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考辨——兼论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

2013-11-14 07:10俞香顺
中国韵文学刊 2013年3期
关键词:姜黄郁金香

俞香顺

(南京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李白《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用“郁金”之香、“琥珀”之光形容酒香、酒色,天然凑泊、无比诱人。“琥珀”为树脂化石,接近透明,唐诗中经常用以比喻酒的光泽,如李白《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鲁酒若琥珀”、羊士谔《腊夜对酒》:“琥珀杯中物。”不过,李白诗中的“郁金香”却并不能望文生义,它不等同于我们今天常说的“郁金香”。

中国古代典籍中的“郁金”有两义:最初是指姜科姜黄属植物,其块根主要用为药材,亦可浸酒、染色,先秦时期即已见诸记载;后来也指鸢尾科番红花属植物,其柱头可以提炼香料,汉代见诸记载,唐代随着域外商路的畅通而流通。姜黄属“郁金”是本土的,而番红花属“郁金”则是外来的;番红花属“郁金”的某些特性与姜黄属“郁金”相似,故袭用其名。我们今天所说的“郁金香”为百合科观赏花卉,原产中东,十六世纪末期由中东传入欧洲,现为荷兰国花。大约在十九世纪,郁金香才传入中国。

本文将考证姜黄属郁金的用途,勾勒、描述番红花属“郁金”的传播历史、主要用途。在此基础上,对唐诗中的“郁金”提供一个基本的判定标准,并举两条“郁金”注释为商榷之资。

一 姜黄属郁金:药物、调酒、染色

“郁金”一般指姜黄属植物郁金的块根,是常见的中药材,《本草纲目》等古代医药典籍多有记载,至今仍广泛使用。这是中药常识,故不赘述;此外,“郁金”还可以调酒、染色。“郁金酒”与祭祀有关,具有药用功能。郁金是重要的染黄材料。

(一)调酒

用姜黄属郁金浸酒起源很早,《周礼·春官·郁人》:“郁人掌祼器,凡祭祀宾客之祼事,和郁鬯以实彝而陈之。”《国语·周语上》也云:“及期,郁人荐鬯,牺人荐醴,王祼鬯飨醴乃行。”“郁人”是掌管祭祀的职官,“祼”是祭礼,“鬯”是祭酒,“彝”是祭器;周代祭祀用的“鬯”酒往往用郁金之汁调和而成。宋代罗愿《尔雅翼》卷八:“郁,郁金也,其根芳香而色黄,古者酿黑黍为酒,所谓‘秬’者,以郁草和之,则酒色香而黄,在器流动,《诗》所谓‘黄流在中’者也。”除了调色之外,郁金微有辛气,古人在祭祀时用香草祭祀,常常是出于气味的考虑,《礼记·郊特牲》云:“殷人尚声,周人尚臭”,“臭”即气味。番红花属香料“郁金”至早当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才传入中土,这里的“郁金”当然应该是本土所产的姜黄属植物,前人已有辨之者。南宋郑樵《通志》卷七十五:“《周礼》:‘郁人和郁鬯。’注云:‘煮郁金以和鬯酒。’又云:‘郁为草,若兰。’今之郁金作燖燔,臭其若兰之香,乃郁金香,生大秦国,花如红蓝,花四五月采之即香。……然大秦国去长安四万里,至汉始通,不应三代时得此草也。”《广群芳谱》卷九十五引用李时珍语,也附和、赞同罗愿、郑樵的看法。后代的“郁金酒”往往与祭祀有关,如庾信《登歌》:“郁金酒,凤凰樽”、梁元帝《和刘尚书兼明堂斋宫诗》:“质明摄上宰,诘旦乘轺轩。……香浮郁金酒,烟绕凤凰樽。”

