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医学期刊资源整合及协调发展的探讨

2013-11-08 03:29胡丽华王永武胡晋红黄琴峰王小燕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3年1期
关键词:医学期刊科技期刊学报

胡丽华,王永武,胡晋红,黄琴峰,王小燕

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外科研究与新技术》编辑部,上海 200065;2.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服务与研究》编辑部,上海 200433;3.《上海针灸杂志》编辑部,上海 200030;4.《上海医学》编辑部,上海 200040

目前世界科技期刊中医学期刊已达35000 种,平均每10 万人口拥有医学期刊约0.5 种,医学期刊是科技期刊中所占比重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种期刊[1]。我国现有的医学期刊也已超过1200种[2],上海现有医学期刊112 本,公开发行的有104本,占上海市科技期刊总量的三分之一,医学科普类9 本;医学学术和技术类95 本(其中文摘类2 本;技术类10 本;医学基础类9 本;临床医学类74本),卫生局及医学会下属期刊41 本。其中高校的医学期刊近50 本,分布在五所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同济大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一个研究机构(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每一本杂志除学报以外均由学院和医院出版,相互之间交流少,发展也各不同,而且医学期刊专业性强,学术层次高,读者相对较专业,大部分期刊经济来源由学校补贴,其市场化和信息化发展受到限制。如何解决当前高校医学期刊发展所面临的困境,需要加强各部门间的交流合作,实行信息资源共享,优化管理,协调发展,以提高高校医学期刊的整体水平。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对上海市高校医学期刊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向进行了调研。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期刊

具有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高校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生科院)的医学期刊。

1.2 调查方法

调研工作于2009年下半年展开,首先对上海市高校医学期刊编辑部信息进行收集,制定了87个问题的问卷调查表,在网上对各高校医学期刊进行检索和问卷调查,召集各高校医学期刊编辑部主任座谈会、召开研讨会及访问考察。

2 结果

我们通过问卷星系统在网上向45 家医学期刊编辑部发出了问卷调查表,回馈调查表信息的有42家期刊,受访率为93.33%。其中,复旦大学11 本(占26%),交通大学9 本(占21%),同济大学4 本(占9%),第二军医大学7 本(占16%),上海中医药大学3 本(占7%),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9 本(占21%)。回复调查表的高校医学期刊共34 本,情况如下:

2.1 刊期

刊期为半月刊的1 本(占2.9%),月刊9 本(占26.5%),双月刊21 本(占61.8%),季刊3 本(占8.8%)。

2.2 年国际来稿

5 篇以下的29 本(占85.3%),6~10 篇4 本((占11.8%),11~20 篇1 本(占2.9%)。

2.3 年国际发行范围

5个国家以下18 本(占52.9%),6~20个国家11 本(占32.4%),21~50个 国 家5 本(占14.7%)。

2.4 影响因子

0.3以下的6 本(占17.7%),0.3~0.5 有13本(占38.2%),0.5~0.8 有8 本(占23.5%),0.8~1.0 有5 本(占14.7%),1.0~1.5 的1 本(占2.9%),2.0~2.5 的1 本(占2.9%)。

2.5 未被国际检索系统收录

34 本期刊中有大于50%的期刊未被国际检索系统收录。

2.6 网站开通情况

开通网站的仅为17 本(占50%),正在筹建中的有8 本(占23.5%),暂没有建站计划的有9 本(占26.5%)。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高校医学期刊的现状,我们又对中科院上海市生命科学研究院下的11 本期刊进行了对比研究,有9 家医学期刊编辑部在网上进行了问卷回复,发现生科院组和高校组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明显差异:

(1)影响因子较高 据美国汤姆森路透—科学信息研究所(ISI),2011年6月28 日公布的2010年度《期刊引用报告》显示,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承办的4 种英文期刊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的影响因子为9.417,在国际细胞生物学领域发表原创论文的160 种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5 位,连续二年居于前10%,处于Q1 水平;Molecular Plant(《分子植物》)的影响因子为4.296,在SCI 收录的国际植物科学领域187 种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4 为,跻身前8%,处于Q1 水平;上述二本期刊已经跨入了国际一流期刊行列;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分子细胞生物学报》)影响因子为13.4,该刊创刊一年多即被SCI 收录;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的影响因子为1.547,在我国入选SCI 生物化学领域的科技期刊中排名第一。其他返回信息的5 本期刊的影响因子也明显高于高校医学期刊,有3 本为0.8~1.0,1 本为1.0~1.5,1 本为1.5~2.0,经统计学卡方检验,χ2值为24.2,P<0.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高校组和生科院组影响因子对比表Tab.1 Impact factors comparison between college group and academy of biological science group

