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状况的分析与对策

2013-11-05 07:20李鑫
改革与开放 2013年20期
关键词:政治大学生学生

李鑫

摘 要:90后大学生作为21世纪人才生力军,他们的政治参与对于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90后大学生有其自己的时代特征,从现状来看,他们的政治参与还存在一些问题,从问题入手进行对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分析,并且试图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政治参与是近现代政治学的一个概念,学术界定义颇多,国内学者王浦劬定义为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①蔡元培校长曾说:“欲知明日之社会,请看今日之校园。”90后大学生作为新生力量,处在社会政治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有鲜明的自我意识,多元的发展渠道。他们是最富有朝气的一代,是创造国家未来繁荣兴盛的后备军,其政治参与不可小觑。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够充分发挥青年人的聪明才智,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并且推动高校优化政治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90后大学生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他们的政治参与对于未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的意义。

一、90后大学生自身特点及其政治参与现状特点

1.90后大学生的自身特点

2008年以后,“90”后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出生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丰硕成果的时代,比较于其他时代,他们有其自身特点: 第一,面对新事物,新观点不断地涌现,多元化的政治经济文化元素的时代,90后大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包容的特点。第二,90后大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自我意识强烈,喜欢表达自己独具特色的想法见解,在学校党团组织内,90后大学生积极献言献策,希望通过自己的参与行为,凸显自己主人翁的地位。第三,90后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善于快速的通过多种渠道接受政治信息。当前学习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很多大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进行深刻地学习和讨论,在大学校园里能够深深感觉到学习十八大精神的浓厚氛围。

当然,90后大学生成长的社会家庭背景相对于80后优越,在家里被视为心肝宝贝,很多家长只是一味地拿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的水平,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所以许多90后大学生自小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相对匮乏。再者,从90后大学生自身来说,由于升学的压力,自己过多注重学业成绩,对政治参与表示冷淡。随着年龄的增长,政治参与的意识逐渐提升,但是又由于就业等现实压力,使众多90后大学生信念性政治参与下降,而参与更多的具有自利性和目的性。

2.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特点

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是指作为90后参与主体的大学生们,在了解熟悉国内外政治的基础之上,通过合法的途径参加社会政治生活,力求表达个人和集体的意见建议,以此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作方式的政治行为。当代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新时代政治参与的主体,肩负着实现祖国繁荣富强,打造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他们的参与现状有其特点。

(1) 政治参与意识强烈,有强烈的主体意识

90后大学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家事国事,事事关心”,有强烈的家国意识,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也同样强烈。对于受过高等素质教育的90后大学生们,他们的主流政治价值判断是积极向上的,希望更多的了解国家政策方针,去行使自己政治参与的权利。有关调查显示,37.4%的大学生对国家重大会议和法律法规的进行了关注,39.5%的大学生政治态度表现为积极参与。②90后大学生通过学校学生团组织选举,自己所在辖区的基层选举,表达自己的意见,行使自己的权利。近年来,网络政治参与逐渐进入大学生生活,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平台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

(2)政治参与的途径逐步多样化,便捷化

90后大学生处在信息渠道多样化的时代,他们对政治消息的获取方式不再只是报纸、电视等单个媒介,而是通过多种媒体交叉了解政治事件,利用这些媒体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参与政治。其中,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政治参与已经不可小觑。作为“鼠标一代”的90后大学生通过网络这个开放的平台,进入政府官方网页,政治论坛了解国家大事,通过合法的途径方便地进行网上投票;网上民意测验;网上监督等政治活动。90后大学生即是网络信息传播的受益者,同时也加入到了网络信息的传播当中。就奥巴马会见达赖事件,很多90后大学生通过微博等各种网络平台斥责这一举动,他们表明观点,认为此举严重干涉中国内政。除此之外,多数90后大学生在校园里积极参加党委共青团选举活动,了解候选人的基础之上进行投票,较为公平的选出代表自己利益的学生干部。

(3)政治参与程度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程度受其周围环境的影响。校园氛围下,90后大学生能够接受到最快最新的政治消息。例如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十八大精神,使全校园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政治学习氛围。学生可以通过电视视频,专家讲座等形式了解到最新的国家政治动态。然而,90后大学生普遍认为,校园政治参与的环境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民主,学生党团组织活动较少,与自己所期待的有所差距,被动参与居多,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家庭氛围下,90后大学生受其父母政治参与程度的影响。父母通过新闻联播等途径关注最新国家政事,他们也会培养孩子政治参与感,大学生受其熏陶,逐渐形成自己良好的政治价值观,为以后的政治参与奠定好的基础。在同辈人中,如果自己的朋友更多的关注政策大事,也会在彼此谈话之间或多或少受其感染熏陶。