郁金调酒有药用功能,《广群芳谱》卷九十五引用朱震亨曰:“郁金无香而性轻扬,能致达酒气于高远,古人用治郁遏不能升者,恐命名因此也。”明代著名眼科著作《银海精微》卷下药方有“郁金酒”;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从“郁金酒”提取水沉制剂可以治疗成人急性肾炎。

明代广西名酒中有“郁金酒”。郁金酒以中药材郁金为配料而酿造;郁金酒不但香气浓烈,而且还包含着和血止痛的药用效果。《汤显祖诗文集》卷一O《西川学使郭参知棐调西粤》曾吟咏“郁金酒”:“苍野独行云气晓,桂林闲望洛容春。郁金美酒须饶作,何但风烟老却人。”此外,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六回“秉忠诚部下起雄兵 施邪术关前摆毒阵”历数天下美酒,有“乍浦郁金酒”。“乍浦”是杭州湾北岸重要商埠及海防重镇。

中国郁金与酒有密切的关系,所以笔者更倾向于认为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诗句中“郁金”是指姜黄属郁金。

(二)染色

姜黄属郁金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植物染料,可以染黄,汉代史游《急就篇》卷二:“郁金半见湘白素”;王应麟注曰:“自此已下皆言染缯之色也,郁金,染黄也。”

《本草纲目》“草部”卷十四:“时珍曰:郁金有二。……此是用根者,其苗如姜,其根大小如指头,长者寸许,体圆有横纹,如蝉腹状,外黄内赤,人以浸水染色,亦微有香气。”《广群芳谱》卷九十五“姜黄”条:“(姜黄)郁金并可浸水染色。”南唐张泌《妆楼记》亦云:“郁金,芳草也,染妇人衣最鲜明,然不奈日,炙染成衣,则微有郁金之气。”

中国古代染黄的植物染料非姜黄属郁金一种,栀子应用也很广。栀子的果实经压榨可以获取黄色的汁液,是一种很好的染色剂,“栀黄”成为固定词语。同样,“郁金黄”也是用指黄色的常见词语,如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李珣《浣溪沙》:“入夏偏宜澹薄妆,越罗衣褪郁金黄。”

姜黄属郁金常用以形容女裙或嫩柳。前面引用了张泌《妆楼记》,郁金可以染裙,杜牧《送容州唐中丞赴镇》:“看舞郁金裙”;李商隐《牡丹》:“垂手乱翻雕玉佩,招腰争舞郁金裙。”“郁金裙”可以与“石榴裙”互相映发,一黄一红。再如杨备《齐云观》:“上界笙歌下界闻,缕金罗袖郁金裙”,道教以黄色为特有标记,这里的“郁金裙”亦当为黄裙。早春的柳枝呈嫩黄,也与郁金之色相似,如元稹《春六十韵》:“郁金垂嫩柳,罯画委高笼”;李白《春日独坐,寄郑明府》:“燕麦青青游子悲,河堤弱柳郁金枝”;贝琼《凤凰山歌》:“城南杨柳郁金黄。”

番红花属郁金传入中土之后,是否用于染色,目前还无法确定。退一步说,即便用于染色,也不可能普遍;因为番红花是名贵香料,用以染色未免“大材小用”。按照比喻辞格的常规,用为“喻体”应为常见事物;所以上文“郁金裙”、“郁金柳”等词语中的“郁金”无疑当为姜黄属郁金。

二 番红花属郁金:香料、药物、香酒

汉唐文献中的“郁金”另指鸢尾科番红花属的多年花卉,是名贵的香料,今天一般称为番红花、藏红花等。西方学者已经注意到了“郁金”一名两物的情况,并且有比较详细的考释,美国学者劳费尔在《中国伊朗编》中以比较语言学为工具,考证了“郁金”香料:“我们可以立下这样一个基本的规律:当‘郁金’指中国的一个植物或产品时,它就是一种姜黄属植物,但是当它指印度、越南、伊朗等地的产品时,大半是番红花属植物。外国的‘郁金香’差不多必定是指番红花属植物,这植物确是用作香料,但这同一名称若用在中国的郁金香上,就又指的是姜黄属植物。……总之,郁金……指的是一种土生的姜黄科植物;而在唐朝……郁金也移用在任何产生同样黄颜色的染料上。因此也用在喀什米尔和波斯的红花上。”