(2)国际化程度较高 生科院组的期刊国际来稿较多且国际发行范围较广,其中有2 本期刊的发行范围在6~20个国家,有3 本期刊的发行范围在21~50个国家,1 本期刊已超过51个国家。每本期刊都被3~6个国际检索系统收录。

(3)期刊数字化建设程度高 生科院组的每本期刊都有网站,有的期刊还有国际化的在线投稿、审稿和编辑系统。

调研中发现中科院下的期刊已经历了两个阶段体制机制的改革,第一阶段,与2000年开始整合下属各研究所主办的十几个学术期刊,成立期刊学会办公室。2002年6月,中科院对上海文献情报中心进行改革,成立上海信息中心,隶属生科院。生科院将十几个学术期刊并入上海信息中心承办,实行统一管理。第二阶段,为了加快期刊的发展,于2009年6月申报学术期刊改革试点项目任务书获准立项,启动了11 种学术期刊集群的出版体制改革试点(5 本英文刊,6 本中文刊),于2010年3月组建了非法人的生科院生命科学期刊社,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这两次体制机制改革,使期刊发展进入了快速通道,实现了跨越发展,已初步形成了生命科学领域的高端期刊集群。

对于已先于其他高校期刊进行体制改革的上海海事大学,我们也进行了走访调研。2003年海事大学的四本期刊进行整合,成立了上海海事大学杂志总社,期刊在2005年以前,国际数据库收录为零,影响因子很低,自改制后,期刊社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期刊陆续被国外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和学科排名明显提高,4 本期刊中,有一本原来的影响因子为0.069,现已达到0.381(提高了452%),其余3 本以前和现在的影响因子分别为:0.17→0.688 (提高304%);0.241 →0.585(提 高 了142%);0.259 →0.609(提高135%).四本期刊还分别获得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全国高校科技期刊编校质量优秀奖,上海市优秀学报等,海事大学杂志总社还获得2011年首届上海市新闻出版行业文明单位(全市高校共2 家)。期刊社在转企改制后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市场化运作中亦得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 讨论

通过此次调查,对本市高校医学期刊的基本情况有了了解,同时也反映出了当前高校医学期刊在办刊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3.1 高校医学期刊存在的问题

(1)反映出高校医学期刊发展的不一致,有自身期刊质量问题;编辑的专业化素质培训问题;出版周期过长[3](多数为双月刊、月刊、半月刊只有1本);国际化程度差;影响因子低;办刊经费不足,大多依靠上级单位拨款;市场化程度低,发行量小。

(2)管理分散,各自为政。以每个编辑部为单位,除了医学版的学报是高校本部的,其他都分散在各医院,其中有几本高校医学期刊又挂靠市卫生局,出现了同一家单位有几个编辑部,又有几个不同的主管部门的情况。

3.2 高校医学期刊发展过程中的困难

目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科技期刊的数字化进程,根据上海市医学期刊数字化建设发展状况调查问卷数据显示,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上海市医学期刊的影响因子较低,大多在1.0 以下,占93.9%;期刊的刊期较长,59.8%为双月刊,稿件的利用率30%~50% 仅为37.8%,国际发行范围较低,5个国家以下的占59.8%等等,这些情况均和上海的亚洲医学高地、生命科学摇篮的地位很不匹配。

(1)上海市高校医学期刊远落后于上海医学的发展,原因之一是绝大部分为单刊杂志社和编辑部模式,部分期刊满足于对来稿进行编辑加工、交付印刷发行。杂志品牌意识差,自我生存、发展能力弱。仅靠刊社自身的力量难以实现从分散经验向规模经营的转变,无法实现科学发展。因此,如何推动和加快上海市高校医学期刊的改革和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的。

(2)当前是期刊发展的极佳时机,但高校医学期刊在发展进程中,碰到最大瓶颈问题还有经费资源极度匮乏,制约了期刊进一步的发展,如能得到各主管、主办单位更多、更大的支持,亦可将经费用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数字化出版平台的建设、组织国际评委约稿审稿等等方面,为期刊发展提供更好的经济基础,推进期刊更快更好的发展。

3.3 高校医学期刊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3.3.1 资源整合,加快数字化平台建设

