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厂在SEC储量评估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2013-10-24 07:32卢广钦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可采储量采油厂储量

卢广钦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开发处,山东 东营257001)

一、问题的提出

(一)工作现状

长期以来,SEC储量评估工作一般由集团公司和油田分公司两级负责,采油厂只是参与。SEC储量评估由总部负责组织、协调、对外披露、技术培训、考核等工作;油田分公司负责具体承担预评估、与外方评估师具体对接、按照评估期限和评估单元进行具体评估与分析、相关课题研究等工作,还要完成被考核的任务指标。采油厂除了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外,暂时还没有承担相关指标任务、参加更多的储量评估工作。

目前仅有少数单位以采油厂为基础进行SEC储量评估结果的分析,工作参差不齐。个别单位开展了数年且较全面、深入,大部分单位还没有开始;有些企业按照所属全部采油厂进行分析,还有些企业按照经营地区(对应各个采油厂)进行分析等。

采油厂相关人员及技术水平具备了一定条件。参加了多次的相关技术与管理培训,多年从事开发储量技术管理、从事油气勘探开发及静、动态管理工作,经验丰富。但还没有从事全面的SEC储量评估工作。

(二)必要性

形势的发展需要采油厂担负更多的责任。为了落实企业资源战略,走高效勘探开发之路,股份公司出台了新的油气勘探管理办法和油气储量管理办法,形成以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为核心的油气储量管理理念,把原来的技术可采储量转变为经济可采储量作为考核的指标,并将原对于油田分公司的SEC储量替代率指标考核压力传递到采油厂(油公司)层级。

采油厂自身的发展需要参与并加强SEC储量的管理。SEC储量评估与管理是国际上普遍承认的一项储量管理业务和方法。采油厂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大部分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而且是比较独立的一级经营单位,具有从生产组织、勘探开发项目运行及管理、技术研发与配套、财务核算、经营管理、生产后勤保障等完整的油气生产经营体系。尤其是作为一个资源生产单位,更需要关注自身的资源状况、储量资产情况、储量与经营的关系等,并以此为基础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及方案部署。

整个评估工作的水平提升需要采油厂的力量和优势。在储量评估分析上,原来是采油厂层级的分析缺失,由上层分析代替了,主要以油气田为基础进行分析。在油田分公司层面,由于一些条件限制,关注的是分类别及重点评估单元的变化与分析,未对所有评估单元及全部开发单元的分析。而采油厂现成的优势可以利用,如各层次的油藏动态分析体系完整,历史资料齐全、配套,已经具有一系列的制度与软件,还有较多的先进做法。这些给采油厂扮演好精细分析的角色创造了条件。再有,采油厂辖区内评估单元数量少,具有进行精细单元分析的条件和余地。

二、SEC储量评估的特点

SEC储量评估具有广泛的目的性,与直接的油气生产单位相关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1]:

(1)基础性及不确定性。储量评估是油气生产企业油藏经营管理的基础,其可靠性主要取决于所使用资料的准确性。建立开发单元与储量评估单元逻辑对应关系、确保开发数据的完整准确是储量评估的基础。储量评估具有技术、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与采油厂相关的主要是技术与经济方面,如地质的复杂性、油气藏开发的成熟度、地质和开发数据的质量与数量、经营环境与质量,另外,还可能存在评估人员的技能、经验及职业道德形成的不确定性。

(2)经济性。SEC评估的是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的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一项工作集中了生产、销售、合同、权益、政策及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等各方面的经济类因素[2]。

(3)连续性。根据开发生产资料、操作成本和评估日油价等,每年要定期进行两次剩余经济可采储量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正式对投资者披露。

(4)整体性。对一个企业所管辖的所有单元储量进行全面评估。既反映出储量当年的新增情况,又反映当年的核减情况。这在其他的储量管理工作中暂时还不具备。

(5)分析性。不论基本数据多么丰富,任何储量评估的可靠性都取决于评估者的经验和诚实度、高度的专业技能和判断力。这就需要对评估过程及成果进行分析,如影响因素分析、可靠性分析、经营情况分析等。

(6)应用与指导性。不同利益方出于各种应用的目的,以及了解在油田开发的不同阶段的储量资产状况,都要求进行油气储量评估。利益方有油气开发与经营者、投资者、权益拥有者、买卖方、政府管理机构、金融机构及监管机构等。但各利益方因所属业务范围不同,在应用及指导方面的着重点不尽相同。