劳费尔介绍了番红花属郁金的基本用途,即用作香料,另外也指出可以用作染料。番红花被认为是全球最贵的香料,全株花卉只有雌蕊部分可用,每朵花有3根雌蕊,大概200朵花才可采收到1克重的雌蕊。番红花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小亚细亚和伊朗,其色泽与中国本土所产的郁金相似,所以“占名”郁金。这种例子在跨文化传播中其实不乏其例,如中国梧桐兼指印度娑罗树,中国荷花兼指印度睡莲,中国栀子兼指佛教薝卜花。

美国学者谢弗在《唐代的外来文明》一书对“郁金”的考释在劳费尔的基础之上略有申说,增添了“药物”与“香酒”两种用途,但是对于“染色”这一点则颇为谨慎:“郁金香……这种芬芳浓郁的紫色花朵在秋季开放。郁金香的起源地显然是波斯和印度西北的地区。……从郁金香深橙色的柱头里提炼出来的芳香染料,是古代贸易中的一宗重要的商品。……在唐代,郁金香粉在中国有很好的销路,它在当时是作为一种治疗内毒的药物和香料来使用的,但是唐朝人是否已经将郁金香作为染料,目前无法确定。……某些唐朝酒也是用郁金香来调味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谢弗介绍了“郁金”的花色、花期、产地、用途等,不过,将李白的夸饰之言坐实为史料,略显孟浪。目前并没有足够的材料可以说明,中国古代是用番红花来调酒的。

汉魏年间番红花属郁金已传入中国,宋代陈敬《陈氏香谱》卷一引《魏略》云:“(郁金)生大秦国,二三月花,如红蓝,四五月采之,甚香,十二叶,为百草之英。”《魏略》描述了“郁金”的产地、花期、特点等,这则材料在中国古代的药学、博物著作中常被引用。“大秦”是中国古代对古罗马帝国的通称。三国时期吴人万震《南州异物志》记载了郁金的产地、性状、用途等:“郁金出罽宾国,人种之,先以供佛,数日萎,然后取之,色正黄,与芙蓉花里嫩莲相似,可以香酒。”罽宾国,在今天的喀什米尔一带;番红花属郁金的用途之一即为“香酒”。

《南州异物志》中记载的郁金花色正黄,正好可以和西晋傅玄《郁金赋》参证:“叶萋萋以翠青,英蕴蕴而金黄。……荣耀帝寓,香播紫宫。吐芬扬烈,万里望风”,又曰:“凌苏合之殊珍。”苏合香是最早传入中国的树脂类香料之一,东汉时已多有使用,取自金缕梅科枫香树属树种。傅玄推崇郁金香草,将之置于苏合香之上。番红花属郁金常见的花色为黄色,后文还有材料补正。西晋左棻《郁金颂》曰:“伊此奇草,名曰郁金。越自殊域,厥珍来寻。芬香酷烈,悦目欣心。明德惟馨,淑人是钦。……”郁金香草产自“殊域”,显然非本土姜科郁金,其特点是“芬香”。

《梁书》卷五十四的记载和《南州异物志》相似:“郁金独出罽宾国,华色正黄而细,与芙蓉华里被莲者相似。国人先取以上佛寺,积日香稿,乃粪去之,贾人从寺中征雇以转卖与他国也。”南朝时期,皇家贵族或已采用郁金熏香,如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细味诗意,这里的“郁金”、“苏合”更可能是熏烧,汉代乐府民歌《艳歌行》云:“熏用苏合香”,而不大可能是涂抹在墙壁之上,后文还会提及。唐诗中的“郁金堂”一词或起源于此,如贾至《长门怨》:“柳覆郁金堂”;李商隐《药转》:“郁金堂北画楼东。”再如庾信《奉和内人诗》:“燃香郁金屋,吹管凤凰台”;《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第二十一首:“聊开郁金屋,暂对芙蓉池。”“郁金堂”或“郁金屋”在后来往往指女性的居室。

