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委员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探究

2013-10-30 02:40
关键词:健康状况委员人格

李 茵 张 伟

(郑州大学 教育系,河南 郑州450000)

心理委员的角色要求是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发现和观察同学的心理问题,干预同学的心理危机,同时还要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1]。虽然在高校中心理委员的设置已经非常普遍,但很多高校心理委员的设置往往流于形式,并没有落实到学生的生活中。这与学校的选拔和培训制度有关。鉴于心理委员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学校应该首先对心理委员进行准确的定位、科学的选拔与专业的培训。只有心理委员对自己的工作有充分的认识和饱满的热情,心理委员制度才能得到规范化、长效化的发展[2]。心理委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正是由于在选拔过程中并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很多心理委员即便接受了培训也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其自身并不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适当完善的人格,所以无法很好地帮助他人。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心理委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心理委员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以郑州大学本科生(大一、大二、大三)的班级心理委员为对象,抽取共150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36份,回收率为90.67%,剔除不合格问卷5份(回答不完整或有装好倾向),获得有效问卷131份,有效率为87.33%。

SCL-90症状自评量表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测验的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F1)、强迫症状(F2)、人际关系敏感(F3)、抑郁(F4)、焦虑(F5)、敌对(F6)、恐怖(F7)、偏执(F8)、精神病性(F9)。该量表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评定心理健康状况的量表,经过广泛的使用,被公认为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艾森克人格问卷采用由龚耀先主持修订的EPQ中文版。该问卷是由 H.J.Eysenck和B.J.Eysenck在艾森克个性调查表(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ary,EPQ)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EPQ由神经质(N量表)、内外向(E量表)、精神质(P量表)和掩饰性(L量表)4个量表组成。艾森克人格问卷是目前医学、司法、教育和心理咨询等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问卷之一。

二、结果与分析

SCL-90量表的阳性检出标准是,如果有1个因子的得分≥2分,说明被试可能存在轻度心理问题。如果有1个因子的得分≥3分,则被试可能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此次测验高校心理委员的阳性检出率为60.3%,其中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占11.5%,高校心理委员与全国常模除躯体化与敌对因子外,其他因子均有显著差异,高校心理委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全国常模。

高校心理委员人格特征的E 量表分别与全国常模比较,高校男性心理委员的E量表(t=3.083,P<0.05)、P量表(t=16.198,P<0.01)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L量表(t=-4.835,P<0.01)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高校女性心理委员E量表(t=8.681,P<0.01)、P量表(t=26.888,P<0.01)得 分 显 著高 于 全 国 常 模,L 量 表 (t= -11.634,P<0.01)、N 量表(t=-2.504,P<0.01)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

EPQ根据E、N、P的T分进行划分,E≤38.4属于典型内向;38.4<E<43.3,倾向内向;43.3≤E≤ 属于中间型 既不内向也不外向 < ≤61.5,倾向外向;E>61.5属于典型外向。N≤38.4属于典型稳定;38.4<N<43.3倾向稳定;43.3≤N≤56.7属于中间型;56.7<N≤61.5,倾向不稳定;N>61.5属于典型不稳定。P>61.5,表现为典型的精神质;56.7≤P≤61.5,倾向精神质;P<56.7属于正常范围。高校心理委员在内外向维度上属于中间型的最多,占45.80%;在神经质维度上也是中间型较多,占38.17%;在精神质维度上,表现为典型的精神质的人占86.20%,只有2.29%的人属于正常范围。

表1 高校心理委员SCL-90因子分与EPQ因子分

从表1可以看出,高校心理委员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各维度除内外向无显著相关外,与神经质、精神质和掩饰性呈显著正相关。

三、讨论

(一)高校心理委员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

本研究的SCL-90评定结果表明,高校心理委员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其阳性检出率即高校心理委员群体中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占60.3%,可能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占11.5%,SCL-90各因子得分除了躯体化、敌对外,都显著高于全国常模,高校心理委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全国常模要差。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我们对心理委员整体素质的担心并不多余。即使我国高校现在已普遍设置心理委员,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并真正地帮助同学。这种现状是高校对心理委员的选拔并没有科学化,对心理委员的心理健康也不够重视造成的。因此,高校应该在新生心理普查之后,向全体学生宣传介绍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性质,结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人意愿,来科学选拔心理委员。

对高校心理委员的人格特征进行单极维度分析发现,在E维度上属于中间型的最多,占45.80%。高校心理委员以外倾性为主的心理特质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3],因此我们应重视心理委员外向性格的培养。同时,P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P分高的人不关心他人,缺乏同情心,喜欢不平常的事情,不惧安危,喜恶作剧。而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在P维度上,典型的精神质的人占86.20%,只有2.29%的人属于正常范围。从中可以看出心理委员中的绝大多数精神质得分较高,这也验证了我们对高校心理委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二)高校心理委员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研究证明,良好的人格特征如活跃、坚韧、随和等有利于心理健康;而一些人格因素如爽直、严谨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4]。良好的人格特征昭示着良好的心理状况。同时,心理健康状况又影响着人格的发展。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心理委员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各量表除内外向无显著相关外,与神经质、精神质与掩饰性量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即N、P、L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反之,则心理健康状况越好。人格维度N反映的是情绪稳定性,人格维度P反映的是神经质,即变态心理倾向,即人格特征方面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三)展望

高校心理委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其协助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因此,如何推选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和具备相关人格特征的班级心理委员,成为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詹启生.心理委员角色行为规范化探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2]范晴岚.高校心理委员的选拔与培训[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

[3]李海州,杨盈,丁芳盛,等.高校班级心理委员胜任特征实证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4).

[4]Corrigan P.W.,Backs-Edwards A.,Green A.,Lickey-Diwan S.,Penn D.Prejudice,Social Distance,and Familiarity with Mental Illness[J].Schizophrenia Bulletin,2001(27).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委员人格
图片报道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漫画之页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