(7)全面性。主要是对储量评估师的要求。一个优秀的储量评估师一定具有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而仅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不一定是优秀的评估师。储量评估需要各专业专家的技能协同进行,包括地球物理学家、地质师、测井分析师、采油工程师、油藏工程师、统计学专家和经济学专家,评估师应该拥有足够的知识,能够将各专家的贡献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由此得出完整且合理的储量评估结果。

三、采油厂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采油厂在SEC储量评估中的地位与作用表现在基础工作、运行、分析、应用等四个方面。

(一)在基础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1.基础条件地位

以往的SEC储量评估工作,在评估单元的增减变化上均以采油厂为限,建立SEC评估单元、建立经济评估参数以采油厂为限;以采油厂(或油公司)为界限提交技术与经济资料已经有数年之久,且经过了不断地调整与完善,为采油厂全面参与SEC储量评估打下了基础。

在储量管理上,采油厂是各种储量管理的交汇点,如三级储量、未动用储量、可采储量、经济可采储量等的基础资料或初步成果大部分出自于采油厂,各类储量的管理正是SEC储量评估的基础。

2.资料提交及审查作用

关于资料的规定:按照股份公司SEC管理办法规定,油田分公司需要按照采油厂、油气田、评估单元准备静态、动态、经济、开发钻井计划等资料,并对提交资料进行初审之后提交股份公司审查,总部相关部门组织勘探、开发、经济等相关专家对油田分公司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查和验收。

提交资料的内容和质量直接决定了SEC储量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而提交最基础资料的主要是采油厂相关技术人员。采油厂在所有提交及审查资料流程中(见图1)是第一级审查把关,在各级审查中具有最基础的责任和地位。

上市储量评估资料是大量的,而且类型比较多、要求比较高[3]。主要有:油气藏基础地质资料(11项)、生产动态数据资料(4项)、开发计划、开发成本与投资、油气价格等几大类。按照SEC准则,评估资料应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一是应能反映油气藏(田)的地质情况与复杂性;二是能反映油气藏(田)的勘探开发与认识程度;三是资料的数量与质量必须达到评估的要求;四是应能体现财务成本。

图1 SEC储量评估资料提交与审查基本程序

具体地,如技术资料类中,新增探明储量规范的资料包括6图10表1报告。其中6图是指含油气面积图、有效厚度等值线图、油藏剖面图、地震剖面图、五年规划方案图、测井曲线数图;10表包括分析化验数据表、取心资料统计表、储层物性数据表、试油成果表、试采表、井斜数据表、储层测井解释及有效厚度成果表、新增探明储量计算表、五年规划方案指标表、投产井的开发数据表;1报告是指正式储量报告。

3.成本核算与精细化成本结构管理作用

落实成本核算的严格规定和精细化管理要求采油厂具有优势。油气生产单位操作成本的核算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应遵守《企业会计准则》、《股份公司内部会计制度》、《股份公司油气田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办法》规定;二是需要规范、完整、真实反映当期发生的操作成本。

操作成本中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比例是影响SEC评估成果的一个重要因素[4]。在实际评估中,根据操作成本中各成本费用实际发生情况,结合上游油气开发生产实际,将操作成本划分为相对固定成本和相对变动成本,作为储量评估中成本费用参数选取的依据。

(二)在运行与保障中的地位与作用

从表面上看,SEC储量评估是依据一个阶段勘探开发结果的一个评价,实际上,它受到整个年度运行方式甚至是开发历程的影响。

相对于上级的协调作用,采油厂是各项勘探开发行为运行的主体。各勘探、开发项目的经理及具体组成人员都来自于采油厂。直接掌握着各项目的投资及成本运行、进度运行、质量运行、各相关方关系运行等。

这些运行对于SEC的评估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具体反映在三点差异上:一是对不同的评估单元运行的差异。一个采油厂可能有数个评估单元,每一个评估单元的规模不同,其评估结果对一个采油厂、一个分公司或者更高层次的总体评估结果也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样在日常开发工作及产量运行中,如何有计划性地确保一些评估单元正常的开发生产态势很有必要;二是对不同的勘探开发项目运行的差异。不同的勘探开发项目对产量运行、对评估的影响也不同,其运行计划及其运行管理主要有:一年中的建设时间及效率、与产量运行的吻合程度、运行的质量及效益等;三是对整个产量运行的差异。按照年度油气产量生产计划,并结合具体情况,有三类五种生产运行方式:非平稳式(上坡式、下坡式)、平稳式、两头变化式(两头低式、两头翘式)。如果采油厂评估单元少,这种运行方式可能就是评估单元的变化态势,对以产量变化态势为主要依据的储量评估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采油厂的运行中还包含了一个保障作用。一个油田分公司是由数个采油厂组成的,各采油厂的情况千差万别,但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如果各采油厂都能发挥优势完成替代率任务,则对于保障油田分公司完成替代率任务至关重要。

