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纯艺术境界,承担文化责任
——恭王府公共空间的文化艺术营造

2013-11-16 09:40刘立明
艺术评论 2013年11期
关键词:王府古琴博物馆

刘立明

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是一处国家级博物馆,于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988年恭王府花园向社会开放,2008年府邸修缮完成,与花园连为一体,首次向社会全面开放。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前海西街,始建于1776年,历经了和珅、庆郡王、恭亲王和辅仁大学等历史时期,是中国保存最完整且惟一对外开放的清代王府。

所谓“公共空间”,就是将原有的文化遗存无条件地向社会开放,作为知名旅游景区、博物馆、美术馆等,承担着旅游开放和博物馆的职责,向公众展示其自身的历史、文化,并提供优质服务,因而成为社会、科学发展的见证。

从园林艺术之美到精神灵性之美,恭王府一笔宕开,把游客从精致的生活空间引入博大的文化空间。

作为一个文化地标,恭王府在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方面一直保持积极的态度。近几年,在文化艺术营造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已形成有品牌的文化活动。

诗词戏曲联姻日,正是花好月圆时——中秋寄唱诗会

中秋赏月寄托着一种团圆和思念之情,此时,漫步于王府之中,皓月当空、互寄相思,这种情境无疑是都市人不可多得的精神享受。癸巳中秋佳节,恭王府、中华诗词学会以及中国戏曲学院梅兰芳艺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恭王府中秋诗会在恭王府大戏楼举行。著名诗词学家叶嘉莹先生、刘征先生以及袁守芳上将、李栋恒中将和李文朝、周笃文、杨金亭、陈平、蔡士平、李一、梅墨生、何加林等多位著名学者、诗家参加了本次诗会。精选了包括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以及叶嘉莹等十四位诗家的十六首诗词作品,经中国戏曲学院作曲家的二度创作后,以京剧及昆曲演唱的形式呈现给现场观众,是诗词与戏曲艺术联姻,合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益探索。

文人雅士汇聚,佳词翰墨飘香——谷雨“海棠雅集”

每年4月是恭王府“海棠雅集”盛大开幕的时节。今年第三届海棠雅集恰逢谷雨时节。

恭王府海棠雅集由来已久,自清代恭亲王奕 时期便是定制,至辅仁大学时期还成立了海棠诗社,之后逐渐消歇。

2010年4月,周汝昌先生致信恭王府主任孙旭光先生,倡议在恭王府重新设立海棠诗社。2011年4月,恭王府“海棠雅集”重新开启。时值95岁高龄的周汝昌先生特意为海棠雅集写来贺诗两首。郑欣淼、郑伯农、李文朝、周笃文、吴钊、陈平等学者、诗人、艺术家莅临恭王府,月下赏花品茗,或赋诗填词,或挥毫泼墨,或弹奏古琴,雅韵绕梁,古朴典雅。孙旭光即兴表演,心中喜悦全部赋予华美昆曲。

“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

2013年6月8日是中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也正值端午节,恭王府和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共同策划主办的“良辰美景·恭王府2013年非遗演出季”在恭王府大戏楼内举行。此次演出季是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与中国古琴研究会的第三次合作,整场活动由“昆曲专场”和“古琴专场”两大部分、共五场演出组成。

为庆祝古琴艺术成功申请世界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周年,在“古琴专场”中,我们特别邀请了陈长林、吴钊、龚一、成公亮、丁承运、余青欣、赵家珍七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带来精彩演出。“昆曲专场”荟萃海内外久负盛名的浙江昆剧团和颇具地方风格的永嘉昆剧团。

今年演出邀请的昆剧表演团体,是在海内外久负盛名并且颇具地方风格的剧团;邀请的古琴名家,亦为当代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传承者,这也是恭王府近年来组织规模较大的一次古琴专场演出。

“京韵留香”——恭王府京剧演出季

首届“京韵留香”——恭王府京剧演出季于2012年金秋开锣。这是继昆曲演出季之后,恭王府推出的又一演出品牌。每年的4月和10月,昆曲和京剧都将固定成为恭王府文化艺术空间的主角。

演出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和国家京剧院共同策划,也是文化部两个直属单位的首次“握手”。提升合作潜力,共同开创文化品牌。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直观的表演艺术形式,千百年来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它的直观性、人民性、愉悦性和多样性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保护历史风貌建筑,传承城市历史文脉——中欧古堡论坛

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共同主办的“中欧王府与古堡遗址博物馆发展之道——2013恭王府论坛”8月在京开幕。来自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罗马尼亚、波兰、拉脱维亚、俄罗斯、克罗地亚、丹麦、葡萄牙和土耳其11个国家的17个城堡、宫殿和庄园,以及中国北京的恭王府博物馆、北海、宋庆龄故居、天坛、颐和园,桂林靖江王府、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丽江古城博物馆、天津庆王府的代表和业内专家,在为期三天的时间里,围绕“建立合作机制,规划合作项目,共同促进中欧遗址性博物馆的保护与利用”这一主题,就中国王府和欧洲城堡的历史、人文、遗产价值、保护利用、文化传播、旅游资源、合作模式等多方面展开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论坛共分“理念、政策与实践:王府与古堡遗址博物馆的保护与利用”、“王府与古堡的经营与管理”、“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文物藏品的展示与交流”四个研讨单元,以及“文化旅游的开发与营销”、“文化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经营管理与宣传推广”、“文化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资金的筹集与利用”等分议题。

