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塘时节

2013-11-15 20:30吴垠康
江河文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水车水塘泥鳅

■吴垠康

清晨打开门扉,枯草上的厚霜早被或深或浅的脚印划破了完整,深的是狗爪,浅的是鼠爪。倒是庄稼人日子逍遥,稻子入了仓,山芋进了窖,再不需要去披星戴月赶节令了,这叫冬闲。

冬闲是个相对的概念,比起春播夏管秋收来,庄稼人像卸了轭套的耕牛,可以喘口气,可以悠悠闲闲找草吃了。但在土里刨食,是不可能真正闲得下来的,或者说就是闲得下来也闲不住。冬闲,正是挑塘的好时节。

山居人家,门前少不了一口水塘,除灌溉垅田,防火洗衣之类也很实用。水塘的尾巴上大多拖着一条蜿蜒的山溪,别看平常河水清洌,甚至能透过河虾的身子欣赏鹅卵石的花纹,可到了山洪爆发之际,俱下的泥沙便在水塘里安营扎寨,使塘容逐年见减,于是隔几年必须挑一次塘。牵头挑塘的自然是生产队长,“干部带头,群众加油”,队长大小也是官,只要他在塘岸上朝不同的方向吆喝几嗓子,社员们便相邀而至了。抽水是挑塘的第一道工序,只因那时农村没有电,更没有水泵,抽水全靠木制水车。水车有两人手摇式的,有多人脚踏式的,大人歇工休息的时候,孩子们就会争先恐后去脚踏水车上过过瘾。有时一脚踏空,人滚到泥里,难免招来父母的迭声喝斥;没滚下也很狼狈,吊在扶档上像青蛙一样乱蹬腿,直逗得大人被正吸的旱烟呛出了眼泪。

其实,冬闲挑塘是一石两鸟的巧事。增容是其一,积肥则是其二。塘泥腐沤经年,肥性很足,晒干烧火粪是上等的土料,铺田则是上等的基肥,只是含水重,水抽干后要再沥上几日方可开挖。扒开塘泥,犹如扒开了陈年的腐乳,有一种异味冒出,“好臭!好臭!”孩子们捏鼻直嚷,但大人们却笑呵呵地纠正,说那是香哩。何香之有?原来他们是听出了来年稻苗的拔节声,嗅到了田野上沁人心脾的稻花香。

挑塘是件脏差,也是件累活,却能给萧萧的冬日平添许多快乐。现在机关有句流行语,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其实这算不得什么新发现,当年干大集体,妇女要顶半边天,工地上不让须眉的女同志也的确不比男同志逊色,至于大家累还是不累,在工地上穿梭的孩子们是体验不出来的,倒是那些荤腥玩笑常荡漾起一塘笑声,估计是累也不累了。孩子不理会这些,他们关心的是塘泥里冬眠的泥鳅,早早地备了瓢盆,守在挖泥者的旁边。然而泥鳅比野孩子还调皮,一个上午下来,孩子们已被折腾成了泥猴,脏是脏了点,但不要紧,毕竟中午的炊烟里多了袭人的鱼香。偶尔,塘泥里还会掏出粪桶、锄头之类,失主循声撵来,见东西朽了,锈了,也不想捡回去了,倒是刻意地把器物失水的情景渲染一番,让别人在他的叙述中激活更多类似的记忆。满塘的泥,满塘的人,满塘的话题,挑塘的冬日温暖如春。

当报纸上说城里人开始羡慕农民的小日子时,农村最大改观是住房的更新换代,然而大兴土木的结果又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曾经的深水潭是摸鱼的好去处,现在被沙石填饱后连泥鳅都安不了家;门前的水塘大半成了“陆地”,有猪在啃草,鸡在觅食,水塘原有的功能丧失殆尽,所幸家家安上了自来水,要不然家居生活早出乱子了。多少年里,老队长虽发过几声感慨,但也没听见谁附和一声,谁也不打算把时间投入到挑塘上去,因为种庄稼远没有外出打工划算。虽然上面每年都号召搞水利兴修,可惜剃头挑子一头热,大都是无果而终。这样,一口口漾动过山村灵气的水塘,只好无奈地把涟漪留在了历史里。

这个冬闲,下乡转了一圈,陡然发现挑塘清淤又如火如荼起来,那种久违的劳动场景,像走失多年的孩子,被一阵风刮回了乡村;不少地方还鸟枪换炮,使上了推土机和挖土机。一位老农说,“粮食值钱了,这塘再也不能不挑啊!”

冬闲挑塘,热热闹闹,愿这是永驻乡村的风景。

猜你喜欢
水车水塘泥鳅
泥鳅笼
大回转冲水车
水车转转转
水车
捉泥鳅
水车真好玩
荒漠水塘
会叫的泥鳅
水在哪
我们是妈妈的水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