(三)在分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有人认为,储量评估是输入资料、运行评估软件、得出数字结果的简单程序性工作。实际上,储量评估的核心工作之一是评估分析。该项工作体现在各项参数选取及评估过程的各个环节,既有软件运行前的分析,也有运行中的分析和运行后的分析。

需要按照采油厂分析的内容比较多,主要有采油厂储量评估条件变化情况(评估单元变化情况,油、气价格,总成本及单位成本),油、气储量评估参数,本年度的油气产量、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及储量替代率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等类别。

1.评估前分析——基本条件分析

(1)评估单元的基本分析。评估单元的细化分析需要以开发单元(或基本单元)为基础进行分析。首先,进行评估单元对应开发单元(或基本单元)情况分析。例如,单家寺油田包括两个评估单元——单家寺稠油、单家寺稀油,其中单家寺稠油单元对应着30个开发单元(或基本单元),如单83块4个单元、单6-单56块7个单元、单2块6个单元、单10块5个单元,其他块8个单元;其次,进行评估单元中对应的各个开发单元(或基本单元)开发趋势分析。如某油田作为一个评估单元,包括10个开发单元(见图2)。经过对比分析,主要是一个开发单元产量递减情况影响到整个评估单元(油田)的递减趋势。在对该开发单元的细化分析中可以找出存在的问题,由此,通过综合调整与治理使整个评估单元的开发形势得以好转,进而影响到SEC储量评估结果。

图2 评估单元与其各开发单元开发趋势对比图

(2)评估单元的开发背景分析。对开发历程的了解与把握,采油厂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一个评估单元往往具有较长的开发历程,对这个历程各阶段及其变化的了解程度有助于SEC储量评估的准确性。如某评估单元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见图3),单元整个开发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及其转换期的评估参数选取存在较大差异。

图3 某评估单元开发历程

另外,成本的构成分析也需要在评估前进行,这是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同时也是采油厂的一大优势,具有系统的成本核算体系与分析制度。

2.评估中分析——技术参数分析

根据开发趋势分析,合理确定SEC储量评估参数[5]。如,已开发单元递减率的选取可以参考下列原则:

有递减规律的三种情况:一是区块产量有明显规律,直接拟合递减率;二是区块产量没有明显递减规律,但平均单井产量有明显递减规律的取平均单井产量递减率;三是与开发历史背景及开发方式结合,分阶段、分构成、分开发方式拟合递减规律。

没有递减规律的三种情况:一是区块产量和平均单井产量都没有明显递减规律的,参考前期有明显递减趋势阶段的递减率;二是产量上升或稳定单元且近两年有新井和工作量投入,按照油井构成法,考虑产量加权综合预测递减规律;三是区块产量前期也无任何规律的,延用外方评估师所选递减率。

外方评估中介机构及评估师不能详细了解每个油田(评估单元)的全面情况,仅根据中方所提供的资料进行评估,而上市评估与实际开发形势及过程的紧密结合是自评估及中期评估的一大优势,利用好这种优势的关键是采油厂,现在需要在这方面进一步完善,由此配合评估师比较客观地完成评估任务、取得评估结果。

3.评估后分析——变化原因分析

主要是参照上一层级的分析,从评估条件、新区产能、老区提高采收率(老区整体调整、老区产能恢复、失控储量挖潜)及递减率修正、新增探明储量、未开发储量评估情况变化(转开发、开发参数变化、降级等)来分析采油厂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变化原因。

在SEC储量评估变化原因分析中,采油厂具有与勘探开发工作相结合对评估单元进行精细分析的优势。通常,采油厂在一年或者一个阶段的生产过程中,开展了大量的非投资性开发调整工作,如注采调整(调配)、注入质量提升、转注等。这些工作影响了开发形势也直接影响到SEC储量评估结果,但是这些开发行为在评估师评估中及高层评估分析中不易掌握和分析到。

