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配合红外偏振光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86例观察

2013-10-25 01:44马保德方美兰蒙春雪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斜颈胸锁偏振光

马保德,方美兰,蒙春雪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柳州545001)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子病”,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病变所引起的以头向患侧歪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及婴幼儿最常见的肌肉骨骼系统先天性疾病之一,发病率为0.3%~1.9%[1]。2010年6月至2013年7月,笔者采用推拿配合红外偏振光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8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72例,均为我院门诊患儿,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6例。治疗组男55例,女31例;年龄2个月以下19例,2~4个月33例,4~6个月22例,6个月以上12例(最大15个月);左侧45例,右侧41例;轻型26例,中型48例,以上2例。对照组男51例,女35例;年龄2个月以下20例,2~4个月37例,4~6个月19例,6个月以上10例;左侧46例,右侧40例;轻型29例,中型47例,重型10例。两组年龄、性别、分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分型[2]:①轻型:头颈向一侧歪斜小于20°,包块直径小于1cm,头颈活动轻微受限;②中型:头颈向一侧歪斜20°~30°,包块直径小于2cm、质稍硬,面部稍有不对称,颈部活动受限;③重型:头颈向一侧歪斜30°以上,患侧胸锁乳突肌或包块大于2cm、质硬,面部变形,颈部活动显著受限。

诊断标准:依据《实用小儿外科学》[3]。①有臀位产史;②早期胸锁乳突肌处有肿块,颈部肿物于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质硬、可活动、边界清楚、无红肿热痛,以后呈束状挛缩;③晚期有头面部畸形;④X线摄片未见颈椎骨骼改变。

排除标准[4]:①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②视力障碍引起的代偿姿势性斜颈;③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④习惯性斜颈。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①推拿:a、患儿取舒适的仰卧位,使患侧放松,脸转向健侧,施术者坐于患儿头上方或患侧,然后用滑石粉或爽身粉均匀涂于患侧胸锁乳突肌处(防止搓伤),然后用一指禅法或中指、无名指在患侧桥弓穴、人迎穴、水突穴、气舍穴处按揉,此过程约3min。b、运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拿捏患侧胸锁乳突肌(包块)并左右弹拨,牵拉挛缩变短的肌肉,使粘连松解,痉挛解除。此过程约3min。c、由助手或患儿家长协助固定患儿双肩于床边(患儿双肩上缘平床边),施术者坐或站于患儿头上方,一手托住患儿枕部使头前倾10~15°,另一手置于一侧脸颊部将头向患侧旋扳,反复数次,然后再向健侧侧扳数次。用此手法要求宜由轻逐渐到重,幅度由小逐渐到大,手法要柔和,切不可超出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早期治疗的患儿(3个月内多见)在旋扳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咔嚓”样声响,患儿转头明显好转,此类患儿疗程普遍较短,考虑在施术过程中包块与胸锁乳突肌分离有关,但在施术中不可一味追求,避免出现不可预见后果。同时,操作时严禁头后伸位旋扳,以免损伤脊髓及椎动脉。d、患儿仰卧位或坐位(大于6个月),施术者一手固定患儿患侧肩膀,一手置于患儿患侧颞部,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倾斜,对抗牵拉使胸锁乳突肌拉长,停顿10s,反复数次。e、最后由助手或患儿家属帮助患儿取坐位,施术者在患儿身后用一指禅法、按揉法和拿捏法充分放松与胸锁乳突肌相关联的患侧斜方肌及后颈部肌群,并点按揉天宗、肩井、肩外俞、耳后高骨、秉风等穴位,约4min。整个推拿时间为15~20min。②红外偏振光:采用北京钰龙惟康科贸有限公司生产的BYL-05C型红外偏振光治疗仪,施术部位主要在患侧肌肉硬结处,探头固定在患侧胸锁乳突肌包块处。要求红外偏振光治疗仪的探头充分接触患处,治疗10min。1日1次,30天为一疗程,中间休息7天再行下一疗程治疗。治疗4个疗程。

对照组:只用推拿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治疗的同时,嘱家长积极配合,在日常喂奶、逗玩时尽量在患儿患侧,怀抱时把头轻推向健侧肩膀倾斜,睡眠时家长尽量睡在患儿患侧以引导患儿转往患侧或使用高低枕,患侧高健侧低,这样有利于歪头习惯的纠正和患侧胸锁乳突肌的拉伸。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治愈:颈部位置正常,转动自如,颈部包块全部吸收,患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消失,弹性同健侧。好转:头部偏斜程度有较大改善,但仍有少许偏斜,转动轻度受限,颈部包块缩小,胸锁乳突肌弹性好转,但较健侧稍差。无效:头部仍偏斜,症状改善不明显。

用SPSS17.0软件进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不同年龄段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各年龄段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胸锁乳突肌的纤维化引起挛缩和变短,但引起此肌纤维化的真正原因还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先天性胸锁乳突肌发育不良,分娩时易被损伤。②一侧胸锁乳突肌因产伤致出血,形成血肿后机化,继而挛缩。③宫内胎位不正,使一侧胸锁乳突肌承受过度的压力,致局部缺血,继而过度退化,为纤维结缔组织所替代。④受累肌肉组织的病理变化类似感染性肌炎,故推测胸锁乳突肌因产伤引起无菌性炎症,致肌肉退行性变和瘢痕化,而形成斜颈。⑤动物实验证明胸锁乳突肌的纤维化改变可由静脉阻断产生,因此有人认为此病与出生时胸锁乳突肌内静脉的急性梗阻有关。目前多数学者支持产伤或子宫内位置不良引起局部缺血学说。研究表明[6],胸锁乳突肌间质纤维细胞增生、纤维化、胸锁乳突肌挛缩是基本病理特点,其间质纤维细胞包含成纤维细胞、成肌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其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并转变纤维细胞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胶原纤维,使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挛缩。因此,早期通过临床干预,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纤维化,可减少或阻止先天性斜颈的发生和发展。推拿治疗是通过对局部穴位的按揉,以及患侧相关肌肉的弹拨、牵拉,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软坚散结,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患侧包块变软、消散和吸收。扳法及牵拉能有效地使挛缩的肌肉充分伸展、变长,恢复颈项的正常解剖活动度。红外偏振光治疗,在于红外线电光可能转换成热能,促进深部皮下组织温度上升,使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流动,微循环血流量增加,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加强组织营养。同时,红外偏振光有温灸效应,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整阴阳作用,达到软坚散结的目的。所以,推拿配合红外偏振光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有显著疗效。

[1]Cheng JC,Metreweli C,Chen TM,et a1.Correlation of ultrasono graphic imaging of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wlth clinical assessment infants[J].Ultrasound Med Biol,2000,26(8):1237-1239.

[2]刘远忠.先天性斜颈诊断与治疗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5,11(3):246-248.

[3]李正,王慧正,吉土俊.实用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40.

[4]罗伟.推拿配合旋磁仪治疗40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1):53-54.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8.

[6]刘传康,张德文.地塞米松对大鼠骨骼肌间质中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J].儿科药学杂志,2003,9(2):18-19.

猜你喜欢
斜颈胸锁偏振光
胸锁钩钢板治疗创伤性胸锁关节前脱位
痉挛性斜颈伴焦虑状态案
婴幼儿肌性斜颈的家庭疗法
部分偏振光分解的研究①
两步缓解颈肩痛
线偏振光振动合成矢量端点轨迹方程的推导
胸锁关节脱位治疗的研究发展
先天性斜颈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及其临床意义
针刺结合偏振光疼痛治疗仪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五心穴”刺法治疗痉挛性斜颈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