唐朝国力强大,万国来宾,文化、贸易交流频繁,郁金香料屡屡见诸记载。《唐会要》卷一百:“伽国献郁金香,叶似麦门冬,九月花开,如芙蓉,其色紫碧,香闻数十步,华而不实,欲种,取其根”,“伽国”在今天的印度南部。《唐会要》记载的郁金花色、花期与上文的《魏略》、《南州异物志》等材料有出入,稍作说明:番红花的颜色除黄色之外,紫色也很常见;花期有春季或秋季开花两种,春季花期为2-3月,秋季花期为10月下旬-11月中旬,而以春季开花者居多。《唐会要》的记载与前面的材料可以互相补充,并不矛盾。番红花为狭长尖锐的条形叶,与“麦门冬”相似;番红花主要是球茎繁殖,故曰“欲种,取其根。”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又有旃檀、郁金诸香,通于大秦,故其宝物或至扶南交趾贸易焉”;“天竺国货有金刚、旃檀、郁金,与大秦、扶南、交趾相贸易。乌茶国产郁金。东安国开元中遣使献郁金香、石蜜等。”扶南,中南半岛古国,辖境约相当于今天的柬埔寨以及老挝南部、越南南部和泰国东南部一带。7世纪末叶,被北方属国真腊所灭。交趾,在今天的越南境内;乌茶国在今天的印度境内;东安国,在今天的乌兹别克布哈拉东北。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迦毕试国出善马、郁金香。”迦毕试国在今添阿富汗喀布尔附近。根据笔者统计,《大唐西域记》中出现了8次“郁金”。

番红花属郁金的主要用途是香料,唐诗中的“郁金香”当指此,如王绩《过汉故城》:“清晨宝鼎食,闲夜郁金香”;刘希夷《公子行》:“娼家美女郁金香,飞来飞去公子傍”;沈佺期《李员外秦援宅观妓》:“罗袖郁金香”;花蕊夫人《宫词》:“青锦地衣红绣毯,尽铺龙脑郁金香”;段成式《柔卿解籍戏赠飞卿三首》:“郁金种得花茸细,添入春衫领里香。”傅东亮《中国香文化》搜罗颇为宏富,但是于“郁金香”一条却未必允当:“据笔者初步考察,一些晋唐文献所记‘郁金’、‘郁金香’很可能就是指现在所说的百合科的郁金香,其原产地为土耳其、阿富汗一带,16 世纪后引种到欧洲。”

此外,番红花属郁金也可以用作药物,《本草纲目》卷十四引唐代陈藏器曰:“郁金香,生大秦国,二月三月有花,状如红蓝,四月五月采花即香也。气味苦温,无毒。……臭入诸香药。”

三 唐诗中的“郁金”

综上,中国古代的“郁金”其实是分指两物,明清时期的植物、药物著作已经注意分辨。《广群芳谱》卷九十五“郁金”条下小注:“二种同名。”《本草纲目》卷十四:“……《金光明经》谓之茶矩摩香,此乃郁金花香,与今时所用郁金根,名同物异。”

唐朝时期,西域传来的番红花属植物已经比较常见。简而言之,唐诗中的“郁金”如果与颜色有关的话,则应该是指姜黄属的郁金,如果与香气有关的话,则应该是指番红花属植物。如许浑《骊山》:“闻说先皇醉碧桃,日华浮动郁金袍”;《十二月拜起居表回》:“空锁烟霞绝巡幸,周人谁识郁金袍”。“郁金袍”是指黄袍,是皇帝的服饰正色,这里的“郁金”就是传统的本土所产姜黄属郁金。白居易《卢侍御小妓乞诗,座上留赠》:“郁金香汗裛歌巾,山石榴花染舞裙”;陈陶《飞龙引》:“轻幌芳烟郁金馥,绮檐花簟桃李枝”。“郁金”是形容香味;如细究的话,这里的“郁金”就是西域所产的香料番红花。