二、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

90后大学生主流政治参与是积极向上的,政治参与热情高涨,但不容忽视还存在一些问题。

1.政治信仰模糊,政治参与具有很强的功利性

政治信仰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信仰是个体在一定的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在对政治认知对象的了解和深度认知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情感共鸣和与其认知相一致的行为倾向的综合的认同体系,它不是由单一的认知构成,它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心理体系。具体来说,它由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行为倾向构成的。③90后大学生主流政治信仰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政治信仰模糊的问题。根据现状调查,70%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我党的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动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达到共产主义。但是有学者指出,大学生在如何坚持党的领导,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问题的认识上存在偏差和模糊观念。④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对于政治认知多是感性直观的,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缺少社会的锻炼机会。一旦书本描述的政治生活与现实形成反差,大学生就会对自己所学知识产生怀疑,自身政治效能感的降低,导致信仰的模糊。对于一些政治现象还没有完全深刻理性的认识,对我国在社会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不能理性的分析阐释,再加上西方社会通过网络各种途径鼓吹西方的所谓“民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干扰了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评判标准,模糊了政治信仰。

亨廷顿认为:“现代国家与传统国家最大的区别是,人民在大规模的政治组织中参与政治并受其影响的广泛程度。”⑤但是,现代化过程中,大多数人把政治参与当成实现目的手段;政治参与是实现目的的副产品。家庭教育认为学习成绩才是衡量孩子的重要标尺,大多数情况下,家长引导孩子去加入社团组织等行为是希望为孩子的前途增加竞争力。学校教育上,大学注重学生的就业,对学生的政治教育有所弱化,课堂政治教育教学方法陈旧,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政治情感,朝着塑造面向社会需要的人才对学生进行教育,有很强的目标指向性。从90后大学生自身来看,处在“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时代,90后大学生重视利益的分配。校园里逐渐形成入党热,很多90后大学生呈现出组织上已入党,思想上还没有入党的状态,入党动机功利化相当普遍。学生政治参与过程中,都会先估量政治参与的成本,收益。

2.网络虚假信息传播,容易影响大学生的政治判断力

90后大学生有其性格特点,他们喜欢个性发展,在自由的空间表达观点。近年来,随着网络空间的扩张,网络政治参与的平等性、便利性、快捷性满足了他们的心理要求。网络这个门户逐步成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的又一途径。90后大学生更加依赖网络渠道了解天下大事和发表个人观点建议。截至2012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人,其中大专及以上人群占到41.3%。但是随着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大量信息涌入网络,大学生容易受虚假信息误导,从而容易影响大学生的政治判断力。

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更多的是在人机交流中完成的。互联网上,随意打开一个链接,就有上千万条信息。90后大学生没有完全具有驾驭海量信息的能力。在虚拟的网络中,许多90后大学生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而仅看到事物的表层,靠一时的冲动,被一些虚假消息所蒙蔽,影响自己的判断力,从而产生从众心理,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压力,进而产生“多数人的暴政”。“铜须事件”“卖身救母”事件反映了网络这个平台上舆论的力量。再者,网络是个开放的门户,网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虚拟的,很多别有用心者借助网络这个媒介煽动大学生,挑起不满情绪,南京工程学院门口城管打人事件也是在网上恶意煽动挑起。

3.大学生政治参与渠道相对狭窄,缺少制度化引导

所谓政治参与,就是“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⑥从中国传统文化来看,几乎没有政治参与的文化,参与的渠道比较狭窄。现在,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比较狭窄,许多学校政治社团只有在党团活动日才有相关活动,如五四青年节的献爱心活动,暑假三下乡活动,学委选举等。投票和选举是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由于长期的渠道狭窄,很多90后大学生逐渐怀疑自己的政治效能感,对政治参与抱有冷漠态度。

