通过言语形式作为唯—交流手段,只要留意观察,同时展开交流的还有—种形态语言手段,通常也叫做“非言语手段”。有思于内,必形于外。这种语言主要由表情手段构成,具体为三个方面:—是面部表情。这是人类最主要的表情动作。在采访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二是体态表情。人的站、坐姿和举手投足等,均可表达一定的信息。三是手势。这是人们在交谈中用以加强言语效果的表情动作,恰到好处的手势既可传送信息,又可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7 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

心理学把注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叫有意注意,即指有自觉目的和通过一定努力、自创产生的注意,如采访对象绞尽脑汁地向记者叙述材料,就属这种注意;另一种叫无意注意,即指那种自然发生,不需要任何努力、自制而产生的注意。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两种注意对采访活动都会发生积极和消极的效果,两种注意且随时都能转换,记者若能在采访中灵活机动地处理,则能提高采访效率。

上面涉及的诸条件,—般都是客观物质的东西,靠主观努力去创造。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除了上面论述的内容外,还有就是记者主观能动的发挥能力。因为实际工作对记者的要求很高,记者除了要掌握采访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运用,记者还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极强的沟通能力、强大的人格魅力。

参考文献

[1] 张骏德. 采访谈话是一种特殊艺术[J]. 新闻大学. 2012(01)

[2] 于芳琴,刘桂巧. 采访作风不以采访对象是否健谈而异[J]. 传媒观察. 2011(06)

[3] 赵红葵. 采访与“公关”[J]. 青年记者.2011(05)

猜你喜欢
创造条件方法
排除多余的条件
选择合适的条件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