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分析

2013-11-16 08:30欧玉玲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32期
关键词:联组托拉四联

欧玉玲

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本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已得到公认[1]。目前在临床治疗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日益严重[2]。临床常用三联或四联疗法来治疗本病,但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来建立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研究采用泮托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和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4月在本院诊治经胃镜检查确诊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24例,所有患者符合以下入选标准:(1)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2)溃疡直径3~20 mm;(3)既往未接受过Hp根除治疗;(4)近4周内未使用过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剂、非甾体类消炎药或皮质激素药物。排除标准:(1)有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穿孔等并发症;(2)对本研究的治疗药物有明确过敏史;(3)有胃部手术史;(4)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5)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联组和三联组各62例。其中四联组男39例,女23例,年龄21~65岁,平均(41.24±7.86)岁,病程3~24个月,平均(13.50±5.68)个月,溃疡直径平均(11.02±3.55)mm。三联组男41例,女21例,年龄20~65岁,平均(40.67±7.43)岁,病程3~25个月,平均(12.88±5.33)个月,溃疡直径平均(11.32±3.25)mm。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溃疡大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四联组 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湖南华纳大药厂有限公司生产,规格:40 mg/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9019)40 mg/次,1次/d,早餐前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0 mg/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4979)200 mg/次,2次/d,早、晚餐后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50 mg/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1020246)1.0 g/次,2次/d,早、晚餐后口服;胶体果胶铋胶囊(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0 mg/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3479)150 mg/次,3次/d,餐前口服。治疗1周后,只用泮托拉唑钠肠溶片40 mg/次,1次/d,早餐前口服,连续服用3周。

1.2.2 三联组 泮托拉唑钠肠溶片40 mg/次,1次/d,早餐前口服;左盐酸左氧氟沙星片200 mg/次,2次/d,早、晚餐后口服;阿莫西林胶囊1.0 g/次,2次/d,早、晚餐后口服;治疗1周后,只用泮托拉唑钠肠溶片40 mg/次,1次/d,早餐前口服,连续服用3周。

1.3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完成4周后复查胃镜、快速尿素酶试验,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及Hp根除情况。

1.4 疗效判定方法 胃镜检查溃疡愈合情况。(1)愈合:溃疡消失且无炎症存在;(2)显效:溃疡消失但有炎症存在;(3)有效:溃疡长径较治疗前缩小≥50%;(4)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显效率=愈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愈合率+显效率+有效率。以快速尿素酶试验为Hp检查标准,结果阴性为Hp根除,可疑者联合14C尿素呼吸试验,两者均阴性为Hp根除。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溃疡愈合情况比较 经秩和检验,四联组溃疡愈合情况优于三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2.17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溃疡愈合情况比较 例(%)

2.2 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比较 四联组Hp根除阴性结果58例,根除率为93.55%,三联组根除结果阴性48例,根除率为77.42%,四联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三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521,P=0.034)。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四联组发生不良反应10例,发生率为16.1%,三联组发生不良反应6例,发生率为9.7%,四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三联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148,P=0.284)。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腹胀、腹泻、纳差等,症状较轻,不需给予特殊处理,疗程结束后自动消失。

3 讨论

在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中,根除Hp不但可以加速溃疡的愈合,而且对于防止溃疡复发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临床治疗上,常用的方案有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三联疗法多为质子泵抑制剂(PPI)+2种抗生素或为铋剂+2种抗生素,四联疗法通常是PPI+铋剂+2种抗生素。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常用的抗生素在根除Hp治疗中的耐药性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例如,Hp对甲硝唑的耐药率达67.4%,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达19.3%[1,3]。因此,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就成为临床研究的主要课题。

泮托拉唑是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它通过抑制H+-K+-ATP酶的活性,阻断H+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的过程,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泮托拉唑的作用特点是在中性和弱酸性的环境内稳定,而在强酸的环境下能迅速活化,产生显著的作用,因此对质子泵的抑制具有更好的选择性[4-5],更加符合治疗的需求。相关研究也表明,泮托拉唑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效果好,不良反应少[6-7]。本研究选用的两种抗生素为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抗菌范围广泛、作用强。同时细菌很少对其产生耐药性[8-9],这或许与其独特的抗菌机制有关。左氧氟沙星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使细菌的DNA合成被阻断,从而杀灭细菌[10]。阿莫西林虽然长期以来都被用于根除Hp治疗,但目前仍被认为是Hp耐药性很低的抗生素[11-12]。阿莫西林也是唯一被用于Hp根除治疗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它通过和细菌内的转肽酶结合,破坏细菌细胞壁的生成而达到杀菌作用。铋剂对Hp正常菌株和耐药菌株均有体外杀灭作用。有研究表明,铋剂可以使Hp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提高,防止或降低其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例如在对克拉霉素或甲硝唑耐药的HP菌株中加用铋剂后,两者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明显降低[2]。同时,胶体铋剂也是一种黏膜保护剂,可以在受损的黏膜处形成保护层[13],促进受损黏膜的修复。因此,铋剂与抗生素、PPI联合应用对于提高Hp根除率、促进溃疡愈合具有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采用泮托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与不使用铋剂的三联疗法相比,在溃疡愈合的疗效方面四联组优于三联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四联疗法对Hp的根除率为93.55%明显高于三联疗法的77.42%(P<0.05)。同时,不良反应症状轻微,患者易耐受。因此,该四联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1]刘瑞,高志虎.四联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4):483-484.

[2]陈开,赵文英,朱爱华.含铋剂四联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比较[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2,26(5):339-341.

[3]张国彦.埃索美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31例[J].中国药业,2010,19(15):80-81.

[4]赵宏然,赵海,岳秀婕.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6):72-73.

[5]商胜松.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4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6):175-176.

[6]陈飞玲.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2,24(9):175-176.

[7]王莉.潘托拉唑、阿莫西林与甲硝唑联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4):24-25.

[8]谢振东.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18):72-73.

[9]赵光丽,蒋凡真.雷贝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09,l3(23):676-678.

[10]刘健.序贯疗法和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4):72-73.

[11]何庆玲,何俊,陈忠华,等.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不同疗程治疗幽门螺阳性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6):19-20.

[12]刘成.埃索美拉唑联合左旋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J].河北医学,2012,18(11):1544-1547.

[13]李明.四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2):11-13.

猜你喜欢
联组托拉四联
泮托拉唑钠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价值
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的疗效分析
『三联五统四规范』 打通基层纪检监察执纪办案『最后一公里』
人大常委会联组会议制度研究
“联”心共建“组”阵蝶变
绿色四联新能源 缔造智能新家园
四联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
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4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