政治参与的急剧增加,需要政治制度化水平能够相应的满足要求,不然导致政治的不稳定。亨廷顿给出过一个公式: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不稳定。⑦可以看出,政治参与越高,而政治制度化跟不上政治参与的速度,就会导致政治的不稳定。政治参与与政治制度化必须协调发展,也就是说要维持好政治参与与政治制度化的合理比例。当前,我国的政治参与体制还不够健全,政治信息不畅,透明度不是很高,一些制度只是停留在法律意义和原则上的规定,缺少实施的动力和机制。再者,许多政治决策是由中央作出决定的,90后大学生在了解政策过程中有层次性障碍,政治参与的途径缺少制度化的引导。学生党团组织很少定期为90后大学生营造政治参与的机会和制定明确的制度规范,这就造成90后大学生没有受到制度的规制而盲目参与相关活动,造成群体性事件。网络上的肆意妄言,造成网络舆论压力,从而影响政治的稳定性。

三、解决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不断推进,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努力解决好90后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迎合社会现代化建设,促进政治发展。

1.夯实政治思想教育,引导正确的政治参与诉求

90后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素质的如何,直接关系到祖国发展的前途命运。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学校要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增强对党的信任,帮助同学实现崇高的政治信念。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引领大学生学习我党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学生如何在海量的政治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提高政治鉴别力。但是要逐渐改变传统的灌输方式,通过讨论,知识竞赛等形式优化教育方法,以学生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评判标准,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主动性。政治参与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说教就能完成的活动,还需要政治的实践活动。学校需要整合资源,注重90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他们参加学生党团组织的竞选活动,学年评优活动等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在政治参与当中,扮演一个主人翁的地位。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村进社,深入到基层,了解基层选举,以此激发他们的政治参与热情,掌握更多的政治实践知识。培养良好的校园政治参与土壤,使学生接受到主流政治文化的熏染,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效能感,满足了正当的利益诉求,有利于民主化的进程。

2.营造良好的网络参与环境,培养大学生网络参与素质

网络的高速发展正如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预言:“随着信息运动的增加,政治变化的趋向是逐渐偏离选民代表政治,走向全民立即卷入中央决策行为的政治。”⑧网络现在已经成为重要的舆论阵地。90后大学生网络参与的环境不可小觑,面对存在的问题,应该做如下努力。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完善相应的网络法律制度,加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网络立法旨在净化网络环境,规范网络政治参与行为。针对当前网络参与现状特点,通过各种媒体公布法律法规,体现其科学立法。并且,在网络中,扩大90后大学生对网络立法的参与,进行自由讨论,充分发挥青年人“智库”的作用,吸收大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其民主立法。其次,进行网络舆论监督,营造良好的网络政治参与环境。政府相关部门开设一些“红色网站”,论坛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1世纪中国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引导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对于一些恶意煽动的网络参与的帖子进行删除,营造良好的网络政治文化氛围,从而避免了网络政治中非理性参与,盲目参与。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合法的参与到政治中来。除此之外,大学生应该从自身做起,自己明确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责任与义务,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不随意在网上转帖,盲目跟风炒作一些政治事件,理性的进行政治参与。

3.扩大大学生政治参与渠道,优化途径选择

就目前来看,对于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应该进行制度化的开拓,避免非理性的参与。政府对于新政策进行及时的公开,让大学生拥有知情权,对于自己关心的问题进行献言献策。大学生所在的地方的基层也可以广泛吸纳大学生的意见建议,如果建议有实施的可能性,可以将其制定实施。除此之外,政府应该把大学生政治参与纳入到体制内,让大学生在体制内发挥自己的作用,有系统的机制保障,确保大学生自身利益的实现。在高校内,学生党团组织需要进一步的理清组织职能,发挥大学生社团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养政治参与的作用,让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不再停留在政治参与意识强烈的程度上,而是带领90后大学生积极地进行政治参与实践,如党团组织对学生会,学生社团的领导,使得90后大学生有机会参与学校的决策和民主管理。吸引90后大学生对学生党团组织进行选举,党团组织充分发挥其组织性,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政治参与的行为,扩大90后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努力搭建一个反映机敏,沟通快捷,高效运转,渠道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和有序的协调机制。推进政治民主化建设,保障政治参与的权利。

引文注释

① 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② 申佳鑫,雷文芬,周绍宾.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引导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③ 李蓉蓉. 试论政治信仰[J]. 理论探索,2004(4).

④ 熊荣伍. 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特点与变化原因[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⑤⑥⑦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⑧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何道宽译).人的延伸:媒介通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猜你喜欢
政治大学生学生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