论坛分享了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修旧如故、安全适用等观念。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些古堡在文化艺术空间营造方面都很有想法,做为公共空间定期举办音乐会、发挥遗址类博物馆的优势和功能举办美术作品展览和沙龙等。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恭王府遗址类博物馆展览模式

自2009年起,恭王府独辟蹊径以这座古老建筑为平台,推出了“恭王府艺术系列展”。将主题定位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当代表现上,提出展览内容与恭王府传统建筑园林氛围相契合的原则,在作品的选择上既能够反映传统艺术的时代发展,又可以表现出优秀文化的传承脉络。突出小而精、小而雅、小而有特色。极具意境,突出展览展示的情境氛围,使恭王府雅致的古建园林的环境特色与展品融为一体。

展览周期短,更新快,使走进恭王府的人常来常新,总能收获于以往的文化体验。自艺术系列展推出的这四年时间里,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展览格局、策展理念和收藏模式的形成,反映了这样一座年轻的遗址博物馆对未来发展秉持的基本态度。在这座古老的充满文化气息,给人身心愉悦和充分审美体验的建筑中,恭王府博物馆人在情境中为我们讲述着历史,解读着艺术,传承着文化……

1.文化铸品牌 方寸间藏乾坤

王府文化是宫廷文化与市民文化之间的桥梁,其潜在的文化艺术价值十分丰厚,从一个侧面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雅精深。恭王府经历了从辅仁大学到北京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文化教育单位的演变,许多重大文化事件在此亦可觅到踪影。如今,这座昔日王公大臣的私家宅院,更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这座建筑里传承不息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更是展览取之不竭的表现题材和灵感源泉。

2.提出“情境艺术”的策展理念

“情”即展览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境”即恭王府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古建园林环境及其所传达出的意境。就举办展览而言,恭王府无论在建筑风格、园林环境、文化内涵还是观众数量方面,都拥有传统美术馆和其他常规展览场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恭王府作为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是“可望”、“可游”又“可居”的艺术空间。在这样一座凝聚着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史诗般的园林建筑中举办画展,更能促使观者形成身临其境的感受,以新的感知体味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神,唤起人们对当代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及趣味的重新思考。

3.“策展人”负责制模式的实施

2013年是恭王府艺术系列展全面开花的一年。从2009年的展览模式探索到今年全年40个展览的规模。嘉乐堂、安善堂、乐道堂及抱厦四个展厅同期利用,平均两周一个档期。这样,展览密度加大,展期缩短,随之而来的工作量加大。因此,在中心领导建议下,恭王府艺术系列展实行策展人负责制,以每个展览为单元成立展览小组,以展陈部成员之一为策展人担任组长,共同完成展览的策划实施。

4.翰墨丹青比翼齐飞 展览形式内容多样化

近几年,相继举办恭王府全面开放一周年文物特展;梅兰芳纪念馆馆藏文物精品展;侣明室藏明式家具展;海关文物展等展览。奠定恭王府博物馆的收藏基础,告别恭王府藏品短缺的尴尬。

恭王府还举办了各类艺术展,河南禹州晋家钧瓷作品展;李岚清篆刻艺术展;史习平篆刻展;丹麦女王服饰展;金石藏展;古玉展;瓷艺展;紫砂艺术展;王世襄藏品展;国、油、版画名家书法绘画展;青海唐卡展等等。

2012年恭王府对外展览交流项目实现重大突破,形成了文物展、图片展、旅游推介展三类特色鲜明的模式,分别在丹麦腓特烈堡、德国、智利取得轰动效应,得到当地政府、民众和当地主办方的好评,王府文化走出去战略得到推动。

让美峭立

在目前的中国,“公共空间”可以说是所有历史文化遗存的发展方向,这是为了满足中国的国情以及多方面的需求。2008年全面开放后,在持续保护的同时,如何将其保护好、利用好,应当以什么样的姿态呈现给世人,应当传递出怎样的文化历史信息,不断摸索如何利用好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址的管理和经营之道,使其成为展示、传播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平台,成为游客不能错过的旅游胜地,成为一个可以向公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的“公共空间”,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们对祖先的优秀遗产应该有孝心。要以敬和孝的心来做文化,思考如何更纯正、更纯粹地展示传统文化的精髓,提纯艺术境界,为营造恭王府公共空间的文化艺术氛围贡献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王府古琴博物馆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博物馆
寻访千年古琴
北魏宗王官佐系统考述
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
打开王府大门,“不能再拖了”
古琴艺术的发展
露天博物馆
王府井是谁家的井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