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2013-10-27 00:56王洪礼尹侦燕王雪丽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评量健康状况贵州

彭 娟,王洪礼,尹侦燕,王雪丽,宋 娜

(1.遵义医学院 管理学院,贵州 遵义 563099;2.贵州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3.遵义医学院2009级学生, 贵州 遵义 563099)

·调查报告·

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彭 娟1,王洪礼2,尹侦燕3,王雪丽3,宋 娜3

(1.遵义医学院 管理学院,贵州 遵义 563099;2.贵州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3.遵义医学院2009级学生, 贵州 遵义 563099)

目的探讨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自尊水平,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整群分层抽样选取贵州省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一年级至四年级总共400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尊自评量表(SES)、对不同年级大学生自尊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SCL-90各年级学生均高于全国常模。不同年级的比较而言,躯体化因子四年级均高于一、二、三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焦虑、敌对、恐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四年级高于一年级、高于二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执因子三年级高于一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尊水平一、四年级高于三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四年级心理健康问题普遍高于其他年级,高校应当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不同年级;心理健康;自尊;大学生

近年来,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培养[1-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已有报道,但大多关注的是大学新生而较少涉及高年级学生以及各年级大学生之间的比较研究[3]。因此,本研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SES自尊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与自尊之间的相关性,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贵州师范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学生,每年级100名同学,共400名。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贵州师范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学生,每年级100名,以年级为分层因子,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400份,有效率100%。

1.2.2 调查问卷 ①症状自评量表(SCL-90)[4]。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9个症状因子,按5级评分(1~5分)。因子分≥2的一般认为被测试者存在轻度心理问题,因子分≥3一般认为被测试者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②自尊自评量表(SES)[4]总分范围是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资料 一般情况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男生200人占50%、女生200人占50%,有291人来自农村,占72.75%,109人来自城镇,占27.25%,各年级人数100人均占25.0%。

2.2 不同年级大学生各因子分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的比较 贵州师范大学各年级SCL-90各个因子均高于全国常模[5]。在躯体化、人际关系和敌对等因子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三年级、四年级学生与常模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焦虑、恐怖、偏执等因子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学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病性因子一、三、四年级学生均高于全国常模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强迫、抑郁等因子除三年级学生无显著差异性以外,一、二、四年级的学生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因子名称一年级n=100二年级n=100三年级n=100四年级n=100全国n=1388t1t2t3t4躯体1.40±0.411.41±0.481.49±0.461.64±0.571.37±0.480.820.882.66**4.76**强迫1.96±0.561.86±0.552.13±3.081.94±0.531.62±0.586.02**4.38**1.666.02**人际关系1.77±0.451.68±0.471.76±0.531.80±0.501.65±0.612.210.742.12*3.07**抑郁1.66±0.521.61±0.512.58±9.181.75±0.471.50±0.593.16**2.13*1.185.41**焦虑1.56±0.461.56±0.501.62±0.511.71±0.511.39±0.433.77**3.42**4.59**6.26**敌对1.52±0.511.54±0.491.65±0.591.77±0.521.46±0.551.261.593.23**5.85**恐惧1.43±0.431.41±0.471.49±0.571.60±0.531.23±0.414.72**3.78**4.68**7.06**偏执精神病性1.52±0.421.53±0.411.59±0.481.49±0.411.67±0.601.57±0.501.65±0.521.68±0.491.43±0.571.43±0.572.18**2.41**3.39**1.69 4.00**2.79**4.23**5.25**

注:t1、t2、t3、t4分别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SCL-90各因子与全国常模的均数比较值,*P<0.05,**P<0.01 。

2.3 不同年级大学生各因子的比较 不同年级的学生SCL-90的因子分比较,在躯体化上四年级分别和一二三年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经LSD两两比较,在焦虑、敌对、恐惧、精神病性等因子比较,一年级和四年级(F=2.01,P=0.036;F=4.69,P=0.001;F=3.13,P=0.041;F=3.28,P=0.014;)、二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F=2.01,P=0.034;F=4.69,P=0.002;F=3.13,P=0.005;F=3.28,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年级和三年级在偏执上的差异有显著性(F=1.75,P=0.038)。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不同年级大学生SCL-90的方差分析(n=100)

