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联坛十杰创作艺术风格初探

2013-11-14 08:47朱天运
对联 2013年19期
关键词:运城楹联语言

●朱天运

【运城联坛十杰】是运城市楹联学会去年初组建的一支楹联写作队伍。 组建伊始,就显示出较高的写作水平和强大的战斗力。 据初步统计,在去年全国楹联界举行的近百次大赛中,运城联坛十杰就获得一等奖八人次和其他等级奖项一百多人次。 他们的作品被有关单位选用且刻写悬挂的也不少。 就全国市一级的创作队伍而言, 河东联坛十杰无论就其作品的数量、质量、获奖和悬挂等情况,都完全可以称之为一支劲旅。

他们的名字是: 杨振生, 廉宗颇,朱天运,扆军宣,何沁学,张登洲,邵运德,杨柯, 张丹薇, 王彦平。

运城联坛十杰都是联坛老将(有的年龄并不大,才四十多岁),都有各自的创作风格, 但他们都生活在河东这块土地上,其作品毫无疑问也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与风格,这些特点与风格,尽管还处于【朦胧】阶段,【小荷初露尖尖角】,但总结和发扬这些特点,是有益的。 它有助于河东联派风格的形成, 也有助于中国联坛【百花齐放,各派争荣】局面的形成。

从运城联家的作品看,他们比较鲜明的共同风格就是: 强烈的时代气息,豪壮的精神气慨,平实的文学语言,精巧的艺术构思。

一、强烈的时代气息

在楹联界,有些联作,受传统楹联影响过深,语言老旧,创意不新。 运城联界作家就不是这样。 翻开他们的作品,你会感到迎面扑来一股强烈的时代气息。 他们构思新颖,用语新潮,充分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欣欣向荣的生动面貌。

试看两副由杨振生先生撰写的南风广场巨幅楹联:

蘸昔日辉煌,五千年后,从头再写春天故事;

兴惊人伟业,六十载来,遍地更添锦绣新篇。 (二零零九年国庆节)

此联立意恢宏大气,把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运城和伟大祖国联系起来,既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阔步前进的现代化气息,很切运城实际,能对人们起到启迪、激励和鼓舞的作用。 这副楹联总面积为四百零五平方米,实为目前国内各地悬挂的最大楹联。 它成了国庆节期间,运城市区的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

春到河东,下条山,荡鹾海,绿遍了舜都禹甸;

运通大地,辟空港,乘快车,和谐着天上人间。

这是二零一三年在新春即将到来之际,南风广场悬挂的另一幅巨联。

此联从春风写起,到和谐落笔,有舜都禹甸,有天上人间,立意恢宏,构思精巧,既展示了春到运城的节日气氛及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展示了运城市高速发展的成长轨迹及宽容和谐的发展环境,为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的节日增添了一道新的光彩。

运城联家作品强烈的时代气息,源于欣欣向荣的时代生活。 只有满怀豪情投入时代的建设者,才能感受到律动的时代脉搏,呼喊出最强的时代语言。

有一些作者,对【时代语言】至今还心存疑虑。 他们认为,强调【时代语言】必然会导致概念化、口号化,必然会导致作品缺乏艺术感染力。 这种逻辑是不成立的。面对这样两副巨联,你能感觉不到它摄人的文学艺术魅力吗? 你能感觉不到它催人奋进的鼓舞力量吗?

当然,运城具有【时代语言】的楹联不只这两副,作者也不只杨振生一人。

强烈的时代气息, 是楹联的思想属性,也应当是楹联第一属性。 楹联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的文化生活服务。 一个楹联作家,应当自觉地把自己的作品和我们国家现代化事业结合起来,把楹联从书斋里解放出来, 喊出人民心声,写出有血有肉、磅礴大气而有生命力的作品来。 现在全国的楹联赛事比较多,少数作者缺乏应当背负的时代责任感,为了博得一个【好名次】,一味争奇斗巧,导致联作缺乏时代气息,这种倾向是不大好的。

二、豪壮大气的精神气慨

轰轰烈烈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强烈的时代气息,加上北方人民固有的宽阔胸怀和豪放性格,形成了运城联家作品的又一特色,这就是豪壮的精神气慨。 与一般的联作比较,它似乎更加豪放一些,更加大气一些,有点【关西大汉】挟【铜板铁琶】唱【大江东去】的味道。

请看张登洲为山西临猗县撰写的一副【县联】:

九域商根,三晋粮仓,工贸登强榜,震古烁今文化县;

