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溶酶对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纤维蛋白原和血脂的影响

2013-11-07 02:29贾爱萍张海林邢丽刘香玉
河北医药 2013年13期
关键词:纤溶酶血脂神经功能

贾爱萍 张海林 邢丽 刘香玉

糖尿病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脑梗死并发率[1]。也有研究表明糖尿病使脑梗死患者的危险情况增加2~3倍。糖尿病增加脑梗死的原因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存在代谢紊乱[2],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糖类物质和脂肪沉积造成血管管腔狭窄,一旦血液黏度增加,毛细血管极易发生堵塞和聚集。脑梗死发生的初期,由于梗死区域周围尚存在正常神经元,可改善代谢,恢复血流,因此单纯性脑梗死危险性低于非糖尿病脑梗死。脑梗死治疗途径,包括溶栓和保护神经元,治疗时间取决于治疗时间窗。发病时间为72 h之内患者通常采用纤溶酶治疗。纤溶酶是由蛇毒中提取的一种单链含锌蛋白水解酶,可特异性亲和血栓中纤维蛋白,通过降解溶解血栓,并抑制血栓再次形成[3]。纤溶酶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因此药物可以及时达到血栓部位,促进纤溶酶原活化,同时可避免并发出血的可能。本研究选取的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比较2组患者使用纤溶酶后的溶栓和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纤溶酶对纤维蛋白原和血脂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唐山市丰南区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收集的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40例和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40例。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40例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63.7岁。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40例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岁35.9岁。糖尿病诊断标准依据1999年WHO制定的诊断标准[4],空腹血糖≥7.0 mmol/L,或血浆血糖≥11.1 mmol/L,排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脑梗死诊断依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发病时间≤72 h,出现眩晕、肢体瘫痪、麻木、大小便失禁、发音不清等症状中至少一项,颅脑CT显示未见颅内出血,治疗前 SBP≤180 mm Hg,DBP≤110 mm Hg(1 mm Hg=0.133 kPa),并经CT或MRI确诊。入选患者排除严重心肝肺疾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纤溶酶过敏患者以及入选前使用过溶栓或抗凝药物患者。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发病时间、发病情况以及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非糖尿性脑梗死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纤溶酶(北京赛升药业)200 U,溶于500 ml 0.9%氯化钠溶液,1次/d,连续2周。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在纤溶酶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双胍类、磺脲类降糖药,根据患者血糖情况可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空腹血糖控制在6.0~7.0 mmol/L,同时给予脑保护剂控制脑水肿,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给药期间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变化和不良反应,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和血脂。

1.3 检测方法 纤维蛋白原测定采用 STA分析仪,选用STA-Fibrinogen试剂盒,采用Clauss凝固法测定。血脂测定采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由四川迈克生物有限公司提供,分别测定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血糖。

1.4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依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对脑卒中临床工作的建议》中,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定[5]。基本痊愈: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1分以上且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20分。无变化、恶化、死亡: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8分或增加9分以上,以致死亡。总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1.5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秩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2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糖尿病性脑梗死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显著低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2.2 2组患者后纤维蛋白原变化 2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但2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2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变化n=40,g/L,±s

表22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变化n=40,g/L,±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糖尿病性脑梗死组 3.7 ±0.9 1.2 ±0.8*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 3.2 ±0.5 1.5 ±1.0*

2.3 2组患者后血糖和血脂变化 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治疗前后变化显著,2组患者治疗后血脂也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见表3。

表32组患者血糖和血脂变化n=40,mmol/L,±s

表32组患者血糖和血脂变化n=40,mmol/L,±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

血糖 总胆固醇组别三酰甘油治疗前 治疗后糖尿病性脑梗死组 13.9 ±2.1 7.4 ±2.3* 12.6 ±1.3 3.9 ±1.9* 3.5 ±0.6 1.2 ±0.3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 6.3 ±1.8 6.5 ±1.1 11.8 ±1.4 3.5 ±1.5* 3.2 ±0.8 1.3 ±0.5*

2.4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糖尿病性脑梗死组总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的72.5%(P <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40,例(%)

3 讨论

糖尿病是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可控制因素。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中,出现腔隙性脑梗死比较较大,其中患者意识降低、充血性心脏以及心房纤颤是增加糖尿病性脑梗死的病死率的主要因素。

通常临床上针对溶栓和保护神经元进行脑梗死治疗策略,治疗时间在发病72 h之内。多数学者认为脂类代谢与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6]。因此临床对于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需考虑控制患者血糖、血脂等指标。纤溶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可直接特异性降解纤维蛋白,抑制血栓形成。本研究采用纤溶酶治疗糖尿病性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分析临床效果以及对血纤维蛋白原和血脂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可见血脂代谢紊乱是重要危险因素。机体在氧化应激情况下,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促进脂质过氧化物的积聚,可诱导内皮细胞损伤,进而逐步形成动脉壁的粥样斑块。因此阻断血脂的升高对于治疗脑梗死非常必要。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纤溶酶降低血纤维蛋白原和血脂的表达,但是在非糖尿病性和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中,治疗后的血纤维蛋白原和血脂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从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看,糖尿病性脑梗死组总有效率达87.5%,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P<0.05)。因此,纤溶酶能降低纤维蛋白原、改善血脂代谢,对糖尿病性脑梗死治疗效果优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值得临床推广。

1 潘家琦.血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中国处方药,2004,5:38.

2 李凤君.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河北医药,2011,33:2955-2956.

3 王成章,王胜,吴平,等.纤溶酶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当代医学,2011,17:58-59.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

5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 (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81-383.

6 李凤山,王振海,刁士元.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变及其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8,21:100-102.

猜你喜欢
纤溶酶血脂神经功能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你了解“血脂”吗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根霉纤溶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光裸方格星虫纤溶酶SNFE体外溶栓作用及安全性初评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
两种粗提纯法对纤溶酶纯化效果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