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弹模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现场工艺性试验总结

2013-11-09 06:35刘莉莉石瑞周元
山西建筑 2013年22期
关键词:工艺性粉料气量

刘莉莉 石瑞 周元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1)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新建广珠城际轨道交通工程为双线客运专线,设计时速200 km/h,位于珠江三角冲积平原区,地貌单元属河流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主线自新广州站引出,经顺德、中山至珠海拱北,线路全长115.625正线公里;支线自小榄站引出,经中山古镇至江门新会站,支线全长26.04正线公里。

ZH-1标正线DK1+200~DK43+934.47全长43.1 km,上、下行联络线特大桥全长5.8 km,合计48.9 km。标段内正线16座双线大桥、上、下行联络线2座单线特大桥、都宁岗隧道设计为CRTSⅠ型钢筋混凝土框架板,路基段采用CRTSⅠ型预应力框架轨道板,道岔区铺设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小榄水道主跨(100+220+100)和新广州停车场走行线设计为有砟轨道。

1.2 无砟轨道结构

广珠城际轨道结构为框架式无砟轨道系统,由混凝土底座、凸型挡台、低弹模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调整层、轨道板、板下橡胶垫层(减振板用)、WJ-7B扣件和60 kg/m钢轨组成,如图1所示[1]。

2 现场工艺性试验及基本配合比确定

2.1 工艺性试验的目的

1)确定基本配合比;2)进行配方同砂浆搅拌车匹配性试验;3)总结砂浆搅拌工艺参数;4)总结砂浆灌注工艺参数;5)对施工作业班组进行培训。

为更好的完成无砟轨道施工,我们在鸡鸦水道搅拌站场地建立了工艺性试验基地,浇筑了足尺模型底座板35 m,包括直线段和曲线段工况,其中直线段15 m,曲线段20 m,曲线半径为2 200 m,底座板、轨道板及其安装与实际工程完全一致。

为了保证工艺性试验的顺利进行,工艺性试验前,按照施工要求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试验大纲,明确了工艺性试验的内容,其中包括:

1)确定基本配合比,提出砂浆配合比调整范围;2)机械设备与工装安装、调试和试运行;3)确定砂浆的拌制工艺参数,包括计量系统的精度、拌合量、拌合速度以及拌合时间;4)确定灌注工艺,包括灌注方式与速度,确定单块板砂浆的灌注时间;5)确定劳动力组织、人员组成及分工[2]。

2.2 工艺性试验流程

工艺性试验先从小袋灌注开始,再到足尺袋的灌注,经过近半个月的搅拌、调整、灌注及揭板试验,初步取得了一些试验数据和结果。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灌注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

2.3 砂浆拌制工艺参数的确定

砂浆的拌制工艺参数对其含气量产生严重影响,搅拌机型式、搅拌时间、搅拌速度都将影响砂浆的含气量,因此砂浆的拌制工艺主要依据其含气量而确定。根据《客运专线铁路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暂行技术条件》中的要求,砂浆的含气量应在8%~12%之间。

三一重工砂浆搅拌车采用世界首创的微泡砂浆技术,利用行星式搅拌机原理,叶片在自转的同时,绕轴公转,能对搅拌锅进行全方位搅拌,同时叶片与水平呈一定夹角,可对砂浆进行推拉与柔性挤压,具有搅拌效率高、引气能力强、均匀性好等特点。

2.3.1 高速搅拌速度的选定

在不加入其他添加剂,且流动度合格的情况下,砂浆的含气量与高速搅拌转速的关系见图3。

图3表明:在高速搅拌3 min的情况下,砂浆含气量随高速搅拌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从含气量角度分析,砂浆搅拌机转速不宜过高,但考虑到搅拌的均匀性,选择高速搅拌的转速范围为80 r/min~140 r/min。

2.3.2 高速搅拌时间的选定

在转速为120 r/min的情况下,砂浆含气量与高速搅拌时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

图4表明:高速搅拌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含气量较高,但同时考虑到砂浆搅拌的均匀性,因此选择高速搅拌时间的范围为2 min~4 min。图4还表明,砂浆所用原材料及三一重工沥青砂浆搅拌车的引气能力较强,因此某些情况下需加入适量的消泡剂,减少砂浆的含气量。加入消泡剂后,按照预设的搅拌工艺,连续搅拌5次,砂浆的含气量如图5所示。

