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求恩

2013-11-19 08:37○禾
博览群书 2013年11期
关键词:白求恩西班牙加拿大

○禾 木

一对年近八旬的夫妇,用生命中44年的时间,跑遍了加拿大、英国、西班牙、中国,寻访相关的人,查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部书,书的名字叫《不死鸟:诺尔曼·白求恩的一生》。他们朴素的想法,是以事实为基础,展现一个真实的白求恩。

在这本书中文版首发时,出版者拍了一个短片:《你知道白求恩吗?》片中,拍摄者在办公室、街头随机采访,反复追问三个问题:你知道白求恩吗?白求恩是哪国人?白求恩都干了些什么?受访者对白求恩的名字并不陌生,但对他国籍、生平的回答却是五花八门。

毛泽东的《 纪念白求恩 》,让白求恩在中国家喻户晓 ,但他的生命远远比这更为丰富 。

加拿大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李振权说,我知道白求恩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一生中的最后两年时间是在中国度过的,白求恩用他的医学知识和创造精神帮助中国人民抵御侵略者,赢得民族的独立和尊严。白求恩在他的信中写到:“最近这两年是我生平中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虽然有时不免寂寞,但在我热爱的同志们中间,我找到了最大的满足。”

作为一位人道主义者,一位具远见和冒险精神的人,白求恩以巨大的勇气追寻他心目中的正义事业。作为一名医生,我以拥有这样一位同行感到荣幸。我也深深地被中国人民对白求恩的尊重和认同所触动。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中国的生活和工作只是白求恩生命的一部分,而在今天的中国,人们可能更愿意接受一个真实的白求恩,而不是一个被理想化了的,完美无瑕的偶像。在这个意义上说,《不死鸟:诺尔曼·白求恩的一生》是一部翔实,权威的白求恩传纪。作者罗德里克和沙朗·斯图尔特夫妇做了大量的研究,走访了白求恩生活和工作过的很多地方,结识了很多当年曾经和白求恩一起生活和战斗过的同事,以及他的家人,朋友和同学,从而完成了这部记载了白求恩生命历程的著作。

我们都知道白求恩在流动输血设备,战地流动医疗站以及在胸外科领域的先驱性创见。但也许少为人知的是白求恩同时是一位有着强烈的社会良知和道德义务的人。在加拿大,他很早就公开倡导公费医疗制度,他还经常为穷人提供免费医疗救治, 并促进加拿大政府在医疗健康事业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一次充满激情的演说中,白求恩曾这样说道:“穷人们没有钱,在受苦……让我们摒弃行业中的逐利与自私,在医疗领域是不能掺加私利的……我们不应该问病人‘你有多少钱?’而应该问他们‘我们能为你们做些什么?’”

西班牙驻华使馆文化参赞伊格纳西奥·莫罗说,看起来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白求恩。我得承认,在我三年前来到中国之前我并不知道他是谁。我还记得前任大使对我说过,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这个世界闻名的西班牙人在中国广受欢迎和爱戴,因为他给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后来我得知,2009年北京有一个调查,在无私帮助中国的杰出外国人中,萨马兰奇只排第三。出于好奇我查了一下谁是第一,是白求恩。第二名是约翰·拉贝,一个在南京大屠杀中救过好几千条性命的德国商人。

我现在清楚地知道,诺尔曼·白求恩是一位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卓越的医生,他1890年出生,一生都冒着生命危险医治为战祸所伤的人。

我们谈白求恩就不得不说西班牙。1936年,他46岁,放弃了蒙特利尔的医生工作,来到我的祖国,在1936年爆发的西班牙内战中,作为医务人员志愿加入国际纵队。他渴望在战场的工作,在马德里的前线,他为共和军组织了第一个流动输血中心,接着是马拉加,接着是阿尔梅里亚。正是他伟大的义举救助了许许多多无辜的人。这个伟大的人一辈子都在力图缓解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不管在中国还是西班牙。

作为责任编辑,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谢肈文是最先读到中文版《不死鸟:诺尔曼·白求恩的一生》的人之一,他对《博览群书》访谈的回答,为人们展开了阅读这本书的一个视角。

猜你喜欢
白求恩西班牙加拿大
乘火车穿越加拿大
封二:English Corner·英语角
语文阅读教学正方向:“教”“练”“考”统一——以《纪念白求恩》例
白求恩给聂荣臻的最后一封信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满眼“怒”红西班牙奔牛节开跑
西班牙国庆大阅兵
白求恩纪念歌
远离是非之地
去加拿大