大河立信,嶷山追日,和谐燃巨能,经天纬地后来人。

临猗县是猗顿故乡,是山西最著名的粮棉产地。 这里有夸父追日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和晋商合作诚信的优良传统。 此联用最简洁的文字、最现代的语言,把这块土地上深厚的古代文化积淀和欣欣向荣的盛世气象,统统表现出来了。 气势磅礴,豪放大气,是一副较能表现运城楹联风格的代表作。

廉宗颇题【九城迎盛会】联也是这方面代表作:

九城迎盛会,座座高楼,满腔大爱;

双手绘蓝图,蒸蒸伟业,万里新程。

扆军宣先生为鹳雀楼撰写的七字联作依然是这一方面的佳作:

白日凌空三千丈;

拔地黄河第一楼。

此联虽短,但豪放大气,把鹳雀楼的雄伟气势描画得活灵活现。 著名学者刘庆华评析此联:【七言对联,往往需要高度的概括性,因而不容易写好。本联的下联概括还是成功的,给予鹳雀楼一个恰当的定位,并无夸饰的成分。 上联则适当的起到了烘托气势的作用。 】

再看何沁学先生题【和谐平陆】联:

襟大河以生厚重,仰风物以启人文,古

虞尽挺秀: 看夏禹奠基,伯乐识才,许由洗耳,傅公筑版,千载中流当砥柱。 俱往矣! 耀圣地明珠, 一方长醉,冉冉天鹅衔日起;施壮举而破春潮,映靓姿而团锦绣,发展共倾心: 喜誉驰遐迩,盛惊尧舜,彩焕山川,惠裕城乡,四时福祉显峥嵘。 尤欣之! 铺和谐画卷, 百业宏开,蒸蒸平陆踏歌来。

女联家张丹薇【题山海关】联:

巍巍也雄关,得之者武,失之者困; 慨

彼时封疆擘吏,竟翻手成云,覆手为雨;

浩浩乎大义! 天昭其魂, 地昭其人;

期后来塞上长城,须俯不愧海,仰不怍山。

朱天运先生【题戚继光故里】联:边月笑平生,三十年南北驱驰,戈横塞外;

燕山息战马,八百里关城耸峙,旗展军前。

这几副联作,或气度昂扬,或慷慨悲壮, 都不失运城联人豪放大气的基本风格。

三、平实清新的文学语言

.

运城十杰联作的语言特点是平实、淳朴、清新、流畅。 这是山西乃至北方作家的固有风格。 上世纪中叶,山西文坛作家就有【山药蛋派】的雅称,运城联家不可能不受其影响。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语言上不事旖旎,朴质清新,正是其特点之一。

请看杨振生撰写的【运城市市联】:

人文至本,关公至圣,盐湖至宝;

华夏之根,诚信之邦,大运之城。

这副联以凝练而朴质的语言博得了运城市广大人民的喜爱,成为二零零七年【市民选市联】中得票最多的一副楹联,也成为运城市一枚雅致的文学名片。

廉宗颇【题南昌农夫草堂】联这样写道:

民意颂时贤,漫说当年,曾大写楹联二字;

农夫怜草舍,荣归故里,再宏开事业千秋。全联娓娓道来,不拽文,不用典,平实如话,如同一位村姑,素面朝天,不施粉黛,自有一番原生态的自然美。 唯其如此,才与李豆罗建造的【农夫草堂】格调相配。此联于数千作品之中,蟾宫折桂,也就不难理解的了。

扆军宣【运城村村通公路】楹联写得更为朴质:

大政起春风,村村戴满珍珠链;

熏风催化雨,路路牵回宝马车。

只有人民的语言才是朴质的语言,只有人民的语言才是生动的语言。【村村戴满珍珠链; 路路牵回宝马车。 】这些朴质而形象的人民语言,不是比任何文绉绉的描写都来得生动吗?

王彦平【题山西省柳林县】楹联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交红枣,沐惠民甘露,香甜百姓;

四境乌金,凭兴业劲风,温暖万家。

张登洲【题运城胡卜飨府】联亦是如此风格:

明月入汤一口醉;

清风回味满城香。

朱天运【题荆紫关山陕会馆戏楼】更是不着雕饰:

雅兴一堂,都愿听晋剧秦腔,旦生丑末乡音美;

新朋满座,且莫论汾头渭尾,风土人情笑语多。

除了平实朴质, 运城联家语言还有清新流畅的特点。 请欣赏以下几副楹联:

朱雀迎春早,看朝晖遍野,霞彩接天,

一派生机开胜景;

皇都启瑞长,有细雨如酥,和风入户,

万家欢乐度华年。

(杨柯: 西安朱雀门楹联)河山九万里, 霸业成空。 拂开三楚云烟,唯见乌江东逝水;生死几千年, 痴情何处? 检点两淮花草,全如垓下美人魂。

(朱天运: 题垓下霸王城楹联)