因子名称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F躯体化1.40±0.411.41±0.481.49±0.461.64±0.575.24**强迫1.96±0.561.86±0.552.13±3.081.94±0.530.51人际关系1.77±0.451.68±0.471.76±0.531.80±0.500.97抑郁1.66±0.521.61±0.512.58±9.181.75±0.470.98焦虑1.56±0.461.56±0.501.62±0.511.71±0.512.01*敌对1.52±0.511.54±0.491.65±0.591.77±0.524.69**恐惧1.43±0.431.41±0.471.49±0.571.60±0.533.13**偏执1.52±0.421.59±0.481.67±0.601.65±0.521.75精神病性1.53±0.411.49±0.411.57±0.501.68±0.493.28**

注:*P<0.05 ,**P<0.01。

2.4 不同年级大学生自尊因子比较 一年级高于三年级(F=3.02,P=0.020),四年级高于三年级(F=3.02,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不同年级与自尊自评量表(SES)的方差分析(n=100)

因子名称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F自尊20.39±3.3919.41±3.8119.09±3.9020.44±4.053.02*

注:*P<0.05 ,**P<0.01。

3 讨论

师范院校的大学生是未来的教育者,作为一个教师所具备的能力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获得的,比如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心理学、教育学的学习等,并且在社会上面对的就业压力也比较大。 本研究结果表明,各年级的心理健康状态均有差异。可能由于一年级处于大学的适应阶段,处在兴奋期,性格开朗活泼,并且乐于结交新朋友,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的心理乐于探索新事物,适应问题突出;二年级的同学由于处在学习进程,学习负担加重,缺乏安全感等所以程度较低。三年级的同学随着年龄的增长更会有自己的主见,并且可能已经适应环境和学习生活并且有独立的见解和自己的个性,所以会比较专注己见,所以在偏执方面相较于一年级的同学程度更深。四年级的同学已经处于一个成熟的阶段,但因面临着毕业、择业、就业、以及恋爱分手、婚姻等的选择,并且缺乏安全感,易产生脾气暴躁、出现紧张、焦虑、恐惧,极少数陷入痛苦之中不能自拔[7]。此结果提示,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教育应有侧重,重点关注四年级学生心理教育。

自尊的程度反映了一个人的健康水平。一年级的同学在高中时期把考上大学作为人生当中的第一个目标,实现自己的目标以后进入大学了思想上便得到了很大的放松,并且学习的时间和压力比高中低得多,减少了负面情绪的产生所以自尊水平较高。大四的学生在思想上趋于成熟,在面临更多困难环境的时候更多的期待对自身的把握和控制,自我意识较强,希望自己能成为主动的一方,故自尊程度高。

综上所述,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和自尊程度均有差异,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着重关注不同年级心理特性设计心理教育课程。同时重视自尊知识的教育, 使其认识到个体的自尊与成就动机高度相关, 自尊较高的个体有较高的成就动机, 取得更大的成功[8]。

[1] 何闽江,曾光,赵静,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12):102.

[2] 罗晓玲.大学生自尊研究概述[J].科教文汇,2012,07:172-173.

[3] 刘国华. 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25(12):297-298.

[4] 汪向东,王希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318-320.

[5] 金华, 吴文源, 张明园. 中国正常人SCL-90 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86, 12(5): 260-263.

[6] 喻荣彬,高建飞,李建树,等.某医科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杂志,2003,19(10):1278-1279.

[7] 曹志友,欧阳瑾,王冬梅,等.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特点与健康教育策略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8):699-700.

[8] 范敏.大学生自尊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0):1572-1573.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NO:10SSD23);遵义医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扶持学科资助项目。

R395.1

E

1000-2715(2013)05-0474-03

[收稿2013-07-06;修回2013-08-10]

(编辑:王福军)

猜你喜欢
评量健康状况贵州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贵州,有多美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贵州,我还会再来——一个北京理工男自驾独行环游贵州14天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融合式适应体育评量调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