唐诗注释中关于“郁金”大多语焉不详或似是而非,笔者以两部常见的唐诗选本为例: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关于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的注释:“郁金,郁金香,可浸酒涂壁,百合科,旧谓出大秦国,即今小亚细亚。”马茂元《唐诗选》关于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的注释:“郁金堂,以郁金香浸酒和泥涂壁”,同时参照卢照邻《长安古意》“罗帏翠被郁金香”的注释:“郁金香,异香名。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天开花,其香在花,出大秦国。”

这两条注释都值得商榷,笔者略作分疏:(1)金注中的“出大秦国”是取自于《本草纲目》等,但“百合科”则是画蛇添足。“百合科”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荷兰国花“郁金香”,跟中国古代典籍中的“郁金”无关。(2)沈佺期诗中的“郁金堂”之名当源自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前文已有提及,应该是用郁金香料熏陶的房间,而非“涂壁”。翻检中国古代典籍,有用香料“涂壁”的例子,如有用“麝香”的,《南齐书》“本纪第七”:“后宫遭火之后,更起仙华、神仙、玉寿诸殿……,麝香涂壁。”也有用“芸香”的,《太平广记》卷二三七引《杜阳杂编》:“元载造‘芸辉堂’于私第。芸辉,香草名也,出于田国,其香洁白如玉。入土不朽烂,舂之为屑,以涂其壁,故号‘芸辉’。”不过,却未见用“郁金”香料的。清代陈元龙《格致镜原》卷二十“壁”罗列了古代的“涂壁”之例,也未见用“郁金”者。马、金两位先生关于“郁金堂”的注释很可能受到了“椒房”的影响。“椒房”,汉代宫殿名,因以椒和泥涂墙壁,取温暖、芳香、多子之义,故名,后亦用为后妃的代称。《汉书·车千秋传》颜师古注:“椒房,殿名,皇后所居也,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而芳也。”(3)“郁金堂”即便是以“郁金”“浸酒涂壁”而成,这里的“郁金”也不大可能是番红花属的名香,更可能是姜黄属的郁金。姜黄属郁金可以“浸酒”、可以“染色”,这一点本文已有比较详细的论述。番红花属“郁金”可以“香酒”,这在《南州异物志》中有记载,但是“香”与“浸”在剂量上应该有明显的区别。番红花属郁金传入中土之后是否用于“染色”,尚不能断定,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即表示存疑。如若“浸酒涂壁”,则非姜黄属“郁金”不办。

本文关于唐诗中的“郁金”考证属于名物研究。循以“诗史互证”的方法,我们可以从一个小切口去认识唐代的风尚习惯,也可以为唐诗中的“郁金”寻求确解。

[1]过常宝.楚辞与原始宗教[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2]李洁.中药郁金的现代研究情况[J].内蒙古医药,2001(01).

[3]王赛时.广西古酒简说[J].广西地方志,1994(04).

[4]俞香顺.中国栀子审美文化探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01).

[5]穆宏燕.藏红花的奇异旅程[N].北京青年报,2010-6-28.

[6][美]劳费尔著 林筠因译.中国伊朗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7][美]谢弗著 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8]傅京亮.中国香文化[M].济南:齐鲁书社,2008.

[9]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0]马茂元.唐诗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姜黄郁金香
荷兰郁金香田
姜黄和姜只是亲戚
药食同源话姜黄
药食同源话姜黄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跟踪导练(一)(3)
郁金香与珍珠
药食两用的姜黄
药食两用的姜黄
郁金香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