半日清闲和绿煮;

一园馥郁对花酌。

(何沁学: 题狮子楼绿屋生态农庄)

女联家张丹薇的联作如行云流水,更是清新可人:

登楼极目, 看路横云外, 雁渡山前,

秋色恰逢霜叶晚;

负手吟怀,嗟世事蹉跎,光阴辗转,忧

心长与古人同。

(张丹薇: 秋日登高)微雨偶贪杯,趁画境横生,诗心漫起,

信步拈来花一片;春眠不觉晓,待莺声在耳,日照于窗,

卷帘放入绿三分。

(张丹薇: 春日闲暇)

莫道事无寻,看来时夹岸桃花,尚留津渡;

但随舟并去,好从此一蓑烟雨,不问春秋。

(张丹薇: 渔夫)

读其联、品其味,使人如闻花气,如沐春风,获得极大的艺术享受。

四、精微巧妙的艺术构思

运城联家语言平实清新,个别联作甚至很【土气】,但他们的构思并不直拙,并不【土气】。 相反,他们的许多联作都是【脱臼窠,奇机杼】,显示了精微巧妙的构思艺术。 这是他们在全国赛事中屡屡夺魁的又一秘诀。

请看邵运德先生一副获奖联:

读史要深思,几千年更替兴亡,覆载

在舟休怨水;居官当彻悟,数万例沉浮褒贬,耻荣

警世总关廉。

(阳泉市党风廉政建设全国征联一等奖)

此联上句写朝代兴亡的历史教训。 文中引用了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典故,但完全变换了一个视角。 针对部分媒体和官员常用的【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蒙蔽一部分不明真相群众】的说法,作者大声疾呼:【覆载在舟休怨水】! 不要埋怨老百姓,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这和党中央【执政党党风好坏是决定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的论断完全一致。 下联写现实教训,成克杰等一大批官员为何落马? 原因何在? 就是贪污腐败! 这还不令人触目惊心吗? 全联有古有今,有典故、有实例、有劝讽、有警告、其用心之诚,关心之切,跃然纸上。 我们一些官员不是常称百姓是衣食父母吗? 这就是父母的谆谆告诫啊!

再看朱天运先生【题庐山会堂】联:

岁月锁封尘,最难消牯岭雷激,芦林水怒,桑海几番说往事;风云舒望眼,正好赏香炉日照,锦绣花明,庐山依旧枕江流。

(庐山杯诗联大赛一等奖)

庐山上有个会堂,我党在这里开过两次重要会议,但都【炸场】了。 一次是彭德怀事件,再一次是林彪陈伯达事件。 像我们这些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 每游到此,总是百感交集, 心中不知道是什么滋味。面对这样一段历史,贬也不是,褒也不是,惆怅有之,疑惑有之,百味交集,是很难着笔的。 此联一开首,就说事情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可是毛泽东的几次震怒让人们回忆起来至今还心有余悸; 然而这些坎坷已成过去,我们要像长江一样,不断奔流,永远前进。 有关方面这样评论: 联中用牯岭雷激,芦林水怒隐喻以前,用香炉(峰)日照,锦绣(谷)花明隐喻现在,用心十分机巧。 联末化用刘禹锡的名句,衔接无痕,余味无穷。

再看邵运德先生一副获奖联:

借月作灯, 挥帚为毫, 绘出三门新景色;

采霞擦汗, 倾心保洁, 迎来万道靓春光。(

三门峡【金象杯】全国春联大赛一等奖)

这是写环卫工人晚上辛苦工作的一副楹联。 城市的靓丽景色是怎么来的? 是扫街女工【借月作灯,挥帚为毫】画出来的;她们苦干通宵,用彩霞擦把汗,用纯洁的心灵迎来了美丽的春天。诗一般的比喻,画一样的文字! 无论谁做评委, 遇到这样的佳作,都不会【沧海遗珠】的。

以上, 我们初步分析了河东十杰楹联作品的共同特色。正如前文所说,河东联坛十杰的个人风格和群体风格还正处于形成阶段, 我们上述总结也是初步的。 即便如此, 我们觉得这样的推介工作也还是有益的,我们希望中国楹联界各派争荣,百花齐放,开创一个更加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运城楹联语言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山西运城:春来盐湖画意浓
山西省运城市:春来盐湖美不胜收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孔府的年节楹联
徐州广化寺楹联赏析
我国第一部纳入正史的楹联艺术志《山西省志·楹联志》太原首发
谷雨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