2.4 灌注工艺参数的确定

工艺性试验表明,砂浆的灌注速度不宜过快,否则将导致灌注袋滑动与偏移,在曲线段更是如此;同时木楔不宜过早拔出,且铺灌注袋时应拉紧,否则将导致揭板后的灌注袋出现皱褶。因此通过工艺性试验,我们总结出合理的灌注时间应为1.5 min/块~3.5 min/块。

2.5 沥青砂浆车搅拌工艺参数确定

2.5.1 砂浆车搅拌工艺

先加入沥青、水,加完后慢速搅拌0 s~30 s(转速20 r/min~40 r/min);再加入干粉料(转速20 r/min~40 r/min);干粉料加完后高速搅拌2 min~4.5 min(转速80 r/min~120 r/min);高速搅拌完后搅拌0 s~20 s(转速20 r/min)。

2.5.2 通过工艺性试验得出的最佳搅拌工艺

在20 r/min转速下加入沥青、水,加完后20 r/min搅拌30 s;在20 r/min转速下加入干粉料;干粉料加完后高速搅拌3 min(转速120 r/min);搅拌完毕后,在20 r/min转速下搅拌20 s。

2.6 基本配合比的确定

通过工艺性试验确定的基本配合比见表1。

表1 SL-1-20B型砂浆基本配合比 kg/m3

2.7 工艺性试验的施工配合比

工艺性试验现场施工配合比见表2。

表2 SL-1-20B型砂浆施工配合比 kg/m3

2.8 揭板检查

在砂浆的含气量、流动度均合格后,进行了足尺袋的灌注试验,并留样进行砂浆的其他性能检测。

将钢尺插入至卸除支承螺栓的灌注袋与轨道板间隙,钢尺插入深度分别为 1.0 cm,1.1 cm,1.3 cm,1.5 cm,1.7 cm,1.3 cm,1.4 cm,1.6 cm,均小于2.0 mm,这表明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弹性充填层灌注较为饱满。

在精调后的轨道板上标记高度,以监测灌注后的轨道板高度变化,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砂浆垫层高度灌注前后的变化一览表 mm

表3表明,砂浆充填层的高度在灌注前后的高差小于0.5 mm,这说明砂浆垫层的体积稳定性良好。

揭板后经表面及断面检查,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充填层匀质性较好,气孔小而多,且分布均匀,揭板试验成功。

2.9 砂浆性能测试结果

采用选定的搅拌工艺和基本配合比拌制CA砂浆,依据《客运专线铁路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进行检测评定,该批CA砂浆所检项目均符合(科技基[2008]74号)标准中的技术要求。

3 结语

1)本标段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用SL-1-20B型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基本配合比为:干料(1 000~1 200)kg∶乳化沥青(490~520)kg∶水(30~90)kg。2)三一重工沥青砂浆车的搅拌工艺为:先加入沥青、水,加完后慢速搅拌0 s~30 s(转速20 r/min~40 r/min);再加入干粉料(转速20 r/min~40 r/min);干粉料加完后高速搅拌2 min~4.5 min(转速80 r/min~120 r/min);高速搅拌完后搅拌0 s~20 s(转速20 r/min)。3)砂浆的灌注速度宜为1.5 min/块~3.5 min/块。4)工艺性试验及原材料和CA砂浆性能的型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中南大学研发的SL-1-20B型砂浆配方,并用三一重工立轴行星式砂浆搅拌车拌合的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匀质性好,气孔小而多,且分布均匀,其各项指标均能达到《客运专线铁路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的要求。

[1]左景奇,姜其斌,傅代正.板式轨道弹性垫层CA砂浆的研究[J].铁道建筑,2005(9):96-98.

[2]铁道部科技司.客运专线铁路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暂行技术条件[Z].2008.

猜你喜欢
工艺性粉料气量
聚乙烯粉料粒径分布对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的影响
高强钢BS700MC焊接工艺性分析及验证
页岩超临界态吸附气量计算模型
气量可以学习吗
预拌混凝土粉料入库智能防错系统研究
大港油田稳步提高产气量 提前4个月完成全年指标
干法制粉与喷雾干燥制粉的粉料性能对比研究
气量三层次
电子钣金结构设计的工艺性分析
一种粉料气力输送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