以评估单元开发效果变化,分析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变化原因。储量评估是动态的,评估不是评估开发效果的好坏,而是评估资产的大小,但确实能够在评估中反映出开发效果的变化。例如,开发效果变差引起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变小。2012年某油田开发中出现了老区奥陶系油藏注水效果变差、碎屑岩油藏部分区块底水锥进的情况,使得区块含水率持续上升、产量下降,减少的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占油田总量的13.5%。其中,该油田某区奥陶系油藏就是一个因注水效果变差、致使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减少的典型单元。该单元2005年开始试注,目前已有13个注水井组,2010年10月注水效果开始变差,注水效率下降;目前失效井组已经达到7个,单元年增油由2009年的16万吨下降到2012年的1.6万吨,单元目前采油速度仅有0.14%,产量低于5吨的井33口,占到总井数的42%。此外,大量开采实例也说明开发效果变好使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增加。

(四)在应用中的地位与作用

根据目前实际状况,SEC储量评估结果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指导油气田勘探开发工作。按照上述各个部分及内容,对本单位所有储量评估单元逐个分析,将分析结果结合本单位勘探开发形势,提出下一步改善储量状况的措施对策;与开发单元的可采储量标定结合起来,并用于新老区开发方案的技术政策优化及实施前后评价分析;还可以用于制定采油厂的开发规划和分年度计划及部署。

二是指导经营管理。SEC储量评估结果对经济效益影响较大,不同的油气生产单位由于所管辖的油田、评估单元开发阶段不同、油藏类型不同、产量结构不同、开发效果及效益不同等原因,会使评估结果有较大差异。采油厂应在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变化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分析采油厂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和储量价值的变化对折耗率、资产减值和利润等经济指标的影响。

应用SEC储量评估结果在计提资产折耗等方面的应用已经进行了数年,然而,依此计算的各油气生产单位油气资产折耗率存在一定的差异(见图4)。折耗率过低,导致部分资产最终不能进入成本,不仅虚增部分利润,而且影响到固定资产的再投入计划编制;折耗率过高,导致当期利润大幅减小,带来管理风险。在应用SEC储量评估结果计算资产折耗中,可以用其他资产折耗计算方法与之进行对比,对SEC储量评估结果进行反馈,使之反过来约束SEC储量评估工作。

图4 油气生产单位折耗率对比

四、总结与建议

以上分析可知,采油厂全面参加SEC评估管理是储量管理工作的一个深化和创新,由此使得SEC储量评估工作体系更加完整;采油厂在SEC储量评估中的地位及作用不完全与上级各层次的作用相同,具有较多的特殊性,是实现该项工作进一步深化的重要力量;采油厂在SEC储量评估管理中的四种作用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其中,分析环节不仅是采油厂地位与作用之组成部分,更是核心且贯穿于这个整体。

基于这三点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与外方对接未开发储量单元。由于外方获取的资料有限,在综合分析确定参数取值上依据不足,采油厂技术人员对自己管理的油田认识较外方深入,资料充足,参数取值更切合实际。希望能与外方沟通,共同分析研究,拉近自评估与委托评估在未开发储量上的差距,同时减少未开发储量评估的不确定性因素。

二是加强储量评估资料提交与审查的制度建设,确保资料准确详实。没有完善的机制与可操作性的制度是不可能做好SEC储量评估工作的。首先,进一步完善储量评估资料的审查把关制度,如以专家组形式审查把关、实施审核人负责制;其次,进一步完善储量评估资料管理系统。

三是加强相关专题研究,缩小采油厂层级SEC储量评估中的作用与现状的差距。比较现实的研究题目有“加强储量评估结果对采油厂开发经济效益影响分析”。在承担储量替代率考核任务后,再作进一步的相关量化分析。

[1]克龙奎斯特.国外油气储量评估分级理论与应用指南[M].刘合年,吴蕾,罗凯,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193-201.

[2]汤普逊,莱特.石油资产评估[M].2版.李阳,戴少武,郭齐军,等,译.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1:164-166.

[3]贾承造.美国SEC油气储量评估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2-27.

[4]刘桂玲,李红昌.国内外油气储量管理模式对比[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9(5):71-73.

[5]王树华,魏萍.SEC储量动态评估与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19(2):93-94.

猜你喜欢
可采储量采油厂储量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靖边采油厂
采油厂数据运行一体化平台的研发与应用
基于三维软件资源储量估算对比研究
全球钴矿资源储量、供给及应用
广义指数递减模型改进及其在油气田开发评价中的应用
2019 年世界油气储量与产量及其分布
2008~2017年我国新增石油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特征分析
吴起采油厂提前8天完成248.2万吨原油生产任务
孤岛油区剩余可采储量计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