遵循期刊内容专业化,出版规模集团化,期刊资源国际化的原则和方向[4],建立一个本市范围内高校医学期刊的资源平台,提高高校医学期刊资源的集约程度,建立统一的、高水平、功能齐备的网站,或通过大型出版商的网络出版平台,实现网络期刊在线超前或同步发布,并实现编辑出版过程的网络化,可为作者和读者提供邮件提醒、简易资讯聚合、在线订阅、在线反馈等丰富的个性化服务。制定统一开放、兼容的技术标准,使更多的高校医学期刊能轻易融入这个平台,对医学期刊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网上资源的有效整合,达到优化管理的目的。在扩大高校医学期刊影响力的同时达到资源资源共享,协调发展,促进上海市高校医学期刊朝着精品化、国际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3.3.2 加速编辑人才队伍的建设

积极广纳贤才,引进优秀编辑人才,是我们实现期刊事业跨越发展的重要要素和资源,是杂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5]。尤其是青年编辑,既是我国医学科技期刊的希望,也是编辑队伍建设所要研究的对象[6],这就需要建立一支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先进办刊理念的期刊编辑队伍,因此实施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尤为重要,更新编辑人才管理体制,积极引进优秀人才,稳定骨干编辑队伍,多途径培养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7]。以人为本,培养期刊中坚力量,建立人才培训学习的平台,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一是要着重信息专业人才培养,从事信息中心、数据库的建设和网络的运作管理;二是要着重编辑、审者的队伍建设,强化期刊编辑的信息意识[8],使他们既有扎实的编辑能力,又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群体,以适应纸质期刊向电子刊和网络刊的发展。上级主管单位和期刊主办单位从政策上要给予支持,最大限度调动编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3.3 逐步打破现行管理体制,走集团化合作出版模式

随着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文化体制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其转企改制工作已提上日程,公司化和集团化成为发展趋势[9]。集团化模式打破了实体杂志分属不同部门的隔阂,实行集中办公,统一管理,有利于个性化发展的管理体制[10],既是服务性管理,也有指导性管理,对当前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期刊国际化的趋势非常有利,使资源配置优化和集中,通过各方面资源的有机整合,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以达到各种资源在动态中的不断优化,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不仅仅是将各种期刊资源笼统地堆积在一起,而是在新的理念统率下的有机结合,是资源整合后各种利益关系的再调整[11]。由此可见,高校医学期刊优化资源配置的实质和核心,是资源要素从低效益环节向高效益环节的不断流动,是使有限资源达到合理配置、优化组合、提高利用率,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发挥高校医学期刊在促进教学、医疗科研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相关部门和单位,应从扶持期刊发展的角度出发,通力合作,沟通协调,共同出台促进上海高校医学期刊的政策措施,切实促进期刊的企业化运作转型。探索适合上海高校医学类期刊的办刊方式,走联合办刊,集团化办刊[12]的管理模式,给高校医学期刊的发展注入活力,打造具有上海特色的精品高校医学期刊。

本次调研为了解上海市高校医学期刊的现状提供了依据,高校医学期刊的资源整合,优化管理和协调发展是期刊发展和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个课题的涉及面很广且牵涉到运行的机制和管理体制等问题的研究,要进一步深入探讨,既需要理论指导,相关政策的扶持,也需要高校医学期刊同仁们的共同实践和探索,未来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1]Sox HC,Helfand M,Grimslaw J,et al.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challenges for medical journals.Am J Manag Care,2010,16:131-133.

[2]丁媛媛,王永武.医学期刊立体化出版的必要性及其措施[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5)863-865.

[3]汪谋岳,田翠华,陈炜明.我国医药卫生期刊调查报告[J].编辑学报.

[4]邱俊明.高校科技期刊资源整合集约共享协调发展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31(6):125-128.

[5]石朝云,游苏宁,袁桂清,等.传承百年经典铸就精品中华期刊群[J].编辑学报,2009,21(1):5-7.

[6]高森,颜廷梅,刘瑾,等.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成长与培养新模式探讨[J].编辑学报,2010,23(1):83-85.

[7]石朝云,游苏宁.科技期刊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编辑学报,2007,19(4):317-319.

[8]周憧.论期刊编辑的信息意识[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22(3)87-88.

[9]王旌,游苏宁.医学期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基于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0,22(4):331-333.

[10]刘明寿,张立元.合并高校办刊的困境及思考[J].编辑学报,2002,14(1):52-54.

[11]刘明寿.论合并高校学报资源整合[J].编辑学报,2003,15(6):444-445.2003,15(3):207-209.

[12]赵彦杰.地方综合性院校学报定位问题思考[C].中国高校学术出版文集2008年第1 卷—中国高等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2 此次年会论文集,2008.

猜你喜欢
医学期刊科技期刊学报
科技期刊的分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科技期刊的分类
致敬学报40年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